类风关恐致肺纤维化 高危群宜及早查肺

“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关节肿痛就诊,透过胸部影像检查,意外发现肺部已纤维化。由于患者平时仅偶尔咳嗽,并未察觉异状,导致延误治疗时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中医生表示,肺纤维化会让肺部渐渐失去弹性,严重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没有显着症状,若患者具有肺纤维化高风险特性,应尽快进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持续追踪,以便及早发现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皮肤结节、干眼症和周边神经病变等。由于患者大多不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造成肺纤维化的潜在风险,因而忽略呼吸道症状。黄建中医生指出,肺纤维化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恶化,可能出现干咳、运动耐受力下降、容易疲倦、呼吸急促等状况,使工作与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当病情进展至后期时,患者即使静止不动也会感到喘息,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肺纤维化恐致命 肺检要跟上

肺纤维化会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降低,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根据202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与美国胸腔医学会建议,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之间质性肺病高风险病患或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接受肺功能检查及高解析度电脑断层扫描,以评估肺纤维化的可能性。黄建中医生说,肺部与心脏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死因,其中肺纤维化更是显着提高死亡风险的关键因子。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药物包括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DMARDs)、生物制剂等;治疗肺纤维化则需加上抗纤维化药物,有助于抑制肺纤维化进程和降低肺功能急性恶化风险,并改善症状,目前针对渐进性肺纤维化(PPF)的患者,可以申请健保给付的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积极治疗保肺功能

黄建中医生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其具有肺纤维化高风险特性,应早期接受肺功能检查,即便没有显着呼吸道症状,也能够帮助及早发现肺部问题并接受适当治疗,以保留较多的肺功能。此外,根据健保署给付规定,申请使用抗纤维化药物需提供过去一年内的病历及相关检查报告,如果患者未曾接受过肺部相关检查,等到症状明显才就医,即使肺功能已恶化严重,也无法马上申请使用抗纤维化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完首次肺功能检测后,应配合医嘱每3至6个月至风湿免疫科及胸腔科门诊定期追踪,以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成效。黄建中医生呼吁,病情稳定亦需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若有异常症状应立即向医生反映,以便适时调整用药。日常生活中也要摄取均衡营养、规律运动、定期接种流感疫苗、避免吸烟或吸入有害物质,并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才能改善生活品质、改善预后。

肺纤维化常见的检查工具包括听诊、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和高解析度电脑断层扫描,黄建中医生提醒,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族群也是肺纤维化的高风险族群,应提高并发肺纤维化的风险意识,主动与医生讨论安排早期肺功能检查。此外,抽烟、过敏性肺炎、胃食道逆流、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家族病史等,也是造成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子,若出现咳嗽、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状长达8周以上,应尽速前往胸腔内科诊治。


笔记重点整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会导致关节发炎与破坏,也可能出现关节外症状,包括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皮肤结节、干眼症、周边神经病变等。

●肺纤维化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剧,会导致干咳、运动耐受力下降、疲倦、呼吸急促等状况,使工作与日常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抗纤维化药物有效治疗肺部纤维化,及早介入使用可改善症状、减缓疾病的进展、降低肺功能恶化速度及死亡风险。目前健保给付用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渐进性肺纤维化的患者,若符合给付条件便可申请使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自体免疫疾病族群患者,若具肺纤维化危险因子,应有肺功能检查纪录,日常也需留意喘、咳、累3大症状的发生。

●除了自体免疫疾病外,抽烟、过敏性肺炎、胃食道逆流、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家族病史等,是造成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若呼吸道症状发生8周以上,应前往胸腔内科进行诊治。
(编按:本文由“照护线上”授权转载。*连接至https://www.careonline.com.tw

_

_

_

_

 


60%类风关併发肺病变

“目前,马来西亚正在收集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肺纤维病的数据。根据外国的统计,有60%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会有肺部病变,其中仅有10%病患有症状的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通常涉及检测多种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ntibody)。这些抗体是自体抗体,表示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自身组织,特别是关节中的滑膜。 有时也会攻击其他器官,譬如肺部。

自体免疫攻击肺泡 发炎修复留疤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过程可以影响呼吸系统任何一部分,包括气管、肺泡、肺膜等。肺泡是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单元组织,当免疫系统攻击肺泡细胞时,肺泡会发炎。当发炎缓解后人体会试图修复因发炎遭破坏的肺泡,而坏死的肺泡细胞将会被疤痕组织取代,也就是所谓的肺部硬化或肺纤维化。这情况无法逆转,长期下去,患者的肺便不能正常地运作。

马来西亚常见诱发肺纤维化的危险因子有男性、高龄、抽烟、抗体种类以及该疾病活跃度。我们可以透过血液检查里的红血球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在类风湿关节炎里,肺纤维有数个亚型,最常见的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占37%;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 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 )占30%,这两者治疗方式有差别。

肺泡损伤过多 引发缺氧症状

成年人体内有3至5亿个肺泡,是远超出基本的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需求。但如果肺泡持续遭受攻击与遭破坏,坏死的部分累积超过某个人体能承受的阶段,患者就会开始有症状,其中最普遍的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及运动耐受下降(都是缺氧的症状)。

自身免疫疾病若不受控制,患者会有贫血问题,一旦恶化也会造成患者耐受力下降、咳嗽等症状,因此这些症状不一定是肺纤维化造成,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所以需要考虑各方面会造成呼吸困难的可能性。

_
本地医生点评:
李家豪医生(Lee Kar Hoo)
风湿内科顾问

 

评估肺病变HRCT最标准

若病患有症状,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肺部,再照X光扫描,但最标准的检测方法是高解析度肺部电脑断层扫描(HRCT thorax),其他重要的检测包括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tion test)、6分钟步行测试。肺部超声检查(ultrasound of lung)、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与肺活检只在特殊情况下会使用,并非必要的检测项目。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取决于纤维病亚型,主要针对当时的病变过程,这包括急性发炎与肺部结疤。消炎治疗有类固醇、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s)、生物制剂(biologics)。抗纤维化药物(anti-fibrotic)目前不多(如nintedanib及pirfenidone),而且价格不菲。

复健方式有肺部复健,不过这取决于个案,并非所有病患需要。

远离烟害 接种疫苗

最后,避免一手或二手烟很重要,烟毒不只是导致肺病变风险之一,也加剧了类风湿关节炎整体的活跃程度,我们可考虑接种疫苗,肺纤维化本身就带有肺炎风险,疫苗可以减低感染风险,如流感(influenza)、肺炎球菌(pneumococcal)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整理报导 :陈孝全.2025.08.2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