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测血糖 心足眼也查 马大糖友专属“3年实验计划”招募中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血糖忽高忽低 伤心又伤肾——稳定最重要 监测不能少
日期:17/8/2025(周日)
主讲人:马大医药中心内分泌内科顾问林俐伶教授、妇产专科顾问韦国耀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林乐祥


1)医生,我已服用二甲双胍(metfomin)500mg多年。近两年糖化血色素(HbA1C)指数从6.5到6.8。医生告知我的药物剂量或须调整,增加到1000mg。可是我很不想增加剂量,是否可行呢?
答:我会建议你再去测量血糖指数,包括一天三餐饭前饭后两小时血糖指数,也就是一天至少须6次检验,亦或通过连续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确定正确血糖指数后,再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剂量。须强调,调整药物剂量不能仅凭一次血糖检测来决定,而是需要多次确认后才调整会更合适。

2)80岁女性的血糖指数应该多少才算正常呢?
答:
假设这名女性身体状况良好,只有糖尿病且没有其他并发症,空腹血糖介于4.5至6及餐后2小时少于8为正常;但若是患者有其他并发症如肾功能衰退或心血管疾病等,或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等,那空腹血糖指数可介于5至7之间,餐后两小时少于9也可接受。

但无论如何,我会建议咨询主治医生进行完整血糖检测,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做进一步检查,包括视网膜及周边血管检测等,以确定符合患者的血糖值。

3)我服用格列齐特(gliclazide)3小时后,血糖指数到4左右,若是早上没吃的话,血糖指数就在7以上,那我该不该吃这种降血糖药物呢?
答:
你所提及的药物是一种降血糖药物,可能会引发低血糖风险,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值,同时我会建议你与你的主治医生讨论,根据你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须调整药物剂量或换药。

4)我想问前期糖尿病是否有望逆转呢?
答:
答案是可以的。事实上根据这些年来的数据及研究发现,前期或初期二型糖尿病只要能及时在生活作息做出调整,必要时药物介入,往往可以把它逆转。也因此医学界一直鼓励有高风险因素的男女,比如有肥胖问题、曾在妊娠期有糖尿病、有家族病史或高血压等,越早做健康筛检会更理想。

越早发现血糖过高,尤其在初期(6年内)阶段就着手干预,逆转的几率就越高。也因此在医学界很强调,早筛检、早发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5)我妈今年78岁,服用降血糖药物已快9年了。近两年的药物剂量已去打2000mg。她有申诉经常会有皮肤痒甚至有真菌。目前的糖化血色素指数为7%,请问接下来我们能做什么呢?
答:
关于皮肤经常痒有几个可能性,第一是因为上了年纪,皮肤会比较干燥,再来糖尿病也会导致皮下神经线受损,因此我会建议先做好保湿步骤,多搽一些滋润霜。此外你有提到真菌问题,我会建议必要时可咨询皮肤科医生,避免真菌问题更严重。

6)根据指示,我一天须吃一次二甲双胍,但我不确定到底在午餐还是晚餐后吃会更合适?假如我常在外用餐,那我该如何去安排吃药时间呢?
答:
二甲双胍是在一天内吃第一正餐后(first meal of the day)才服用,就算在外用餐也是如此;打个比方,假如早餐只是喝饮料,那不算是正餐,须等到午饭后才服用二甲双胍。

7)45岁上班族,经常外食,最近一次的糖化血色素检查是6%。请问该如何管理血糖呢?
答:
6属于前期糖尿病,我会建议你去做个口服葡萄糖耐糖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进一步确定指数的准确性。这是因为要诊断一个人是否血糖过高须看两个指标,分别是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FG及IGT皆属于前期糖尿病。前者是空腹检验血糖,后者则是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血糖水平。

