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烹饪搭配之道 全谷也能吃出营养与美味

医句话:
全谷类或全谷粮近年成为健康饮食的新宠,但迄今仍有不少人对它却步,理由是它“又粗又硬”。然而事实上,全谷类保留了谷物的完整营养,包括纤维、维生素与矿物质,只要掌握正确浸泡、煮法与搭配技巧,不仅能改善口感,还能让营养吸收更完整。从糙米到藜麦,全谷类不难吃,关键在于懂得让它变得美味可口,且摄取所需营养。


“请问全谷类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呢?这是不少营养师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在现代健康饮食趋势中,‘全谷类’被广泛推崇为健康饮食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糙米、燕麦、黑米及藜麦等保留完整营养的谷物。然而,虽然大家对它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真正落实在日常饮食中的人并不多。

这是因为一方面,全谷类的价格相对较高,且外食选择有限,多需自行烹饪。另一方面,许多人仍认为它‘又粗又硬不好吃’,不如白米、白面条口感柔软。其实纵观这些问题并不在食材本身,而在普罗大众是否真正了解它的结构与烹调方式。

如何让全谷类更好吃呢?虽然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全谷类的好处,不过仍有许多人一提到‘糙米’就会皱起眉头,抱怨它‘不好吃、太硬、难煮熟’等。其实关键不在于糙米本身,而是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它的构造与烹调技巧。只要掌握正确处理方法,糙米与其他全谷类不仅口感大幅提升,还能发挥更大的营养价值。

为什么糙米总被说‘难吃’呢?糙米是稻米的‘未精制’版本,保留了外层的米糠与胚芽,因此比白米更具营养。但也正因如此,它的外层纤维较厚及吸水性差,在煮熟后口感偏硬,甚至带有微苦或涩味,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事实上掌握正确的处理方式,糙米和其他全谷类一样可以变得美味可口。

掌握好3招  糙米不难吃

关键来了,全谷类怎么煮才好吃呢?可参考以下做法。

第一招:提前浸泡,米饭更美味及健康。
想让糙米饭吃起来更香更软,提前浸泡绝对是第一步。只要用常温水浸泡约8小时,不但能让米饭更快煮熟、口感更柔软,还有助于减少苦涩感。不过浸泡的好处不止于此,研究发现,适当浸泡还能降低砷残留,分解部分抗营养素如植酸,进一步提生营养吸收率。换句话说浸泡不仅让全谷类变得更好吃,也吃得更安心、吸收更完整。

第二招:掌握米水比例,成败一线间。
很多人煮糙米或其他全谷类时,不是煮不熟,就是煮得太硬或太干,其实关键除了浸泡,水和米的比例也大有学问。由于全谷类外层的纤维较厚,吸水速度慢,没浸泡的情况下需要加多一点水;反之若事先浸泡过,水量就可以相对减少。以糙米、黑米、红米或荞麦为例,如果事先有浸泡过,建议用1杯米配1.5杯水;而如果没时间浸泡,就要把水量提高到约1杯米配2杯水,才能煮得熟透。

不同谷类所需水量也有差异,例如原粒燕麦需要更多水分(约1杯米配3杯水),而藜麦或小米吸水较快,一比一的水米比例通常就足够了。

第三招:选对锅,全谷饭好吃又省时。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普通电饭锅。如果用的是这类锅,前面提到的水米比例基本适用。如果家电饭锅或多功能锅具有‘糙米’或‘五谷饭’功能,那更方便,它会自动调整火力和时间,把饭煮到刚刚好。如果要煮大量全谷类饭又赶时间,压力锅会是个好帮手,不仅节省时间,所需水量也可以略减约10%。

全谷类煮太硬或太湿怎么办?几个简单补救法可‘应急’。如何知道全谷类饭有没有煮成功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米饭外层松软,内部熟透、没有夹生或过干过硬的口感,这表示水量与火候控制得很好。
如果不小心煮得太干或太硬,很可能是水加不够。这时不用慌,可以加入少量热水,盖锅继续加热几分钟,米粒会继续吸水及慢慢变软。相反如果饭煮得过湿或偏黏稠,处理方式也很简单。 只要打开锅盖,转小火或使用电饭锅的‘保温’功能,让多余水自然蒸发。掌握这些小技巧,即使偶尔‘失手’,也能轻松补救,让全谷类饭依旧美味上桌。”

_
余奕倩(营养师)

 

搭配不同食材 全谷类变美食

“许多人不爱吃全谷类的谷粮, 因为觉得味道单调及缺乏香味,这是因为这类全谷粮含有麸皮和胚芽,虽然营养丰富且保留了纤维、油脂和酚类化合物 (phenolic compounds),这些成分并没有在加工的程序被去除,但与精致谷粮比较,它少了加工后的‘甜味’,保留了部分的谷物味和苦涩味,味道也更加平淡,因此须通过不同食材的搭配,帮助全谷粮增香提味。

