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疯打匹克球 骨折案例增中老年人最常见
医句话:
论近期城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无疑就是匹克球。近年它风靡全球,大马更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社交媒体到球场皆热度不减。规则简单、场地适中,让它迅速吸引不少男女老少参与,尤其中年与长者更乐在其中。然而,随着参与人数激增,各类急性与慢性创伤也逐渐浮现包括扭伤、骨折到肌腱炎等。骨科医生温馨提醒,预防与正确处理伤害至关重要,唯有安全地运动,才能持续享受匹克球所带来的健康与乐趣。
“匹克球(Pickleball)近年来迅速崛起,从欧美一路烧到亚洲,甚至在羽球为‘国球’的大马,也掀起一股全民追捧的热潮。从社交媒体到咖啡馆谈天,无不热议匹克球的魅力。这项结合羽球、网球与乒乓特点的运动,以简单规则、小巧场地与适中强度,成功掳获男女老少的心。然而,随着参与人数激增,‘隐藏版的代价’也逐渐浮现,运动创伤悄悄找上门。从急性扭伤到慢性肌腱炎,不少球友甚至因此求诊。那么,匹克球到底为何让人爱不释手?常见的伤害又该如何应对?
根据全球通用的动态匹克球评级系统(Dynamic Universal Pickleball Rating,DUPR),大马为全球增长最快及普及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在全球DUPR用户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此外大马也是DUPR用户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国家,仅次于韩国,换言之吉隆坡亦可视之为全球匹克球爱好者的高密度城市之一。
回顾历史,匹克球于2019年首次出现在砂拉越,随后这项运动很快就跨越南中国海,正式‘登陆’西马半岛,并席卷雪隆一带成为众多男女的‘心头好’。根据统计,迄今西马半岛已有超过190个匹克球场遍布不同州属,但尽管如此,在一些热门时段如周末往往是一‘场’难求,哪怕租金比羽毛球场贵。
规则简单强度适中 老少皆宜
为何匹克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男女,而且参与者不仅是年轻人,就连中年男女或长者也乐在其中?首先它的规则简单,再来就是场地不大(对比羽毛球场的规格),跑动的范围相对合理。匹克球拍使到球速及节奏不像羽毛球或网球般快速,无形中对平时少运动的年轻男女有着无比的吸引力,当然潮流风也让很多年轻人踊跃参与。
但更关键的是,因着匹克球不算激烈运动,也吸引了中年至长者的热爱,尤其在保持身体健康之余也能与朋友交流,匹克球热潮在短时间内席卷城中男女老少并不出奇。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复舟。随着匹克球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类运动创伤也逐渐浮现。从一般的酸痛到严重的骨折,在门诊中都有上升的趋势。身为一名因热爱而投入匹克球的骨科医生,我也常在球场上被球友询问:遇到匹克球创伤时该如何处理?
中高龄占90% 创伤分急慢性
事实上,出现创伤的患者近90%是属于中年男女及长者,但这并不意味年轻男女就不会受伤,只能说相比之下受伤几率较低且更快康复。
匹克球会带来哪些创伤呢?有两种创伤是最为常见,第一是在场上发生的意外,比如摔倒或扭伤,即急性创伤(acute injury)。第二就是没发生任何意外,但却在打球后或翌日感到身体某个部位疼痛不已,即慢性创伤(chronic injury)。
急性创伤不仅发生在匹克球场,在其他运动亦会发生这类意外;身为医生给予的建议是如果在场上发生任何意外,必须立即停止运动,同时依据伤势严重性决定下一步的治疗,倘若情况严重的话就须立即咨询医生做详细检查。
急停转身 脚踝易扭伤
最常见的意外创伤是脚踝扭伤,它是发生在打球时快速横向移动、急停或转身时,一旦脚踝不稳就很容易导致韧带扭伤,严重的话甚至可能造成踝骨骨折。
脚踝韧带扭伤一般上会自然痊愈,无须进行手术。至于康复期依其严重性而定,轻伤者可能须1至2周,但严重的甚至须4到6周才痊愈。如果伤者在两周内仍无好转,建议就医让医生诊断伤势给予适合的治疗。
扭伤牢记R.I.C.E
万一在球场上扭伤脚踝韧带该怎辧?请牢记‘R.I.C.E’4字诀。
R(Rest)休息:尽量避免过度走动,若情况严重,应避免患脚着地,并可使用拐杖协助行走。
I(Ice)冷敷:冷敷可以减轻炎症与消肿。
C(Compression)压缩:用绷带压缩脚踝也能减少肿胀及稳定脚踝。
E(Elevation)抬高:在坐着和躺着时尽量把伤脚提高以减少肿胀。
如果非常疼痛也可服用止痛药来舒暖疼痛。最好等到伤部完全复原才回到球场继续打球。
骨松者当心 摔倒易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骨折亦会发生在匹克球场上,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的中年男女及长者,一旦打球时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并不罕见;在近几个月的时间内所接触的骨折伤者就有超过10人。最普遍是手腕骨折或手指骨折。
如果摔伤后特别疼痛或肿胀,或几天后仍没有好转,建议须寻求骨科医生进行X光检验找出问题所在。

