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郑惠蔙-别再说老了就这样-长者病征不典型-可能是重病警讯

郑惠蔙 / 别再说老了就这样 长者病征不典型 可能是重病警讯

问:我的婆婆日前突然昏迷,送进医院时已经非常严重,直接送入加护病房。婆婆得了败血症。医生说家属太迟把她送来医院。婆婆平时都很好,只是进院前两天跌倒两次和比较弱而已。如果长者身体不适或需要就医,应该注意哪些迹象?

 

 医生解答:

谢谢你。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常见于照顾年长亲人的家庭中。确实,长者常常低估自己的症状,甚至家人也容易忽略早期警讯。许多长者到医院时已经病情严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警报方式”与年轻人不同,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食欲不振、跌倒、行动不便,这些都是身体不适的迹象。因为他们错过了黄金时机,把一切都归咎于年老,或者几天后自己就会好起来。

以下是长者常见的“隐藏型或非典型症状”病症表现,若出现这些情况,即使没有发烧或剧烈疼痛,也应尽快就医:

郑惠蔙 / 别再说老了就这样 长者病征不典型 可能是重病警讯

看起来“就是不对劲”家属感觉不对时,往往是正确的直觉。任何以上的问题都会造成“不对劲”。


免疫反应弱 严重感染也无烧

你的婆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者免疫反应减弱,严重感染也可能无发烧表现。她只是表现得虚弱、跌倒和走路不稳。长者与家人容易以“年纪大了”或“退化了”解释身体不适,延误就医。她们没有察觉到这些非典型症状就是突发性疾病的开始。

长者不说病、不看医生,背后其实有多种原因。首先,很多长辈习惯忍耐,常说“老了,就这样啦”,认为身体不适是年纪大了自然的事,不需要特别处理。其次,他们怕麻烦别人,担心家人太忙,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打扰到他人。

此外,有些长者对医生或医院缺乏信任,害怕一旦就医就得住院、花费高昂,甚至被“插管”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自以为只是小问题,缺乏健康意识,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讯。

最后,情绪低落或忧郁也会影响他们表达不适或主动就医的意愿。这些因素常常导致老年人延误治疗,值得家人多加留意与关心。
 

主动察觉 适时陪伴

面对长者的健康问题,家属可以从“主动察觉”与“适时陪伴”两方面着手。平时应留意长辈日常状态中的细微变化,例如是否吃得少、变得沉默寡言、睡眠时间异常,或是走路开始不稳、速度变慢、常常说累,也要观察他们是否变得容易忘事,或情绪起伏变大。此外,要鼓励他们表达身体不适,不应只问“有没有痛?”,而是更具体地关心:“今天吃得怎么样?”、“最近哪边不舒服?走路有没有困难?”、“有没有觉得比平常容易累?”等。

定期健康检查也很重要,像血压、血糖、胆固醇、视力、听力等,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追踪。可以鼓励长辈看老人医学科,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即使是小病也值得就医,不一定代表必须住院。要向长辈说明:“早一点检查,并不代表病得严重,反而是聪明的预防。” 若能安排陪诊或使用视频看诊,也能降低他们就医的心理负担。

总结来说,许多严重的疾病在早期往往不痛不痒,若错过黄金期,可能就难以逆转。毕竟,老了不是病,但不能把所有病都当作“只是老了”。

注意是否近期出现“和平常不一样”的行为或习惯改变。若有任何突发变化,尤其是精神状态或活动力,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早一点认出这些信号,能避免重病、住院甚至失能或死亡的发生。

 

郑惠蔙 / 别再说老了就这样 长者病征不典型 可能是重病警讯
郑惠蔙 (老人医学内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 · 郑惠蔙 (老人医学内科)· 2025.09.1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