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诗欣/保健品缩肌瘤无保证 3建议助改善体质

问:有什么保健品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

答: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以药物与手术为主。虽然坊间有些保健品被宣称对女性健康有帮助,但目前尚缺乏明确科学证据证实这些保健品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

在考虑使用保健品前,建议咨询你的主治医生,以便根据个人病史与身体状况做出最合适的建议,确保安全与效果兼顾。

以下是一些对女性整体健康可能有益的营养补充与生活习惯建议,虽然不一定能直接缩小肌瘤,但有助于改善体质与维持健康: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如维生素D与钙有助于骨骼健康,铁则对预防贫血特别重要。

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高纤饮食、维持理想体重、规律运动与压力管理,对女性荷尔蒙平衡与生殖健康有正面影响。

Omega-3脂肪酸:部分研究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女性荷尔蒙调节与抗发炎,有益于生殖系统健康。

生化药理

保健品助防病降风险 课税反促选劣品 酿健康新危机

医句话:
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Omega-3有助降低感染与心脏病风险。若膳食补充剂获税务减免,将提升民众可及性,从长远看有助改善公共健康,减轻医疗负担。否则,这将促使人们转向价格较低但未经监管的产品,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马来西亚膳食补充剂未享免税,须缴纳销售与服务税(SST)及进口关税,推高成本,降低民众可及性。若能比照药品予以免税,将有助提升全民预防保健意识,进而降低慢性病的病发率。

国人对膳食补充剂有几个常见的误解。首先,人们以为膳食补充剂能治病,事实上并非如此。膳食补充剂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药物才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两者不应该混淆。甚至有人声称膳食补充剂能治疗癌症,这更是无稽之谈,这种错误观念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弥补不足 而非取代

膳食补充剂,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饮食上加以‘补充’。例如,我们吃的蔬菜可能不是有机种植,或鸡肉中含有抗生素等,这时候,膳食补充剂就能提供额外的营养,以弥补这些不足,而非取代健康饮食。

问药

陈诗欣 / NAC与ALA可缩小肌腺瘤? 疗效有限 应审慎评估

问:服用保健品N-acetyl Cysteine(NAC)和Alpha Lipoic Acid(ALA),是否能缩小肌腺瘤(adenomyoma)?能让它凋亡吗?如果有效,该服用多少剂量?还有其他保健品对子宫肌腺症(adenomyosis)有效吗?

答:目前针对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NAC)和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ALA)对子宫肌腺瘤或子宫肌腺症的影响,相关研究仍属有限,因此无法明确证实这两种保健品是否能有效缩小病灶或促进其凋亡。

不过,2018年曾有一项小型研究探讨将NAC(600mg)、ALA(200mg)、凤梨酵素(bromelain,25mg)及锌(zinc,10mg)联合使用的效果,结果显示有助于减缓肌腺症相关的疼痛与炎症反应,并可能对病灶体积略有影响。然而,让病灶完全凋亡的情况属个案,尚无足够证据支持其为常规疗效。

饮食营养

保健品宣传眼花缭乱 专家吁消费者勿盲目跟风

医句话:
保健品被视之为养生神器,但亦有人把它称之为昂贵的智商税。随着现代健康意识提升,保健品市场迅速崛起,从抗老NMN、燃脂胶囊到口服胶原蛋白,琳琅满目的产品宣传铺天盖地。及早认清在迷人行销话术背后那些尚未被科学证实的宣传,切记专家的至理名言即保健品非药物,在选择保健品之前,咨询专业人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对健康负责任。


“你认为保健品是灵丹妙药还是在缴交智商税呢?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风生水起,从电视广告到网络直播,从明星代言到网红推荐,各种宣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铺天盖地。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相?

不久前,某明星代言的保健品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曝光,再次将保健品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要问,保健品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保健品?

先来看看保健品的市场现状。据统计,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美元,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保健品的盲目追捧。

饮食营养

护心饮食运动为主 保健品补充非必要

医句话:
心血管疾病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死亡原因,与高盐高脂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除了改善饮食与运动习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植物甾醇、红曲米、鱼油、辅酶与镁,有助于稳定胆固醇与血压,降低心脏病与中风风险,惟须依个人体质审慎选用,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意见后再做决定。

“心血管疾病是受到全球关注的疾病之一, 2024年大马死因统计数据也表明有高达15.1%的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大马第二大死亡原因。在大马,外食文化盛行,但多数选择不仅缺乏蔬菜和水果,且高油高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大马社区盐摄取调查,国人每日平均摄取3167毫克钠,远超摄取建议(RNI)的 1500毫克。许多人误以为喜马拉雅盐或蒜盐更健康,但它们的钠含量其实与普通食盐相近。除了减少烹调用盐,我们可阅读食品标签,选择每100克含钠低于120毫克的食品,也建议减少高钠食物,如奶酪、面类及浓酱。

除了减少煎炸食物的摄取,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同样重要,如橄榄油、鱼类、天贝(tempeh)及坚果。此外,反式脂肪的危害更大,建议仔细阅读食品标签,确保反式脂肪低于0.5克,并避免含‘部分氢化油’的食品。

问药

陈朝颖 / 保健品不能通血管?护“心”靠成分!

