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服型胃水球 半年甩重10%至15%

医句话:

随着减重治疗不断推陈出新,医学界迎来另一突破——新型吞服型胃水球。不仅无需手术、无需内视镜、无需麻醉,使用方式简便,也具有一定的减重成效,堪称目前风险最低的减重程序方案。

“近年新引进的吞服型胃水球(swallowable gastric balloon),让减重手术简化得如吞下一颗药丸般容易,可谓是众多减重程序之中最方便、简单又直接的方式。

马来西亚的超重率逾50%,排名亚洲前列。不知是否与我国作为多元种族的美食天堂有关,加上普遍缺乏运动习惯,导致国人体重一直居高不下。然而,肥胖不仅影响外观体态,更堪称百病之源,比如‘三高’、心脏疾病、脂肪肝等,都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列为疾病之一,肥胖问题日益受到全球重视,‘名列前茅’的我国,又岂能置身事外?

随着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升高,减重手术也不再仅被视为美医用途,而是在医学上扮演治疗肥胖症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减重手术技术推陈出新,从传统需开刀的胃切除术,到无需切口的内视镜胃缝合术与传统胃水球等,而这次介绍的,正是传统胃水球的再度演进——吞服型胃水球。

坐着喝水吞水球

胃水球的原理非常直接。肥胖人士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饮食,由于他们常不容易感觉饱足,因此难以控制食欲,导致进食过量。胃水球的作用就是放入胃中,以减少胃的容量,让患者更容易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食量,达到减重的目的。

胃水球在医学界并非新概念,但传统的胃水球需要透过内视镜置入与取出,而现今引进的吞服型胃水球,则无需使用内视镜。

在放入胃中之前,它是一颗如大型药丸般的胶囊,连接一条细导管(图1,左)。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坐着,一边喝水吞服胶囊,让它缓缓进入胃部。当医生判断胶囊已进入胃中,便会进行即时X光检查以确认位置。

_
图1:胃水球

 

3至4个月自然排出

接着,医生会从导管的另一端注入生理盐水,这时胃中的胶囊便会膨胀起来,形成水球(图1,右)。待水球完全膨胀后,医生只需抽拉导管,导管就会断开,胶囊的内部机制会让接口自动闭合。最后,医生将导管拔出,留下水球在胃中。完全膨胀后的胃水球容量为500毫升,约占胃部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视个人胃部大小而定。

更为轻松的是,胃水球无需再取出。它的使用寿命约为3至4个月(或更长,视个人情况而定),之后会自然排空液体,并随排便排出体外。大多数患者不会特别察觉,只可能感觉到胃部变轻了。

初期降重较快 排出后略回升

研究显示,透过吞服型胃水球治疗,患者在6个月内的体重下降可达10%至15%。换句话说,若治疗前体重为90公斤,治疗后有机会减少约9至14公斤。

体重一般在置入胃水球初期会下降得比较快,之后维持,而在胃水球排出体外后,体重往往会略有回升,这时需要仰赖其他方式持续控制体重。

长时间饱足 部分恶心呕吐

那么,胃里多了一颗水球,会是什么感觉?一般上,患者会长时间感到饱足。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或想呕吐,这也是主要的副作用。医生在治疗前会向患者说明这种可能性,并让患者在手术前一天、当天早上及术后服用止吐药作预防。

极少数患者若持续呕吐、难以忍受,可能需要透过内视镜提前将胃水球取出,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大多数患者只会感到饱胀,不会有明显不适,即使出现呕吐情况,多数也是暂时性,通常可透过药物缓解。

唯一可吞服的减重法 风险最低

对比起其他的减重手术,吞服型胃水球是目前唯一可透过吞服方式进行的治疗,也可说是风险最低的一种。

如前面所说,传统胃水球无论在置入或取出时,都需要进行麻醉,并透过内视镜操作;吞服型胃水球则只需吞下一颗胶囊,即可将水球置入胃中,疗程结束后亦无需再取出。不过,传统胃水球可在胃中放置约6个月,吞服型胃水球的放置时间则较短,约为3至4个月。

而与其他类型的减重手术相比,吞服型胃水球更是有着天壤之别。一般如胃切除术或胃绕道手术,都属于需要开刀的外科手术,虽采用微创,但仍需在腹部做切口,透过腹腔镜进入体内,将部分的胃切除。

具可逆性 不改变器官结构

即使是后期发展的内视镜胃缝合术,虽可经由食道放入内视镜与工具,避免在腹部做切口,但仍需要在胃内进行缝合。

这些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且大多为不可逆转,反观吞服型胃水球,无需动刀、无需切口、不改变原有器官结构,不仅大幅降低治疗风险,也具有可逆性。

