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恳反思 不迴避不隐瞒 重大创伤耗心力 必要时可求助

医句话:
心理创伤一天不处理,它不但会继续隐隐作痛,还会不经意地被触动,造成种种有意与无意的困扰。最终我们还是得面对,不过重大的创伤处理会需要很多心力,所以最好是在身心状态比较稳定的时候才梳理。

●读者来信

去年杪,马来西亚雪州峇冬加里发生一场土崩夺命意外,在看了接二连三的报道后,我的心情一直往下掉,因为它让我想到很多年前的噩梦。

多年前,我和一群热爱登山的好友不时去爬山或者去露营等,这段时间也是我人生最开心的时光之一,可是在一次登山时,一名有着多年登山经验,并且也是运动健将的阿伟(译名)却出事了。

当时我们5人趁公共假期前往一座难度不算特别高的山,从山脚到攻顶预计是3小时,换言之来回只需半天时间就够了。当天我们清晨时分就出发,一路上大家还有说有笑,阿伟还问说不如下次去试下潜水,因为他近来工作很忙碌,很渴望可以去大海放松心情。

岂料到了接近攻顶时,阿伟却申诉有些不舒服,并按着胸口,于是我们大家立刻停下歇息,而我就走去四周拍照。之后阿伟说没事了,可以继续上路,结果在走了一段路后,阿伟却突然申诉不行了,突然就倒下,我们才察觉不对劲,赶快拨打手机求救,可是最终阿伟还是不行,就这样走了。

救援的消拯员之后赶到现场,并把阿伟的遗体抬下山脚,当时阿伟的妻子已经哭到快崩溃,辗转下才获知原来阿伟之前因工作忙碌,所以经常熬夜工作,甚至缺席了之前的年度体检。
在这起意外发生后,我感到非常难受,并且有意无意疏离了这班曾一起登山的好友们,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疚,抑或是害怕,就这样解散了。

我一直不愿去面对这个悲剧,直到近期看到新闻报道一再播出消拯员前往土崩现场救人的画面,这个已埋藏心底深处的回忆再次浮现。

Q1:请问我该怎么去面对这个不堪回首的回忆呢?
Q2:我一直以为我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但没想到它对我的冲击是如此大。
Q3:我很佩服英勇的救援人员,可是我却很害怕看到电视画面,特别是当他们带着狗狗去搜寻罹难者,为何我会这么害怕呢?
Q4:我是否该重新联络上之前断绝来往的那班登山好友呢?


●博士解答

以下是针对你所提及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A1:听到意外事件并会勾起过去的回忆是很常见的,在医疗专业教育中,我们有所谓的“创伤知情教育”(trauma informed education),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觉知学生的生活中是否有创伤,而这创伤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医疗专业的教育中,我们提供的教学情境是可能引发学生过去的创伤反应的,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创伤支持的能力。

这一次的雪州峇冬加里土崩事件对社会的震撼和影响是很全面的,会引发创伤反应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就你而言,现在的问题就是被引发的创伤和回忆该怎么处理。面对任何不堪的回忆,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重大的创伤处理会需要很多心力,所以最好是在身心状态比较稳定的时候才进行梳理。

当然我们要很小心不陷入回避处理的陷阱,因为心理创伤一天不处理,它不但会继续隐隐作痛,而且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被触动,并造成种种有意与无意的困扰。

面对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心绪。我们可以透过不同的方式做整理,例如你主动向《医识力》投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书写的过程中会让你有了解自己的心路历程。

除了书写,倾谈叙说也是很好的方式,另外任何表达性的工具如绘画、书法、文艺创作都是可以是初步整理的下手处,让自己能表达自己内在的思绪历程。

当自己的心绪被表达后,接下来就是诚恳地自我反思,在整理的过程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这整理有让我们觉得比较清楚,还是让心情更加复杂。按照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继续整理,或者考量是否需要专业协助(心理咨商)。

心绪整理的纲要是在反思整理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对事情的回忆,进而进入被引发的感受,在感受中厘清事情对自己的生命信念和态度的影响,并且思索自己在未来如何运用这段经历中所学习到的生命历练与累积的生命智慧。

A2:如上所述,你的反应是符合创伤知情教育的理论的。外在的情境可以引发我们内在的记忆,即使是久远的往事,也会因为熟悉的味道、声音、故事叙说而被引发。重要的是我们不回避、不隐瞒、一阵诚恳且柔软心来面对事情和面对自己。

A3:从创伤知情教育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很小心的控制课堂里面的创伤讯息。医学生学习生死固然重要,支持学生的学习也是同等重要的。同理而言,你自己必须当自己的创伤讯息守门人,“面对”的关键应该是渐进的增进自己面对的能力,而不是让自己被讯息淹没至心绪瘫痪。

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不妨中止讯息接收,整理心绪再决定是否继续接受讯息。至于为甚么会害怕,这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从一般的角度而言,当我们觉得自己不能承受坏消息的时候,任何可能导致坏消息被发现的行为,都会让我们不安,那是人之常情。

A4:当自己有了初步的心绪稳定之后,我是很赞同你联系以前的登山者。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愿意被联系,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准备好面对这创伤。你能做的就是在你自己觉得安全,而不会被二度伤害的情况之下分享你自己的心情。接下来就只能尊重对方的决定了。

另外的方式,就是单纯从叙旧的角度切入,见到面之后再看大家是否有意愿梳理这部分的过去。因为每个人与创伤的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只能随缘尽力。


开启联系的沟通范例

开诚布公 “某某你好,首先这么久没有联系,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一直以为自己忙,所以就没有留意,但是最近雪州峇冬加里的事件,让我惊觉这些年我因为不晓得如何处理阿伟和我们登山猝逝的事情,而无意疏离大家了,我不晓得这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如果你也想聚一聚聊一聊,我是很乐意的。
当然如果你不想,我也是绝对尊重,祝福你平安快乐!”
投石问路 “好久不见了!最近雪州峇冬加里让我心情很受影响,你想出来聊聊吗?”
纯粹叙旧 “某某你好!没想到2023年这么快过了两个月,我们也真的好久不见了,这些年我自己疏于联系真不好意思,今年我希望能和久未会面的老朋友叙叙旧,不晓得你的想法如何?”


最后很感谢你的提问,这一次的惨剧想必引发了全国许多读者的心绪反应,你的提问无形中也是提供大家另一个思索的机缘,感谢你愿意分享。


20220508_Dr Chan
曾广志博士(Chan Kwong Djee)
医病沟通顾问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整理:何建兴.2023.02.28

评论

The subscriber's email addres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