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亮-头痛-面瘫-假中风-压力变成病

从头痛 面瘫到“假中风” 别让压力变成病

 医句话: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长期性的压力会引发生理性病症,如肥胖、糖尿病,或甚至恶化至心理性疾病,像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忧郁症等。医生诊断时会先将压力排除在外,在采取相关病症的医疗诊断,确定为非生理疾病后,大致上可从压力的角度来进行干预,包括短期的药物治疗,病患亦要了解如何管理压力。惟当压力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还是必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只要有一件事让人产生困扰,那么就会形成压力。在医学上,压力是我们的身体对危险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在心理学上,压力的产生是因为面对的问题超出了能力范围。

于我而言,上述的解释并不全面。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无论是经济、周遭的人事物等,一旦让人感觉困扰,心烦意乱,就是对一个人产生了压力。

人对压力的承受力,如同一颗气球,一旦压力来到一个临界点时,当这颗气球爆破,这也就意味着来到了精神衰弱的状态,有者甚至会失去理智,而走向结束生命的道路。
长期性的压力会引发疾病,如常见的压力性头痛、失眠;如无干预,病情恶化,带来其他病症,如偏头痛、糖尿病、高血压、忧郁症及焦虑症等。

影响全身四层面

压力带来的生理性症状可分为4个层面:第一、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交感神经的刺激(sympathetic stimulation )、情绪障碍或失调(emotional disturbances)及身体型疾患或身心症(somatoform disorder)。

HPA是一个负责调节皮质醇(cortisol)合成的内分泌系统,具体是通过脑下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和加压素,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最终由ACTH分泌皮质醇。当皮质醇释放异常,就会产生生理性症状,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脱发等问题。

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指的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一种是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其主要负责身体的 ‘休息与消化’(resting and digesting)功能 。它会使呼吸与心跳放缓,让人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与之相反的就是交感神经,其作用是当身体在面临压力、危险或兴奋时,促使身体进入高度活跃状态,刺激矿物性皮质醇(mineralocorticoid),进而启动 ‘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部发抖等。

当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状态时,就像是准备与另一方打架,此时人的肌肉开始出现紧绷至僵硬,若长期下去,肌肉就会开始疼痛或双手发抖。此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神经传播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醯胆碱 (Acetylcholine ,AC),进而引起身体发抖、呼吸与心跳加速的症状。

第三种压力引发的症状是情绪障碍或失调。 简单来说,就如上述提及,压力刺激人的情绪,逐渐演变成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忧郁症、躁郁症等。

身心症不容忽视

至于身体型疾患或身心症,指的是由心理因素引起各种生理症状表现的精神疾病。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年约40岁的病人,他来求诊时频频摇头晃脑。他自认没有压力。但在我细问下,才知道他自小家中长辈不允许他提‘死亡’二字,因此也不曾与任何人探讨死亡。然而,当其母亲逝世时,他因一时无所适从,以致出现前述症状。

另一例子也与此症相似,即功能性转换障碍症(conversion disorder)。比如,我接触的一些学生病人,因为考试压力巨大,应考时头脑一片空白或完全无法赴考,有者甚至临考前双脚无法动弹。这种种情况亦可称为功能性行为失调(functional disorders),这就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从头痛 面瘫到“假中风” 别让压力变成病
郭达亮医生(Guek Tai Yan)
脑神经内科顾问

 

头痛不一定是脑病

在我的专业里,求诊的病患多是认为自己患上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比如常见的偏头痛、头痛等。但有些疾病未必如此。尽管我提到,有些疾病和症状是压力造成的,但作为脑神经内科医生,我会先把压力排除在外,并采取以医疗为前提的手段进行诊断。

诊断手法胥视病症,例如,采用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检查神经线是否异常,如手部发麻;与脑部相关的症状,如头痛或是脑瘤所致,则进行脑部磁力共振造影检查(MRI Brain);病患胸口疼痛,则转介心脏科,进行心电图检查。

简言之,经诊断,我们会先确保病人没有生理性疾病,并向他解释实际情况,如身体一切正常,才会从压力的角度来处理;如一些非常明显是压力的病患,我会直接教导他们如何管理压力,或者是透过药物治疗。

当病患在进行了针对压力的干预后,症状和疾病都消失,就可以确定是压力引发这些疾病。

压力诱因未明 短期服药助舒缓

病患可服药释放压力。当无法确定是否为压力引发的病症,我会施予短期性药物疗程,即属于镇定剂或安眠药的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如地西泮(diazepam)、阿普唑伦(alprazolam)及氯硝西泮(clonazepam)。

在服药一周后,病患前来复诊,仍得继续服用上述药物;若此时诊断发现,患者开始出现忧郁症的症状,即须再搭配抗压药(antidepressant)。

另一方面,情况严重的话,则需要心理科专家的咨询,例如团体治疗、催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等。

 

从头痛 面瘫到假中风 别让压力变成病

企业家呼吸急促疑中风 竟是过度换气症候群

我本身与病患多有接触,有多年的从医心得,再加上曾短时间在精神专科服务,我也会给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协助他们走出压力的困境。

以我处理的两个个案为例。此病患是一位忙碌的企业家,压力很大。一天他突然不自觉地呼吸急促,接着全身麻痺,手脚乏力,无法站立。似是中风的症状,其实是过度换气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呼吸太快造成身体二氧化碳太低,导致血液里的钙降低,从而产生发麻和手脚肌肉无力的症状。

当时,我给这病患一个纸袋帮助调节呼吸,借以增加他体内的二氧化碳,大约30分钟后,他的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减薪压力引发面瘫 妻鼓励助康复

另一个案是,病患在新加坡做水电工20多年,但还是一贫如洗,雇主又要减薪水。一天,他忽然觉得脸颊发麻,以为自己中风,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他吃了许多药,情况没好转,无法工作。妻子担心家里没钱,唠叨唠叨,让他更加压力,脸麻得更厉害。

他的情况就是身心症,主因就是压力。我教导他处理压力的方法,并劝他妻子多给予鼓励,勿过于唠叨。一个月后,他的脸不再发麻。

减压的方法有很多种,我简单提出3个:第一,释放压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接触大自然;第二,离开或暂时离开面对的问题。就像我们知道如何握取榴梿,否则会被其外壳刺痛;第三,增加抗压性。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懂得管压力 活得就开心

事实上,如病患了解压力管理的方法,是可以自行舒缓压力的。压力管理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巧,人之所以会觉得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是因为从来没有学习到如何管理它。当你懂得如何管理压力时,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活得很开心。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当压力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时,比如说,长时间忧郁 、焦虑,对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就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笔录:陈秋蕾 .2025.11.1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