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瘤恐致乳房变形或缺失 乳房重建 修复外在重塑自信

医句话:
乳房肿块多为良性,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乳癌并不罕见。即使成功治疗,肿瘤切除后可能导致乳房变形,甚至整个乳房丧失。幸好,现代乳房重建技术日益精进,外观几可乱真,帮助患者修复外在、重建内在,重新找回自信与尊严。

 


“乳房出现肿块,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乳癌。常见的原因包括乳腺囊肿(俗称水瘤)、纤维瘤、乳腺增生或乳腺发炎等,这些都属于良性肿块。其中,纤维瘤在极少数情况下有可能演变成恶性肿瘤,但几率极低,不足1%。

乳腺囊肿、纤维瘤与乳腺增生可能与荷尔蒙波动有关,亦可能成因不明;至于乳腺发炎,则多发生在哺乳期,当乳管在喂母乳时受感染,导致阻塞发炎,就可能形成肿块。

另有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块,称为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hron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GM),是由免疫系统自体攻击引起的慢性发炎,在临床上也容易与乳癌混淆。

良性肿块 定期观察或用药

这些良性肿块只需定期观察或药物治疗,通常无需动手术。在少数的情况下,若乳腺囊肿体积过大引致疼痛,只需用针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即可。

至于有极小机会恶化的纤维瘤,也不一定需要切除。只有当肿瘤体积超过3公分、形状不规则,或在6个月内快速增大超过一倍时,才需考虑手术切除。有些患者即使确定为良性,也可能因担心而选择直接切除。

虽然乳房肿块以良性居多,但乳癌仍是相当普遍的疾病。据粗略统计,每20名马来西亚女性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乳癌。因此,建议女性每月至少自行检查乳房一次,留意是否有肿块、凹陷、乳头出血等征兆。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诊,由医生透过临床问诊及影像检查判断是否为恶性。

40岁起每一两年查乳房

40岁以上的女性,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每1至2年接受乳癌筛检;若有家族病史,更应提早开始检查。

常见的筛检方式是乳房X光摄影(mammography),做法是用2块夹板从上下、左右方向夹压乳房,拍摄内部组织影像。即使肿瘤尚未摸得到,乳房X光也能侦测出早期异常。不过,部分女性的乳房组织较为致密,在X光影像中会呈现大片白色,可能影响判读,这种情况需搭配乳房超声波(ultrasound)进一步检查。

若已出现症状、能摸到肿块,检查方式会因患者年龄而有所不同。4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会同时安排乳房X光摄影与超声波检查;而40岁以下的女性,由于乳房组织较为致密,如前所述,X光影像较难判读,因此通常会直接进行超声波检查。有时也可能需要搭配磁力共振造影(MRI)进一步确认。

若影像检查显示有肿瘤,最终需透过活检(biopsy),即抽取组织化验,以确诊是否为癌症。

确诊乳癌后,仍会安排乳房X光摄影,因为X光能捕捉到一些超声波无法显示的细微变化,有助于评估癌症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乳管癌佔逾90%

透过前述的诊断方式,可以判断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若为恶性,也可确定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乳癌。

那么,乳癌有哪些类型呢?首先,可以根据发病的位置来区分。乳癌可能发生在乳管,称为乳管癌(ductal carcinoma);也可能发生在小叶,称为小叶癌(lobular carcinoma)。大部分乳癌属于乳管癌,占逾90%;小叶癌则较为少见,不足10%。

乳癌分型看受体

除了依发病位置分类,乳癌还需要透过核心活检(core biopsy)分析,根据荷尔蒙状态来分类。乳癌细胞可能带有特定的荷尔蒙受体,若受这些荷尔蒙刺激,就会促进癌细胞生长。

与乳癌相关的3种主要受体分别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黄体素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以及第二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若ER与PR呈阳性,而HER2呈阴性,称为荷尔蒙受体阳性乳癌;若ER、PR与HER2三者皆为阴性,称为三阴性乳癌;而若HER2呈阳性,无论ER与PR是阳性或阴性,均归类为HER2阳性乳癌。

荷尔蒙状态影响治疗决策

有些医生认为应该先将肿瘤切除,再进行核心活检分析荷尔蒙状态,但我认为这并非最佳做法,因为癌细胞的荷尔蒙状态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决策。

荷尔蒙受体阳性乳癌较为慢性,扩散速度较慢,可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再评估是否存在扩散风险,若风险较高,才考虑进行化疗。

而三阴性或HER2阳性乳癌较具侵略性,扩散速度较快,治疗的第一步应是先进行化疗,使肿瘤及受影响的淋巴缩小,以控制癌细胞扩散,接下来才安排肿瘤切除手术。

过早切除 难评药效反应

另一个原因是,若一开始就将肿瘤切除,将无法观察肿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比如是否出现缩小的迹象,这时就只能采用标准的化疗方案。

相反,若先采用化疗,可依据肿瘤的反应弹性调整治疗策略,不仅能帮助找到最合适的化疗药物,也能评估是否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或HER2标靶治疗。若肿瘤有缩小,可考虑将治疗降阶(de-escalate),减少药物的使用;若效果不佳,则可加强治疗,尽可能延长寿命。

