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定时炸弹 大马每7成人1慢性肾病

医句话:
慢性肾病犹如我国的公共卫生定时炸弹,何时会爆没人知道。根据最新数据,每7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病,及早发现并介入治疗,包括用对药物是关键所在。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指的是一个人肾脏出现损伤超过3个月,即可视之为CKD患者;它亦可分为两大类,即因糖尿病而引起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或非糖尿病所引起的CKD。

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就是因多年糖尿病而引起的并发症,至于后者是因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肾丝球发炎、间质性肾炎、多囊肾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或遗传性疾病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或者是因结石(如肾结石)及一些癌症所引起的尿道阻塞,进而引起肾功能长期受损,这些皆属于非糖尿病CKD。

不做体检 CKD初期难发现

把CKD视为大马公共卫生定时炸弹一点也不为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CKD患者已多达8亿人,而我国每7名成人中就有1人是CKD患者,很多时候患者甚至不晓得自己已是患者,皆因CKD也被称为健康‘沉默杀手’,因此在初期阶段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倘若没有进行尿检及血检是无法发现。通常只有预估肾丝球过滤率(eGFR)低于30%后,患者才会感觉一些不适如疲劳、恶心或水肿等,但为时已晚。

根据我国洗肾及肾脏移植登记局报告(report of the Malaysi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registry),每年会增加逾9000名须洗肾的患者,对比我国3000万人口而言,这不是小数目。此外,我国向来是全球CKD病例最多的前三甲国家或地区之一,其余大多是来自亚洲如新加坡、汶莱及台湾等。惟最新的数据显示,大马已‘跌出’前三甲并排在第四名,这或许也算是好事一桩吧!

AKI及时介入可治愈

那CKD和急性肾损伤(AKI)是否一样呢?非也,AKI指的是肾脏功能受到‘急性’且短暂的受损,只要能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包括药物介入或调整,AKI通常是可以痊愈,除非是经过3个月仍无法改善,那就可能会演变成CKD。

我常对患者说,CKD相等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成绩单’,如果能把慢性疾病如血糖、血压及血脂等管控好,就是减少CKD的风险因素,因此体检无疑是至关紧要的一环,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男女。

从研究发现,正常人在40岁后,肾功能会因老化或退化的缘故,每年的eGFR以1mL/min/1.73m2的速度下跌,但在有生之年是不会步入须洗肾的那一天;须注意,这是指没有慢性疾病或有管理好慢性疾病的情况下。倘若是受到慢性疾病影响,或没有管控好慢性疾病,届时患者的肾功能就会以每年5甚至10 mL/min/1.73m2的速度下跌,通过计算就能知道患者在哪个年龄层会步入洗肾或须换肾的时候。

因此我会鼓励男女在迈入40岁后须做体检包括基本血液检查(血检)及尿液检查(尿检)。体检有两大关键点,分别是及早发现自身是否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再来就是一旦发现有慢性疾病后就着手干预。

洗肾前夕才知 肾功能早已跨

在我国,很多时候当患者被告知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时,他们才警觉原来早已被慢性疾病‘缠身’,甚至有些CKD患者直到要洗肾的前一刻才知道自己肾功能已下跌到如此严重,但后悔已来不及了。这也体现了体检的重要性。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肥胖(obesity)也是导致CKD的祸首之一,皆因它与之前提及的三高(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息息相关,同时也会增加身体发炎以及尿蛋白(proteinuria)形成,因此若身体质量指数(BMI)已超出正常水平,亦不可忽略或导致CKD。

1年1次体检

从肾脏科医生的角度,肾功能的体检并不复杂,一个全肾功能计数(kidney function test)以及基本的尿液检验(urine examination)就能及早发现CKD的存在。前者通过肌酸肝指数计算eGFR值,而尿检则可计算尿蛋白量或及时发现是否有血丝等,因此1年1次的体检是必须的,尤其在迈入40岁后的男女。

_
拿督莉莉慕莎哈医生(Lily Mushahar)
大马肾脏科学会(MSN)前主席
芙蓉中央医院(HTJS)肾脏科主任



最怕患者不配合 或漠视严重性

当一个人被诊断有CKD后是否意味着须长期吃药呢?非也,首先必须厘清CKD处于第几期。

在目前针对CKD的治疗,初期阶段若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干预,是有逆转的可能性。惟迈入严重阶段后就无望逆转,但仍有望延缓肾功能衰竭,此时患者若愿意与医护人员配合,那延缓甚至避免有生之年迈入洗肾的那一天还是有可能,最担心就是患者不愿配合,或无视严重性,这也是肾脏科医生最不希望见到的。

CKD的治疗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非药物性以及药物介入。前者指的是调整生活作息,包括适度运动,饮食方面须低碳水、少钠、少糖,若有高血脂或其他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更要减少有害油脂的摄取量。

4大支柱药物

至于药物方面,如今肾脏科已针对CKD发展出4大类别药物,或简称4大支柱药物;第一种是已使用超过20年且证实有效的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收缩素II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在临床上这类药物除了可降低血压,也能减少尿蛋白及稳定肾功能。

至于第二类就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 inhibitor),它被视为近代糖尿病以及CKD治疗的重要研发之一,除了有第一类药物的功用之外,亦具备保护器官功效。第三类药物就是选择性矿物皮质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MRA),它具备改善血流动力,适用于DKD患者,至于非糖尿病所引起的CKD是否适用,研究报告预计在今年底即可公布。

最后一类就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促效剂与类似物(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and Analogue,GLP-1 RA),它除了能减低血糖, 也有瘦身的效果。 纵观肾脏科针对CKD的4大支柱药物,会发现与心脏科(cardiology)针对心脏衰竭(heart failure))所给予的药物是有相似或重迭之处,其实这与近代医学常提及的心肾症候群(Cardiovascular Kidney Metabolic Syndrome,CKM)有关。很多时候CKD发展到后期,患者往往也会有心脏衰竭问题,因此对医生而言,皆不希望看到CKM,而要避免这一情况就要从及早发现慢性疾病做起。


CKM理应MDT 现实卡在资源

CKM是关系心脏及肾脏两大器官,那患者是否须咨询不同的专科医生?抑或是须多学科会诊(MDT)呢?确实,在治疗CKM时,MDT无疑更合适,但须坦言的是在政府医院长期面对资源不足包括人手。以我所服务的芙蓉中央医院(Hospital Tuanku Ja'afar Seremban,HTJS)为例并没有采取MDT做法,而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转介患者到其他专科如心脏科,当然期待日后情况可以有改善。 ”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5.08.2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