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神经麻痺, facial nerve palsy,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贝尔氏麻痺症, Bell’s palsy, stroke, 中风, 郑淑君

半边脸垮别轻忽 额头动静藏警讯 中风可皱眉 贝尔氏连眉头都“瘫”了

医句话:

虽然中风可预防,但贝尔氏麻痺症不能,后者的症状为一边脸部无力、嘴角歪斜、无法闭眼或抬眉、流口水、说话含糊、有时伴随耳朵后方疼痛或听觉过敏,虽然我们可透过照镜子自我检测,但为了排除中风,仍然需要医生专业筛查,及早就医和治疗才是上策。

 

 

“颜面神经麻痺(facial nerve palsy),是一种影响脸部肌肉运动的神经疾病,主要是第七对脑神经(即颜面神经)受到损伤或功能受阻。

当我们讨论颜面神经麻痺的时候,常会遇到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与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LMN)的区别。这两者其实是神经系统中传递运动讯号的不同层级,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判断病灶的位置,也有助于正确诊断颜面神经麻痺的原因。

上下运动神经元有别

上运动神经元是从大脑皮质(特别是运动区)出发,经由脑部内部结构(如内囊、脑干)一路往下,将运动指令传送给位在脑干或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本身不直接接触肌肉,但负责将‘命令’传递下去。

因此,当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例如中风、脑瘤、脑炎、细菌感染)会导致控制范围内的肌肉出现无力或麻痺,但因为颜面神经核中‘控制额头肌肉’的部分有来自左右大脑的双侧支配,所以即使一侧的大脑受损,病人往往仍保有皱眉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造成的颜面麻痺,通常只影响脸部的下半部(如嘴角下垂),而额头仍能正常活动。

相对地,下运动神经元是从脑干的颜面神经核开始,经由颜面神经延伸至脸部肌肉,直接支配肌肉的收缩功能。如果下运动神经元发生问题,例如在贝尔氏麻痺症(Bell’s palsy)、疱疹病毒感染、颜面神经受外伤或意外撞击的情况下,会导致整个脸部一侧的肌肉完全瘫痪,包括额头无法皱眉、眼睛闭不起来、嘴角下垂等现象。这类麻痺的发作通常比较突然,影响范围也比较明显。

贝尔氏麻痺症与一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之间有密切关联。在许多贝尔氏麻痺症的病例中,潜伏的HSV-1病毒被激活,导致颜面神经发炎、水肿,最终造成单侧脸部突然麻痺。

70%患贝尔氏麻痺症

患有颜面神经麻痺的病患里有70%患贝尔氏麻痺症,20%是意外撞击造成,5%是疱疹病毒、5%是肿瘤。贝尔氏麻痺症的症状通常是突发性,病患可能在睡醒来后,发现脸部一侧出现明显无力或表情异常。因为颜面神经负责控制脸部表情肌肉,所以受影响的一侧会出现嘴角下垂、说话含糊、喝水时漏水等现象。

有些患者在发作前或初期,会感觉耳后或下颔处有隐隐作痛或闷胀,一些病患的听觉会感觉特别敏锐,这现象称为听觉过敏(hyperacusis),这是神经发炎引起的早期征兆,为期1至2天,之后症状会蔓延至脸部。

贝尔氏麻痺症的病患在漱口时嘴角无法完全闭合,说法时脸部肌肉无法操作、咀嚼困难、口齿不伶俐,甚至可从外表上看到嘴角明显下垂。此外,贝尔氏麻痺症病患的味觉逐渐改变,部分病患会觉得食物没味道或味道怪怪的,这是因为颜面神经也负责前舌的味觉。

另外,颜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因此神经受损会导致眼睛闭合困难,眨眼次数减少,让眼睛长时间接触空气,甚至睡觉时眼睛也半开,容易造成干眼症、眼红与角膜损伤,因而经常眼睛干燥且容易流眼泪。
 

半边脸垮别轻忽 额头动静藏警讯 中风可皱眉 贝尔氏连眉头都“瘫”了
郑淑君医生(Tee Sow Kuan)
脑神经内科顾问


临床判断+神经检查 掌握诊断关键

诊断贝尔氏麻痺症主要是靠临床症状,但也可以透过一些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问题或确认神经受损的程度,这其中包括神经传导测试(nerve test)。如果医生怀疑有脑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也会安排磁力共振造影(MRI)扫描检查。