_
黄楚竤医生(Ng Char Hong)
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



佔乳房>25%须全切

无论是先进行手术还是药物治疗,乳房肿瘤最终仍需切除,这时就需要考虑应选择肿块切除术(lumpectomy,俗称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手术(mastectomy)。

若情况允许,会尽可能保留乳房。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肿瘤相对于乳房的体积比例。若肿瘤较小,只占乳房体积一小部分,就可考虑仅切除肿块;但若肿瘤较大,占乳房体积超过25%,则需考虑进行全乳切除手术。

钙化点示警 切除范围定癌踪

此外,也需透过乳房X光影像评估微细钙化点(microcalcifications)的分布范围。这些钙化点是癌细胞坏死后的沉积物,有助判断癌细胞的所在位置,必须将其涵盖范围切除,以彻底清除癌细胞。

患者可依个人意愿决定是否接受乳房重建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适合接受重建,除非身体状况较差、有多种共病(如心脏疾病),不适宜接受全身麻醉或麻醉时间过长等。

即使只进行肿块切除术,若肿块占乳房体积超过20%,术后乳房也必定会明显变形。因此,无论是肿块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术,皆可考虑进行乳房重建。

即时重建保外观 延迟手术留疤痕

乳房重建手术可分为即时重建(immediate reconstruction)与延迟重建(delayed reconstruction)。即时重建是指在乳房切除手术的同时进行重建;延迟重建则是在切除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

一般上,我会建议患者选择即时重建,因为延迟重建在外观上会有很大的落差。等到胸部已经变平、皮肤收缩、形状改变后,再重新开刀植入组织或假体,不仅较难重建出原本的样貌,也无法还原已切除的乳头与乳晕,术后还会留下2道疤痕。

重建不影响癌症复发

另外,医疗保险一般只涵盖即时重建,不涵盖延迟重建,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

有些患者会担心,即时重建是否会导致癌症复发。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手术中乳腺组织已经被完全切除,重建并不会影响癌症是否复发。

可选自体组织或植入物重建

乳房切除术与肿块切除术后所采用的重建方式并不相同。若患者接受的是乳房切除术,可选择自体组织重建或植入物重建。

自体组织重建是将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移植到胸部来重建乳房,常见的部位包括腹部的横向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 Flap)以及背部的阔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LD Flap)。

腹部移植一举两得

许多人会选择使用腹部组织,因为这相当于顺便做了腹部整形、去除肚腩,可说是一举两得。但对于年纪较大、患有糖尿病或有抽烟习惯的患者,采用背部组织可能更合适,因为手术伤口较小,感染风险也较低。

自体组织重建的好处是触感更柔软、自然,而且若患者日后变胖或随年龄增长而皮肤下垂,重建的乳房也会随之变化,外观更自然。

假体选择依个人需求

植入物重建,即是在胸部植入假体。假体主要由硅胶制成,有各种大小可选,形状分为圆形或水滴形,表面则分为光滑与粗糙,具体用哪一款,会根据患者的乳房大小、形状与个人偏好来决定。

自然乳房会随着年龄下垂,但假体不会。为了避免日后出现一侧下垂、一侧坚挺的不对称情况,多数患者会选择两侧乳房都接受重建,但也有部分患者认为穿上内衣后看不出差别,只重建手术那一侧。

两侧重建 抗下垂更对称

虽然自体组织重建触感较柔软自然,但随着年龄增长,乳房可能出现下垂或左右不对称。相较之下,若使用假体且两侧皆接受重建,外观上会更对称、平衡。

乳房重建手术一般会从乳房下方切口,以避免明显疤痕。过程中会清除乳房内部组织,保留外层皮肤,彷佛只剩下‘包子皮’,再将自体组织或假体植入其中,塑形后缝合。若需使用背部组织,手术过程中患者需采侧躺姿势,从背部取肉进行移植。

肿块切除也能补形

若患者接受的是肿块切除术,可透过将其他部位(如腋下)的多余组织移至胸部,或重新排列乳腺组织,来填补切除后留下的空间。若乳房本身较大,也可能在重建过程缩小乳房。重建会

尽可能维持乳房原本的外观,若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可能需考虑全乳切除后再重建。

总体而言,乳房重建方式相当多样,需根据患者的乳房外形、身体状况、期望效果与个人选择,量身决定。

重建自信与尊严

乳癌的治疗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患者在身体与心理上都会疲惫不堪。可以想像,当她历经手术、化疗、脱发与康复,几年后终于痊愈,却在照镜子时看见乳房已面目全非,可能出现凹陷、明显疤痕,甚至整个乳房都已消失,只留下空荡的胸口;那不只是皮肉的伤口,更是一种心理创伤。

透过乳房重建手术,我们能够尽可能还原她原来的身体,让她从镜中看见自己时,身体样貌与过去相差无几,不再因罹患乳癌而觉得人生有所缺失。为她所重建的,不只是乳房,更是自信与尊严。”

【实体“女人最痛”医学论坛预告】
黄楚竤医生医生将会联同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及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7月19日(周六)下午2点,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讲“女人最痛”。读者也可透过医识力脸书(www.facebook.com/easily.sinchew/)收看论坛直播。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7.1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