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怡-PEKA B40 NHSI 全民皆可享免费体检 公私并用照护更周全

陈欣怡 / PEKA B40 NHSI 全民皆可享免费体检 公私并用照护更周全

问:医识力团队,你们好。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医生。
我今年35岁,几乎每年都会到诊所做体检,主要的问题是胆固醇有点偏高,医生建议我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控制。
最近我才得知,一名40岁的同事因为生病到政府诊所就诊,医生建议他接受体检,结果发现有前期糖尿病和高胆固醇。从那以后,他便在政府诊所定期接受检查,还有饮食治疗师指导如何改善饮食,如有需要,也会被转介至减重服务等,整个过程都很细致,而且是免费的。

因此我有以下几个问题想请教:

Q1:请问是否只有40岁以上的大马公民才能到政府诊所接受这些免费的检查?如果我们有意到政府诊所做体检,应如何开始?
Q2:我目前在私人诊所做的是基本体检配套,医生建议随着年龄增长,应进行更全面的检查。请问以我目前的年龄,有哪些项目是建议进一步检查的?
Q3:我的父母一直在私人诊所做体检和拿药,他们不太愿意去政府诊所。但我有不少朋友的父母则是在政府诊所就诊并领取药物。请问是否有必要两边的医疗服务都使用?还是各有适合的对象?

谢谢医生的解答。

 

 医生解答:

并非只有40岁以上的公民才可以到政府诊所得到免费检查,任何马来西亚公民都可以在政府诊所接受基本的健康评估和慢性病筛查,40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门槛,但并非唯一条件。

关于40岁以上的特别筛查计划:

马来西亚卫生部自2022年推出了PEKA B40及免费健康筛查计划(Skim Saringan Kesihatan Percuma)或全国健康筛查计划(Program Saringan Kesihatan Kebangsaan),主要对象是年满40岁的公民,通常优先为B40低收入群体。

检查内容通常包括:

  • 血糖、血压、血脂(三高筛查)
  • 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
  • 心理健康筛查
  • 吸烟习惯评估
  • 肾功能(尿蛋白检测)
  • 一般健康教育与营养咨询(如饮食治疗师)
  • 若有风险因素,会根据风险评估需要的检查

如果不是B40群体,也可以通过全国健康筛查计划(National Health Screening Initiative,NHSI)取得体检。NHSI是马来西亚卫生部于2022年起推出的一个全国性公共卫生倡议,旨在及早发现非传染性慢性疾病(NCD),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一般会进行的检查有血压和血糖检查。

如何开始体检流程:

通过MySejahtera登记或前往居住地最近的政府诊所进行登记(walk-in)。向医护人员说明希望做健康检查(saringan kesihatan),特别是40岁前民众,也可强调家族病史或症状作为评估理由。

医生将安排必要的抽血和评估,一般过程为先见医生 → 进行抽血等检测 → 安排复诊解释报告和下一步计划。

35岁是开始做“预防性医学”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有以下因素时,应考虑更深入筛查。

陈欣怡 / PEKA B40 NHSI 全民皆可享免费体检 公私并用照护更周全


在马来西亚,私人诊所和政府诊所各有其特色与优势,选择哪个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需求、经济状况,以及慢性病的管理目标。

私人灵活快速 政府经济全面

私人诊所的最大优势是方便和灵活。通常无需排队太久,可以快速获得医生的评估和用药,特别适合有固定家庭医生、想要更个性化服务的病人。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长期信任关系后,沟通也更加顺畅,有助于更细致地调整药物剂量或生活方式建议。

此外,私人诊所常常能够提供更快速的化验服务与影像检查,例如当日拿到血液报告,或者当天安排乳房超声波、腹部扫描等,适合追求效率的患者。

然而,私人诊所的缺点在于成本问题。若父母是长期服用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等药物,每月的药费、复诊费可能相当可观。有些原厂药或品牌药比政府仿制药(学名药,generic drug)贵上数倍,如果不使用医药卡或保险,负担会越来越重。部分年长者也会因为经济考虑而中断治疗,这是必须谨慎避免的风险。

相比之下,政府诊所的优点在于费用极低,甚至是免费。60岁以上长者到政府诊所挂号一般无需费用,药物也基本免费。政府诊所的医生会依循国家制定的慢性病管理指南(如糖尿病、血压、高脂血症管理标准),并定期进行抽血检查、脚部评估、眼底检查等。对于高风险患者,还能安排饮食治疗师、戒烟辅导员、运动治疗师等支持服务,甚至可以转介至政府医院做更深入的检查。这些服务在私人领域往往要另外付费,但在政府体系中是整合好的,且没有经济门槛。

当然,政府诊所的挑战在于人多、流程繁杂、等候时间较长。病人常常必须早上7时就排队,有时还未必能当日完成抽血或见完医生。此外,每次可能不是同一位医生看诊,沟通与跟进方面有时不够连贯。此外,部分年长者可能对政府体系有刻板印象,例如觉得服务态度不好、环境简陋等,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私人诊所。

持续治疗比一时选择更重要

总结来说,没有“必须私人或必须政府”的绝对答案。对很多家庭来说,结合两者的优点,采取“混合式管理”是常见的做法。比如在私人诊所定期体检和做较快速的检查,而慢性病的药物则在政府诊所领取,或是在政府诊所长期跟进基础治疗,一旦需要更深入检查或有急性状况,再到私人医疗机构处理。这样不仅节省开销,也能获得更全面的照护。

最重要的是,父母愿意持续跟进健康,接受医生建议,维持规律服药和生活管理,这才是最关键的。无论在哪一个体系,持续治疗比一时的选择更重要。

 

陈欣怡 / PEKA B40 NHSI 全民皆可享免费体检 公私并用照护更周全
陈欣怡(家庭医学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 · 陈欣怡(家庭医学科)· 2025.08.1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