当病患有类似症状而看专科医生时,医生会为病患进行问诊,以获取详细的病史,如有哪些症状、症状时长及时间点、有否三高等。医生除了检查病患脸部,也会检查病患的各个身体部位,确保病患没有中风的征兆。

功能分级判断预后

神经传导测试是为了评估颜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如神经传导是否变慢、或肌肉反应是否异常,这对于判断预后(会不会完全恢复)很有帮助。医生会以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评估颜面神经功能的严重程度,以作为患者的预后及接受治疗后的病情进展。这个系统将颜面神经的功能分为I到VI级,级别的严重程度从I级至VI级:

  • I 级:正常
  • II级:轻度功能障碍
  • III级:中度功能障碍
  • 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
  • V级:重度功能障碍
  • VI级:完全瘫痪

一般上,医生在初诊贝尔氏麻痺症时会为病患拍全面照,并在治疗后进行对比,追踪病情。贝尔氏麻痺症基本是没有并发症,但是若患者没有照顾好眼睛,可能会有相关的眼疾。由于麻痺影响眼轮匝肌,导致眼睛闭合困难,可能造成干眼症、角膜炎、角膜溃疡、视力模糊甚至永久损伤。

减炎防并发 药物理疗助恢复

在治疗贝尔氏麻痺症方面,主要是透过药物及物理治疗减少神经发炎、促进神经恢复,同时避免并发症,特别是眼睛受损部分。

治疗药物是以口服的皮质类固醇为主,常用药物有泼尼松龙(prednisolone),总用药时长为10天左右;如果贝尔氏麻痺症病患是与疱疹病毒有关联,那在治疗时需要服用类固醇药物合并抗病毒药物。

最重要的是,贝尔氏麻痺症病患需保护眼睛,即经常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睛湿润。还有的是复健治疗的颜面运动训练,透过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脸部肌肉活动训练,例如皱眉、微笑、吹气、闭眼,可防止肌肉萎缩、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某些情况下,物理治疗师会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病患的脸部肌肉。

一般半年内完全康复

虽然尔氏麻痺症可以自愈,而药物及复健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时间。一般尔氏麻痺症病患能在6个月内完全康复,若否,医生会建议病患进行MRI扫描,以找出是否患有其他脑疾。

在饮食方面,如果病患正接受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医生都建议患者避免进食过甜的食物,只因类固醇会促进肝脏产糖(糖质新生)并减少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患者的血糖上升及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患者在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血压及血糖会稍微偏高,因此,医生会建议患者这期间少糖饮食。

顺带一提,贝尔氏麻痺症是有复发的可能,也可能脸颊的同一侧或对侧,但不经常发生。

 

半边脸垮别轻忽 额头动静藏警讯 中风可皱眉 贝尔氏连眉头都“瘫”了


中风Vs贝尔氏 看额头查全身

中风与贝尔氏麻痺症最大分别为额头部位,中风患者的额头通常可以皱眉,贝尔氏麻痺症患者则整侧脸麻痺,无法皱眉;第二点是,中风前患者除了面部出现症状都伴有其他的症状,如手脚麻痺 、四肢无力或不协调,病患在这情况下都必须进行MRI头部扫描,而且一般上这些病患都有三高问题。

其实,我们对着镜子进行简单的自我检测是否患有贝尔氏麻痺症,例如:

  • 观察表情对称性:尝试放松脸部,看看两边脸是否对称,观察一边脸部有否下垂、嘴角有否歪斜、法令纹变浅等。
  • 试着‘皱眉’或抬眉毛:看额头是否两侧都能产生皱纹。若一侧皱不起来,较可能是贝尔氏麻痺症。若两侧都可皱眉但一边嘴角下垂,可能是中风。

但自检无法取代专业诊断,若患者有疑似症状,最好找医生就医,只因医生仍需要检查身体各个部位。

20/30与60/70最好发 孕妇属高危

贝尔氏麻痺症是没有所谓的高风险群组,唯独孕妇,因此能发生在任何的年龄层,好发年龄分为两组分别是20至30岁及60岁至7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虽然中风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透过生活方式调整加以预防,但贝尔氏麻痺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无法有效预防。然而,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贝尔氏麻痺症的黄金治疗时间为72小时,病患在这期间接受皮质类固醇药物为最佳疗效,病患可先去普通诊所就医,但是由于部分诊所可能无法提供相关药物,患者可先就诊,若需要,医生将转介至具备相应资源的医疗机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笔录:陈孝全 .2025.05.1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