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肠胃

误把胆结石当胃病 衍急性胰脏炎可夺命

医句话:

若胆结石曾掉入胆管引起症状,那么未来再掉出来的几率是百分之百,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只要胆结石曾引起疼痛或胀气等症状、胆囊发炎或引发黄疸病或胰脏炎等并发症,就需要接受胆囊切除术,以绝后患。

“胆汁由肝脏分泌,具消化脂肪与协助代谢胆固醇、药物及毒素的作用,而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有关。

胆汁成分复杂,最重要的3个是胆固醇、胆盐(bile salt)和卵磷脂(lecithin)。它们会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溶解于胆汁中。当其中一个成分太多,造成比例失调,就容易出现不溶解的成分,沉淀后形成胆结石。

“黄金三角”失衡

大家可以将之想象成在冲泡饮料时,放了太多巧克力粉而水分太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块状物’,饮料也变得浓稠。因此,只要有任何因素影响令胆固醇过多,破坏了‘黄金三角’的比例,就可能会产生胆结石。

肝胆肠胃

炎症性肠病非肠躁症 严重穿肠肛瘘

医句话:
肠道健康与否足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素质。以日本前首相安培晋三(Shinzo Abe)为例,就是因着肠道反复出现溃疡性发炎,最终选择从政治舞台退下。除此,其他的肠道问题如大肠激躁症或其他类型的炎症性肠病等或多或少对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险。学习如何“肠”保健康促使全身安康,唯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肝胆肠胃

胃胀 反胃 有异物感 从胃炎致胃癌只需4步

医句话:

大多数人认为,有胃疼才算患上胃病,其实未必。某些病患即使有胃溃疡或出血,也没有任何的疼痛感,因此,必须了解胃病的症状,才能提早干预及治疗。新年期间大大小小的饭局,喝上几杯在所难免,因此这段时间也是胃病发作的高峰期。

“胃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轻微型的胃炎(gastritis)及严重型的胃溃疡(gastric ulcer)。每当人感觉胃部不适,都以为自己患上胃病,但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肠出了问题,如发炎、溃疡等。

一般上,医生都会使用胃镜检查患者的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肠,这也是胃镜检查的正常程序。胃镜检查后,医生如看到患者的胃里有红点,这表示胃部有轻微的胃炎,若患者的胃部有深红或红肿的现象,表示患者的胃炎已非常严重了。

长期发炎 胃长“蛇皮”

一般人的胃是粉红色的,急性胃炎患者的胃都仅是红点,慢性胃炎患者的多半已慢慢转深红,而且还会在胃里看到类似‘蛇皮’。只因慢性胃炎是指胃长期发炎,所以导致胃里的皮肤粗糙。

肝胆肠胃

频繁便秘或腹泻 佳节加剧肠躁症 治不好易忧郁

医句话:

肠躁症是指大肠功能失调导致腹泻、便秘、胀气、腹痛或抽痛的异常表现,在国内非常普遍,估计每100人就有15人患上,而新春佳节期间,难免少不了一顿又一顿的饕餮大餐,加上缺乏运动量,因此是肠躁症的好发期。

“大肠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简称肠躁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便秘型和腹泻型,且两者都会有交替性胀气和腹痛的综合性症状。

肠躁症不会有结构性的变化,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危险,纯粹是功能性的症候群,例如,大肠运作较快导致腹泻、大肠运作缓慢导致便秘或胀气,这些大肠功能的失调都会导致腹痛或抽痛的症状。

好发于40岁以下

马来西亚人民的病发率大约14%至15%,100人里就有15人患有肠躁症,尤以年轻人最常见,好发年龄介于5岁至40岁左右。但相对来说,40岁或以上却是大肠癌的风险群。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