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颖/从常用到禁用 氨基比林因副作用“落马”
问:Aminopyrine是什么药物?曾经用来治疗哪些疾病?现在临床上还常见吗?
答:氨基比林(aminopyrine)是一种较早期使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曾因其解热、镇痛效果而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抑制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的目的。早期,氨基比林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同时在某些场合也被用来进行“氨基比林试验”,以评估肝功能。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药物不良反应了解的深入,氨基比林逐渐被发现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即严重减少白细胞或粒细胞)。这些副作用虽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氨基比林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临床上已大幅减少或禁止其使用。
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氨基比林已不再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取而代之的多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相对安全性更高的药品。随着药物研发的进步,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解热镇痛药也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简而言之,氨基比林曾是用于缓解疼痛、退热的常见药物,却因严重副作用而逐渐被更安全的替代药物取代。若你有需要解热或镇痛的情形,建议在药剂师或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更符合现代标准的药物,以保障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陈朝颖注册药剂师
文章来源:
问药 · 陈朝颖(注册药剂师)· 2025.08.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