问:我妈妈今年60岁,最近常听她和巴刹里的叔叔阿姨谈论一些声称能“通血路”的保健品。请问药剂师,真的有这类保健品吗?
 

答:如果你问的是有没有“直接”通血路的保健品,那答案是没有的,因为这类效果几乎等同于药物作用。不过,若是指一些能间接改善心血管健康,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保健品,那当然有,例如大家熟悉的冬虫夏草与Omega-3脂肪酸。

研究指出,冬虫夏草中的活性成分即虫草素(cordycepin)和腺苷(adenosine),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促进血管扩张,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正面作用。Omega-3脂肪酸则被证实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对脑部功能也有一定益处。

不过,保健品的功效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人人皆适合。特别是有慢性病、正在服药或有过敏史的人,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此外,务必避免购买来历不明或宣称“神奇疗效”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可能无临床证据支持,甚至潜藏风险。

饮食营养

高剂量未必好 重症营养支持有学问

医句话:
面对危重疾病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看似容易,实则不简单且复杂。通过证据等级黄金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一一揭晓,高剂量蛋白质、维生素C及益生菌补充不仅对患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至于健康的人若可以从食物中摄取所需营养,压根儿不必透过保健品来补充营养,只需做到均衡、适度及多样化饮食即可。


“你知道什么是重症营养吗?或者何谓危重患者以及重症监护病房有什么用途呢?首先危重患者指的是生命受到威胁过程的患者。他们通常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如肺、心脏、肝脏、胰腺、肾脏和大脑。如果没有医疗干预,患者健康可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或死亡。

危重患者通常在重症监护病房或加护病房(ICU)接受治疗,并需要生命维持系统治疗,如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升压药或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来提高血压和增强心肌收缩力,或肾脏替代疗法及透析(间歇性或连续性)。

导致患者病情危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严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创伤、心脏骤停、重度哮喘、重度中风、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急性胰腺炎等。

问药

林建斌 / 服维B黄连素等药品 尿液或变黄

问:每次服完药后,我的尿液就会变得很黄,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答:一般而言,若摄取足够的水分,尿液应呈浅黄色。尿液颜色的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使用、食物或水果摄取、药物代谢产物,以及脱水状况。

某些药物会使尿液颜色改变,这通常是正常现象,属于药物代谢的结果。由于读者未说明所服用的药物,且尿液颜色为黄色,我推测可能与B群维生素或含维生素B的保健品有关。此外,一些中药如黄连素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变深。

虽然尿液颜色的轻微变化通常无需担心,但若变化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尤其是当尿液呈深褐色或橙色时,这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或特定药物有关,应寻求专业建议。

 

饮食营养

护肤须靠保健品?不 吃对营养 容光焕发

医句话:

西方有句格言:“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说我们吃进的每一口食物,会直接反映身体的健康及体态,包括我们的皮肤是否健康等。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反映内在的健康状况,而营养作为维持身体机能的基础,对皮肤健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正确的营养摄取是护肤的不二之道。


“每次一提及营养与皮肤健康,我会如此形容,这是由内而外的美丽;多少人知道你吃的食物会直接影响你的皮肤呢?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反映其内在健康状况。至于营养作为维持身体机能的基础,对皮肤健康有深远的影响。

先了解宏量营养素与皮肤之间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
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为皮肤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细胞生长和修复。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还能保持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生成。

蛋白质
蛋白质是皮肤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紧致、弹性和光滑。

饮食营养

盲目买保健品破财伤身 清楚所需谘询专业不踩雷

医句话:

这些年来保健品市场日益火爆,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许多人都被这些“健康承诺”吸引。然而,消费者常常陷入一些消费误区,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误区之一,价格越贵,效果就越好?许多人认为,保健品的价格越贵效果越好。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商家会通过高价来营造产品的‘高端’形象,吸引消费者。高价往往源自包装及营销成本,并不代表其核心成分更优质或效果更好。

保健品的主要成分通常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生产成本并不高。因此,保健品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选择保健品时,应更关注产品成分、功效和安全性。仔细检查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具体成分和功效,或咨询医生及营养师,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

另外迷信所谓的‘高科技’也是常见的误区之一。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保健品打着‘高科技’旗号,宣传采用最新生产工艺和提取技术,具有更好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这种宣传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高科技’就等于‘高效果’的错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