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吴哲东, 视网膜脱落, 视力模糊, 植晶体

吴哲东 / 视网膜脱落后视力模糊 再植晶体值不值得?

问:患者曾患上视网膜脱落(retinal detachment),虽然已经治愈,但受影响的右眼视力仅部分恢复。当时眼科医生在最后一次手术中使用了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e)。

医生几年前曾表示,现在可以考虑植入人工晶状体(artificial lens)。患者目前已退休,担心视力不佳会影响日常活动,特别是夜间外出。

在职期间,患者长期依赖佩戴高度数隐形眼镜。眼科医生曾说,若不佩戴高度数隐形眼镜,日后可能导致斜视(cockeye)。

不过,患者退休已近20年,只在退休初期佩戴过隐形眼镜。佩戴隐形眼镜确实不便,尤其午睡时容易感到不适。目前以多焦点眼镜矫正健眼视力。起初曾担心斜视问题,但所幸目前双眼尚可。

现有以下疑问:

Q1:验光师是否能根据屈光检查,提前评估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视力改善程度?黄斑区是否已受损?
Q2:若现在决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否必须由当初的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此类手术难度高吗?是否会有较多并发症?是否可由白内障专科医生执行?其成功率如何?
Q3:验光师认为没有必要植入晶状体,因为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加上患者已习惯目前的生活方式。这让患者感到困惑。由于受影响的眼睛多年来几乎未被用于日常生活,若仅能提升整体视力,是否仍有植入的必要?
Q4:对于可能出现的斜视,有何建议或治疗方式?
Q5:患者已多年未佩戴眼镜便可清楚阅读小字,并未明显受到老花眼影响。这样的视力改善是否与单眼视觉补偿有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感谢你的指导。

 

医生解答:

术前屈光检查大致可预测植入人工镜片或人工晶体后的视力改善幅度。不过,人工晶体最大的优点之一是能扩大视野范围,这是屈光检查无法测得的。而黄斑部是否受损,则可透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来判断。

再植入人工晶体(seconda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可以由不同的医生进行。在马来西亚,每一位眼科医生都是白内障眼科专家,都可以进行此类手术。手术难度、并发症和成功率因眼睛情况而异。如果眼里囊袋已经不在了,人工镜可以是前房虹膜支架镜(iris clip lens anterior placement)或后房虹膜支架镜 (iris clip lens posterior placement)。这两种植入法相对简单安全。第三种是用巩膜固定人工镜,相对比较便宜,手术技巧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找有多年经验医生操刀。术后护理照顾与白内手术一样,不要接触到水,防止细菌感染。

至于是否要进行再植入人工镜,最好找一位眼科医生与病人一同作最后决定。如你所说,手术会改善整体视力,也会有少许风险。如能与医生一起做决定,医生与患者会有很好的医病关系(rapport)。这对患者照顾、定期检查双眼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经过多年积累的医疗关系,患者会比较愿意让这位医生帮他进行另外一边眼睛的白内障手术。

因为视力不佳,斜视除了外观上有少许影响,视觉上是不会有很大改变。只要还有时常使用右眼,斜视的几率不高。

患者本来有老花,很多年过后老花逐渐改善,可以在不必用老花眼镜的情况下看清小字。这是因为患上白内障所致。患上白内障除了造成视力模糊,也可能只造成眼睛屈光度数改变。发生在患者的情况是近视度增加,造成少许近视。这就是所谓的白内障第二视力(second sight of cataract)。还有一个原因是年龄相关性瞳孔缩小(aged related miosis), 随着年龄增长,瞳孔变小,这会造成针孔效应,视力因景深和球差变化,增强看近功能。
 

吴哲东 / 视网膜脱落后视力模糊 再植晶体值不值得?
吴哲东(眼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 .吴哲东(眼科) .2025.07.2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