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呕吐突然失聪 立即就医免终身听障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让声音回家 重启听见之旅——谈听力重建与照顾
日期:2025年6月15日(周日)
主讲人: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蔡俊权医生、高级顾问郑应平教授
主持:营养师庄振康

1)耳水不平衡是什么原因造成?
答:
多数人只要有眩晕,就会说是耳水不平衡,其实是不对的。真正的耳水不平衡其实指的是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梅尼尔氏症是一种影响内耳(耳蜗与前庭)的慢性疾病,会反复发作性地造成眩晕、听力下降、耳鸣与耳闷胀感,这类的病人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梅尼尔氏症在马来西亚其实并不常见,较常见的眩晕病因其实是耳石症。

耳石症也被称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人体的内耳有一个控制平衡的系统,其中“耳石”是由碳酸钙结晶构成的微小颗粒,原本附着在“耳石器官”的感觉细胞上,协助检测头部位置变化。

当这些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尤其是后半规管)时,头部变动会造成淋巴液异常流动,错误地刺激平衡神经,导致短暂而强烈的天旋地转感。患有耳石症的患者需要通过耳石复位术,将脱落的耳石“导回原位”。这两种疾病造成的共同症状为眩晕,而造成眩晕并不只是耳鼻喉的问题,也可能脑病、高血压或贫血造成,所以仍需要详细检查,才可知道眩晕真正病因所在。

2)鼓膜上有破洞的话,有办法修补吗?如何医治?
答:
耳膜的治疗需胥视穿孔位置以及病人的意愿。耳膜穿孔也可能自我修复的,如果无法自行修复,患者可透过鼓膜修补手术(myringoplasty)修复耳膜,而年长的患者也可选择保守治疗(不做修补手术),最重要的是避免耳朵进水,预防发炎问题。

3)长期用耳机听音乐会影响听力吗?
答:
会的,如果要用耳机听音乐,听音乐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不连续听超过60分钟(60/60原则) 。

4)我的左耳忽然听不到声音,起初是头晕呕吐,该怎么办?
答:
这需要找耳鼻喉专科医生做检查,找出原因,最坏的情况是突发性听障。突发性听障是耳鼻喉科的紧急情况,如果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听力障碍。

5)耳朵偶尔会有少许的嘀嘀声音,那是耳鸣吗?要如何预防?
答:
是的,你描述的“耳朵偶尔有少许的嘀嘀声音”,很可能是耳鸣的一种表现。耳鸣不一定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偶发、轻微、或像电流声、嗡声、滴水声、嘀嘀等各种不同型态。耳鸣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需要找出病因。噪音性听障导致的耳鸣,可以预防。噪音性听障是因为长时间或瞬间接触过大的声音,导致内耳听觉细胞损伤,症状为听力变差、耳鸣、听力时好时坏等,所以针对此疾病的预防是避免长时间身处在噪音环境。

6)耳朵的问题会造成头痛吗?
答:
耳朵问题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为中耳炎、外耳炎、耳压不平衡等,头疼位置在耳朵周围的部位,通常会伴随着耳朵的其他症状,像耳朵疼痛,听力下降等,这需要医生的详细检查。

_
蔡俊权医生(Chai Chiun Kian)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

 

7)医生不鼓励自己用棉花棒掏耳朵,但看到网上的采耳广告让我心动,能去试试看吗?
答:
我自己是不建议采耳,如果耳朵有问题,建议见耳鼻喉医生。

8)如果老化导致的耳鸣没有干扰到日常生活,需要治疗吗?
答:
如果确诊是老化而导致的耳鸣,又不干扰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学习与它共存。不过如果听力逐渐下降,也可以尝试使用助听器,助听器可以改善耳鸣问题。

9)打了COVID-19疫苗之后发觉有耳鸣,看了医生,也吃了医生给的药,没有效,医生说这是正常的,请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答:
是不是疫苗而造成耳鸣很难下定论,造成耳鸣的原因很多,目前没有数据指出疫苗会造成耳鸣副作用。如果还没见耳鼻喉医生,那么会建议见一见,并做听力测试。

10)助听器可以解决耳鸣吗?会不会加重耳鸣?
答:
助听器有内建耳鸣掩蔽音功能(masking sound),可以抵销耳鸣。助听器不会加重耳鸣。

11)耳朵常痒,是什么问题?
答:
有很多原因,如真菌、发炎、敏感、耳朵皮肤干燥或受伤愈合时造成痒。

12)多久才需要清理耳粪?
答:
耳朵其实是“自我清洁”器官,耳粪(耳垢)会自然从耳道往外移动。除非耳垢堆积造成问题,否则一般不需要经常清理。若出现耳垢造成的听力下降或耳塞感,可使用耳垢软化剂(耳滴剂)来清理耳朵,或每4至6个月使用耳滴剂3到5天。

13)如果不用铁制的挖耳垢棒,那可否使用木材制造挖耳垢棒取代?
答:
不管什么素材制作的挖耳垢棒都不适合,只因挖耳垢的同时也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或挖伤耳道,造成外耳道发炎。

14)一个孩子听觉没有问题,为什么还是不开口说话?请问,要如何让孩子多说话?
答:
这需要检查孩子的听力状况,如果听力没问题,建议去看儿科医生,需要排除自闭症或其他问题。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_
没跟上直播?别怕!
扫描二维码,
精彩内容随时看!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07.0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