骨科、手及显微外科顾问
慢性创伤更难缠
除了急性创伤之外,匹克球场亦会发生慢性创伤,比如最常见的手腕肌腱炎、手腕韧带损伤、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周痛及膝盖损伤等。
手腕肌腱炎(wrist tendinitis):
这是最常见的创伤,主要因球员紧握球拍,过度发力,快速手腕动作及反复手腕屈伸与旋转,这会引起手腕肌肉及肌腱拉扯,磨擦而发炎或受伤。
最常受影响的肌腱是拇指伸肌(thumb extensor),靠拇指手腕部位会感到酸痛、疼痛、甚至肿胀而影响手腕活动及握拍(图1)。

其次受影响的肌腱是颈尺侧伸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 tendon),这肌腱位于靠尾指的手腕部位,这部位会感到疼痛特别是扭转手腕的动作(图2)。

手腕韧带损伤(wrist ligament injury):
导致手腕肌腱受伤的原因,也可能会造成手腕韧带损伤,特别是过度扭转的动作或摔倒。最常见是固定尺骨(radius)和桡骨(ulna)的韧带, 这叫三角纤维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
伤者在扭转手腕时会感到靠尾指的手腕部位疼痛,甚至会感觉到咔哒声及握拍也乏力。这种创伤的症状一般上会持续好久,最好是咨询骨科医生以进一步治疗。
网球肘(tennis elbow) :
医学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虽然匹克球不比网球来得激烈,但不停地反复挥拍动作及反手击球(back stroke)会牵拉到肘部的前臂伸肌(common forearm extensor muscle),而导致肘部外侧疼痛及握力减弱。
再来握拍、提物或转动手腕时也会加剧症状,一般比较常见于中年男女及长者身上,因肌腱开始退化,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而导致慢性损伤(图3)。

高尔夫球肘(golfer elbow):
医学上称为肱骨内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与网球肘非常相似,频繁重复用力正手击球(forehand stroke)导致肘部前臂屈肌腱 (common forearm flexor muscle)损伤 。网球肘是肘部外侧疼痛,高尔夫球则是肘部内侧疼痛(图4)。

肩周痛(shoulder pain):
在匹克球赛中,重复高举手臂击球例如挑(lob)、扣杀(smash)等动作,需要肩膀反复外展及外旋动作,这会增加肩关节囊、肩关节韧带或肩袖肌群(rotator cuff muscle)负担而发炎或受伤,特别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症状包括肩部持续疼痛,特别当手臂向边抬高及转向背部,疼痛甚至会影响睡眠。
膝盖损伤:
匹克球须频繁蹲姿、跳动及跳跃,对膝盖负荷较大,以致膝盖的韧带、肌肉及软骨受损发炎,尤其是已有关节退化或骨刺的人群尤为不利。
肌腱炎 保守疗法多奏效
在众多匹克球慢性创伤中,肌腱炎是最为常见的;而在球场或门诊最常被问及就是‘有肌腱炎该怎办?’。其实肌腱炎的治疗大致上可分为保守治疗(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好消息是大部分患者只须保守治疗就足矣。
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
休息:
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点,必须暂时停止匹克球或减少会引起受伤部位疼痛的活动,这能避免受伤部分继续拉扯,以让它能完全复原。
冰敷或热敷:
在受伤后24至72小时内或受伤的部位有明显的肿胀,建议使用冰敷(每次15至20分钟,每天3次),这能减轻炎症与消肿。
如果疼痛部位已超过72小时,或开始感到僵硬时,可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来加速修复。
止痛药物:
口服消炎止痛药,如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能帮助消炎及舒缓疼痛。
物理治疗:
超声波或红外线治疗也能加速血流以刺激伤部复原,物理治疗师也会帮助伤者增强肌肉与韧带的力量及改善关节的稳定性。
局部注射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想要快速复原,可要求医生在受伤部位注射类固醇(steroid injection),这能达到快速消炎功效。
如果症状严重,经过3至6个月保守治疗仍无效,那最后的方法就是靠手术。再次强调绝大部分的伤者都能靠保守方式痊愈。”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