倘若一个人IFG及IGT皆超标,尽管HbA1c过关,但日后发展成糖尿病几率非常高。其次,若一个人的IGT超标,意味着他有胰岛素拮抗(insulin resistance)或胰岛素缺乏(insulin deficiency)或者两者皆有,成为糖友的可能性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医生而言,若一个人IFG超标还没这么担心,但若是IGT或IFG及两者兼有,很多时候就要开始用药了,而且这类患者并不一定是肥胖所造成,在近期门诊也看过身材瘦小的女生IGT超标,相信或与胰脏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OGTT的作用是很关键的,除了确定是否血糖超标或正常,对之后血糖管理及治疗如只需作息调整或须加上用药都有关系。

_
林俐伶教授(Lim Lee Ling)
马大医药中心(UMMC)内分泌内科顾问

 

8)一个月前的血糖检验为5.9,私人诊所医生告知如超过6.3就是糖友。我现年50岁,向来没有高血糖的纪录,我该如何是好呢?
答:
你的情况与上述那位45岁须外食的上班族相似,因此我建议你先去做口服葡萄糖耐糖测试(OGTT)来确定指数的准确性,这对于你后续血糖管理非常重要。

9)我想问SGLT-2抑制剂或者是GLP-1类似物是不是现在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呢?
答:
这两种药物确实是比较新的管理糖尿病药物,如今已很普遍了,但是否须用上它们,仍须医生诊断后才能决定。它们的好处在于除了可降低血糖之外,也能保护器官功能如保护心脏及肾脏等,并且也有降低中风几率及减重效果等。

10)请问糖友若要用CGM,是否有津贴可以申请?
答:
据我所知,迄今尚未有哪些津贴可申请,不过相信有关政策已有着手进行中;相比外国,一型糖尿病患是可以透过医生向卫生部申请CGM,因此期待我国也能有这一天到来。

11)按照顺序,即先摄入膳食纤维、再来是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是否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拮抗呢?
答:
确实,在日本当地是以这样方式进食,对防止血糖波动是有帮助的,这也是管理血糖的方式之一,不过要更清楚自己的血糖起伏,我会建议你检测血糖,可以是所谓的扎手指验血糖,也可以是使用CGM,这对于管理血糖会更精准及理想。

12)林教授,我想问CGM要用多久才合适呢?
答:
CGM使用是因不同人而有所不同;以一型糖尿病患为例,他们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至于一般民众或初期糖尿病患,通常会建议两次以上,目前的CGM的传感器可用上14天,更精准甚至可用上15天。一般上我会建议这类患者至少要用上2次,也就是前14或15天观察哪些情况下血糖会波动,之后的14至15天着手改善,即可知道血糖管理是否正确及理想。

至于二型糖尿病患,如果情况已受控,我会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CGM来观察即可,其他时间维持扎手指量血糖即可;但若是情况不受控,或须长期使用CGM。另外亦须特别提及,CGM的准确性通常是用平均绝对相对差异(MARD)来衡量,越低越好,因此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找有受到认证的CGM,而不是随便上网购买来历不明或山寨版产品。

13)有人说压力会导致一个人的血糖管理欠佳,真的吗?
答:
倘若一个人长期有睡眠障碍且处于高压状态,并维持3个月以上,那可能会对血糖管理造成影响。但我须强调的是,血糖管理离不开3大因素,那就是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定制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治疗方案。

生活作息与血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再次强调,压力并不会直接对血糖管理造成影响,但妥善管理压力仍是每个人都必须重视并做好的一环。

14)我想问,初期糖尿病是否有哪些症状呢?
答:
糖尿病在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只能透过血糖检验才能察觉。很多时候,除了验血,患者也可能在其他检查(如眼科检查)中因发现视网膜神经受损,才意外被诊断出糖尿病。因此,定期检测血糖仍是当今及早发现糖尿病的关键。

15)我的邻居是一名糖尿病患,目前在政府诊所拿药。我想了解,其实糖尿病患是不是可以在大型政府医院获得治疗呢?若是,会有哪些治疗呢?
答:
马大医药中心(UMMC)内分泌科为糖尿病患划出3个不同阶段的服务。首先是社区服务,那就是提供给大众的血糖筛检服务,包括有需要的话会安排OGTT,也就是所谓的喝糖水检查,目的是要及早发现潜伏的前期糖尿病患,特别是低于40岁的患者。