_
叶子龙医生(Yeap Chee Loong)
上消化道及减重外科顾问



效果相对有限

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每项治疗皆有优缺点。作为风险最低的减重手术之一,吞服型胃水球的减重效果相对有限,也可说是无可厚非。

根据研究,吞服型胃水球可帮助体重减轻约10%至15%,而前述的外科手术,如胃切除术或胃绕道手术,体重的下降则可达40%至50%,且效果通常更为持久。

此外,胃切除术与胃绕道手术会影响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如减少饥饿素(ghrelin)的分泌,进一步抑制食欲;吞服型胃水球则不会改变体内的荷尔蒙水平。

反弹率达30%

吞服型胃水球会在几个月后自然排出体外,不会永久改变胃容量。因此,若患者没有在治疗期间作其他方面的努力,如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体重反弹的几率较高,约为20%至30%。

事实上,这项疗法十分仰赖患者本身的主动性与自律,其中一个特别适合的群体,就是那些本已下定决心减重的人士。

配合生活干预 如虎添翼

减重向来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尤其在初期阶段,许多人单靠改变生活习惯难以见效,容易半途而废。吞服型胃水球治疗,正好成为这段漫长减重旅程中的一个踏脚石。

不过前提是,患者自身必须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养成运动习惯。这时若能配合吞服型胃水球治疗,便能如虎添翼,能大幅提升减重成效。

那么,除了这类人群外,还有哪些人适合采用吞服型胃水球呢?

门槛较低 BMI>25就能做

传统的减重手术风险较高,因而也有更严格的治疗条件,并非自觉肥胖就能接受手术,而是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如30或35kg/m2以上,才符合接受手术的标准。

相较之下,吞服型胃水球的门槛则宽松许多。在亚洲地区,一般只要BMI超过25kg/m2,就可以考虑接受这项疗法。换言之,对于那些有减重需求,但尚未达到重度肥胖标准,无法接受较激进治疗的患者来说,吞服型胃水球便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为过渡性桥樑手术

吞服型胃水球也可充当一种过渡性的桥樑手术。有些患者的肥胖问题较为严重,如BMI超过三四十,若接受麻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外科手术风险更高。

若患者有意接受其他减重手术,如胃切除术,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术前先透过吞服型胃水球减重,使体重略为下降,以降低日后的手术风险。

为共病禁麻胖者捎喜讯

也有患者是因为需要接受其他手术,比如更换人工膝关节,但因肥胖,加上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共病,使手术风险过高。同样地,医生可能也会要求他们先行减重,这时可考虑使用吞服型胃水球协助减重。待体重下降,共病获得控制,身体状况更稳定后,再接受手术会更安全。

此外,若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也不适宜采用需要麻醉的减重手术,对于这类患者,吞服型胃水球就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替代方案。有些人单纯不愿接受开刀或切除器官的减重手术,也可以考虑这种非侵入性的方式。

暂时变瘦变美 重要日子华丽登场

除了健康考量,这项治疗也迎合了人们对外貌形象与生活质素的追求。其实,这项疗程在巴西的‘森巴嘉年华’(Samba Festival)(又称巴西狂欢节)期间最为流行。每逢庆典前夕,都会有不少当地女士为了在庆典上穿上奇装异服,华丽登场,选择透过这项方式减重。

有些人则是为了婚礼做准备。对许多女性而言,当新娘是人生中最美的一天,人人都希望当天能以最佳状态穿上漂亮的婚纱,留下珍贵回忆。对她们来说,这项疗程是一种让自己暂时变瘦、变美的方法。当然,我们也期望她们在婚礼过后,能透过其他方式持续维持成果。

有胃疾者不适宜

不过,若患者本身怀疑有胃部疾病,如胃癌、胃溃疡、严重的胃酸倒流,或曾接受过胃部手术,就不适合接受这项疗程。因此,医生会在治疗前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胃部状态良好,才可进行治疗。

非灵丹妙药 自律决心更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吞服型胃水球不是一颗‘灵丹妙药’,不是毫不费力就能让体重瞬间消失。除了接受治疗,患者仍必须持续努力,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绝不能放弃自我管理。

这项治疗的一大优点,是会提供营养师的专业协助。营养师在减重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会指导患者哪些食物该摄取、哪些应避免,并持续追踪状况。即使在胃水球自然排出后,营养师仍会持续与患者保持联系,协助维持成果,降低体重反弹的风险。

如前所述,吞服型胃水球在减重旅程中扮演一个有效的‘启动器’角色,但后续仍需仰赖患者本身的自律与决心,积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持成果。尽管如此,与其他减重手术相比,吞服型胃水球无疑提供了一种更轻松及温和的选择。”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摄影:林泓川.2025.08.2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