首先在烹饪全谷粮时,可适当加入香料来提香。香料含有可挥发性物质,在烹饪过程中被激发,便可散发独特香味以到达添香的目的,减少全谷粮中的异味。

事实上,大马是在烹饪广泛应用香料的国家之一。举个例子,本地着名的马来野草饭(nasi ulam),可以使用糙米代替白米饭,并在烹饪过程中加入香茅、班兰叶、南姜、九层塔、薄荷叶及青柠叶等香料,这样不但可以遮盖糙米原本的味道, 还可以提升风味。

此外也可以在烹饪全谷粮时,加入健康酱料来增加食欲。比如藜麦沙律虽口感带有嚼劲,但是味道平淡,因此通常需要搭配酱料提味。健康版的酸辣酱可以用酸柑汁、酱油、辣椒及红葱调配, 再搭配藜麦沙律,具有开胃作用。

全谷粮含有脂溶性营养,烹饪中适当加入油脂,不但可以让全谷粮更好吃,也有助于营养吸收。举个例子可以把椰浆饭的白饭换成糙米, 在煮饭时加入适量的椰浆,这样可以用椰浆的香气和油脂增添米饭的香味。

软硬搭配 不难嚼更有层次

全谷粮含有丰富的非水溶性纤维以及麸皮,导致口感偏硬。有些人觉得全谷粮不好咀嚼和难咽,会影响食欲。其实除了在烹饪的时候花点小心思, 也可以通过不同软硬度的食物搭配,使它口感更丰富。

全谷粮的口感偏硬, 因此须搭配口感顺滑的食物来增加层次感。一口食物有多种质地,味蕾会更加满足。比如糙米纤维多但口感硬,因此可以搭配口感绵密的焖南瓜、红薯泥或豆类。

此外搭配不同口感的食物,也可以改善全谷粮不易吞咽的问题。粒状的全谷粮如藜麦、小米口感略干,因此须搭配多汁食材。如藜麦蒸鸡蛋、小米番茄粥、焖香菰藜麦饭等都是运用与全谷粮的‘口感互补’搭配来改善口感。

颜色加味觉联想可增食慾

确实全谷粮颜色暗沉会影响食欲。全谷粮的麸皮含有天然的色素,因此颜色偏深。例如黑色的黑米、灰色的大麦、棕色的糙米和藜麦等,暗沉的颜色会让人联想全谷粮是苦的,觉得不美味, 影响全谷粮的接受度,因此必须运用颜色与味觉联想,使全谷粮更加有吸引力,比如:
红黄色的食物如番茄、红萝卜、红椒、玉米及南瓜等,让人觉得开胃有活力,与颜色沉闷的全谷粮有着强烈的对比。

绿色的食物让人感觉清新,可以考虑搭配西兰花、毛豆、菠菜等绿色蔬菜。

白色的食物常与盐味、柔和产生联想,因此可以搭配鸡蛋白、豆腐及洋葱。

其实日常生活中,食物色彩的搭配已广泛运用。比如早餐全麦三明治,含有深棕色的全麦面包,搭配颜色鲜明的番茄、牛油果和鸡蛋;藜麦沙律含有棕色的藜麦、红色的番茄、黄色的玉米以及绿色的毛豆,不同食材的颜色碰撞,不但能使全谷粮更加好吃,也让我们摄取更多的营养。

_
崔嘉颖(饮食治疗师)



循序渐进地增摄取量

大部分全谷粮比精制谷粮更有嚼劲且谷物味更浓,因此一开始在饮食中添加全谷粮时,很多人可能觉得不习惯。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慢慢喜欢上全谷粮的口感和味道。

那如何循序渐进地增加全谷粮摄取呢?以下是几种帮助增加全谷粮摄取的方法。

首先在一日三餐中,可以从自己最容易接受的一餐使用全谷粮代替精制谷粮,确保至少每日一餐有所改变。大部分人因为工作原因和食物选择有限的情况下,会选择早餐或晚餐,增加摄取全谷粮。

举个例子,早餐可使用全麦面包或燕麦;晚餐则可以选择糙米饭、五谷饭或藜麦饭。这种方法更加灵活,不需要每餐都吃全谷粮,且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因此压力较小。

接下来就是采用全谷粮与精制谷粮混搭技巧,并慢慢调整比例。开始接触糙米时,为了避免口感粗糙而影响全谷粮接受度,可以搭配精致白米。比例可采用三比一的比例(即三份白米及一份糙米)。在逐渐适应全谷粮的味道和口感后,逐渐增加糙米比例至一比一(即一份白米及一份糙米),最后提升到100%全谷粮。这有助于逐步提高人们的接受度,而不是强迫一次性去接受。

再来每次提到全谷粮,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糙米,但其实市场上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全谷粮可供选择。不喜爱糙米的人也可以尝试其他全谷粮。

不同的全谷粮在口感、味道与风味都不一样。 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手法和调味做出选择,这样吃全谷粮也不单调,更容易坚持。

身为一名饮食治疗师给予的建议是全谷粮营养价值丰富,只要掌握适合的烹饪方式,搭配对的食材,并逐步增加份量,全谷粮其实也可以吃得香、吃得巧及吃得更持久,衷心希望更多人把全谷粮融入日常饮食,让健康更稳固。”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2025.11.1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