正如之前曾提及,要确定是否血糖超标有几个关键词,包括IGT或IFG或者是两者兼有,尤其是IFG和两者兼有,这类患者需要及时用药才能避免造成更大伤害,患者不能仅靠改变饮食作息来避免病情加剧。有一点必须提及,那就是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被证实为糖友后,其实体内血糖超标至少已3年或更久。

第二类情况就是糖尿病的全方位管理,主要是针对那些须长期复诊的糖尿病患;每逢周二会有一次集合不同专科医生,包括内分泌科、眼科、骨科、复健科及饮食治疗师等,一起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管理,目的是帮助患者管理血糖及生活作息。

第三类是近期由内分泌科所举办为期3年的实验计划,对象也是糖尿病患;参与计划的患者在接下来3年会被重点关注,除了给予详细问诊之外,也包括血液检查、心脏扫描、足底检查及视网膜筛检等,帮助患者更清楚本身的病情以及如何更好管理血糖。须特别提及,糖尿病不仅影响心脏或肾脏,也会对足部或视网膜神经造成伤害,这也是为何在计划中会加入足底及视网膜神经筛检。

有意参与计划的糖尿病患或家有糖友的民众,可直接联络计划负责人(011-5117 0107,三语皆可)以了解更多详情。


怀孕想吃又怕血糖飙 低GI食物来解馋

1)父亲有糖尿病,母亲健康,婴孩会遗传吗?
答:
无论是一型糖尿病或二型糖尿病会因为父母的关系而提高遗传的风险,但要强调的是,不是绝对遗传,而是“增加风险”。孩子能否发病还取决于生活方式,其中均衡饮食、保持正常体重、规律运动,能大幅降低风险。

2)如果孕妇的第一胎患有糖尿病,那第二胎还会有这风险吗?
答:
会,而且比第一胎的几率还要高。要补充的是,即使第一胎婴孩没有患有糖尿病,也并不代表第二胎没有机会患上。

3)要降低血糖可以吃特定配方的“三价铬”(Chromium III)必需微量元素吗?尤其是孕妇?
答:
并没有任何研究指出微量营养素可降低血糖,孕妇的降低血糖的方法就是健康饮食及运动,也是预防孕妇及婴孩患上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4)假如妊娠糖尿病孕妇在怀孕期间已妥善控制血糖并使用胰岛素,那么她所生的孩子长大后,是否仍然属于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风险族群呢?
答:
如果孕期血糖有控制好,宝宝长大后的糖尿病风险会大幅下降,而且多数情况下只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就不一定会成为高风险患者。

_
韦国耀医生(Wai Kok Yau) 
妇产及助孕专科顾问

 

5)请问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除了给孕妇做检测,还适合给一般的糖尿病患检测吗?
答:
当然可以,CGM原本是设计给糖尿病患,虽然目前针对孕妇使用的指南尚未完全明确,但新一代的CGM已被核准应用于妊娠糖尿病。

6)孕妇怀孕时肚子常饿,应进食什么食物才不会增加血糖?
答:
孕妇因为荷尔蒙与胎儿需求,常常会比较容易饿,如果有妊娠糖尿病或需要控制血糖,可选择进食低升糖指数(Low Glycaemic Index,GI) 食物,如主食类的糙米、燕麦片、藜麦、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蛋白质类的水煮蛋、豆腐、毛豆、去皮鸡肉,蔬菜类的菠菜、芥蓝、花椰菜、番茄、黄瓜、茄子、菰类以及坚果、杏仁、核桃、腰果等。

7)请问酸种面包(sourdough bread)也是淀粉的一种吗?适合孕妇吗?
答:
酸种面包本质上还是淀粉,但比普通白面包更适合孕妇,特别是需要控制血糖的人。重点是适量、搭配蛋白质和纤维,能兼顾营养与血糖稳定。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陈孝全.2025.09.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