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晓峰 / 双孔内视镜微创手术 逆转颈椎弧形 缓解颈臂疼痛
莎丽花(49岁)是一位外向又开朗的马来妇女,因为丈夫在新加坡经商,所以她经常马新两头飞,也很享受一个人飞行,但最近两年,她发现自己常要依赖空姐帮忙,才能把随身行李塞进座位上方的置物柜,下机时,同样也要别人帮忙,才能把行李搬下来,原因不是因为行李太重,而是因为脖子疼痛,影响行动力。
她苦着脸说,无法把行李放上机舱还是小事,最让她受不了的是颈痛扩散至头部,同时还延伸到左手臂,造成手臂麻木无力,手指也麻麻的,失去灵活。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体检时,她的神经反射正常,做了磁力共振造影(MRI)后才发现颈椎的正常前突弧度消失了,曲度变直,第五和第六节椎间盘有突出的现象,抵触神经根,造成颈臂疼痛(cervical brachialgia)。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何谓颈椎弧线。
正常人的颈椎是向前突起,呈现C形结构,这个生理弧线让颈椎平均分担头颅的重量,颈部保持灵活又稳定。一旦这个曲度变直甚至反弓时,颈椎就不再能够缓冲压力,因而可能导致颈椎退化、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造成疼痛、麻木等症状。
我先建议她保守治疗,给她开了止痛药,提醒她平日要注意姿势,不要做低头族,也要避免拿重物,尤其是不要尝试扛起行李放上机舱置物柜。我也教她用冷热敷法,舒缓不适,平日自己在家要多练习俯卧上仰的动作,强化背肌。
两年来,她积极接受物理治疗,希望可以逆转颈椎的生理弧形,也听取各方朋友的建议,尝试过按摩、针灸、拔罐、整骨等替代疗法,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让她深感懊恼。
“疼痛影响了我的生活素质,让我失去活力。”她拒绝继续保守治疗,并坚决而明确地表示希望进行手术,缓解疼痛问题。
像莎丽花这样的病人,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有3种,一是继续保守治疗,二是全椎间盘置换术,三是内视镜椎间盘切除术(endoscopic discectomy),即一般人口中的“针孔手术”。
新科技两小切口 术后仅缝一针
拜医疗科技进步所赐,内视镜微创手术近几年又有了创新突破─单侧双孔内视镜微创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两个小伤口进行椎间盘切除术,每个伤口大约只有0.5公分,术后只需要缝一针,相对也更安全。
一般的微创手术大多数以渐进式套管和微创撑开器来进行,双孔内视镜微创手术则透过两个小伤口来进行,一个用来置入高解析内视镜和不断灌注生理食盐水,并利用静水压,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另一个小伤口则作为手术器械进出的通道,并引流生理食盐水。双孔互相配合,出血量就可以减至最低,手术视野更清晰,让医生能够在极小的空间里进行精细的手术,更有效地避免误伤神经线和正常组织。
适用于颈腰椎手术
双孔内视镜微创手术也有其局限,它适合应用于颈椎和腰椎手术,并且只能处理单一病灶,而不适于多发性关节疾病,也不适合用来切除较大的肿瘤。
对病人来说,伤口小,意味着组织破坏小,术后可以更快恢复,莎丽花只留院一天,就回家休养。复诊时,她开心地表示颈臂疼痛大有好转,预料很快就可以像从前一样活力满满,享受活跃人生了!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