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 鱼油 红曲米 药物vs保健品 调脂到底选哪个?

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疗效各有特色。民众经常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虽然副作用确实有可能发生,但几率极低,而且通常可逆转。若过度放大副作用的风险,拒绝治疗或自行停药,让自身陷入心脏病、中风等可能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危机,岂不是本末倒置?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当“坏胆固醇”浓度过高时,便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多种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坏胆固醇,但民众对自己所服用的药物又了解多少?此外,市面上针对高胆固醇的保健品五花八门,民众又该如何选购?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包括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其中‘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与中风风险;三酸甘油脂过高则与胰脏炎、脂肪肝等问题相关。除了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在控制血脂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他汀类(statins)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的首选,作用机制为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并提升肝脏清除LDL-C的能力。

其中,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属于高强度他汀,能使LDL-C降低超过50%,半衰期较长(约14至19小时),患者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药;辛伐他汀(simvastatin)则属于中等强度他汀,半衰期较短(约5小时以内),因此建议晚间服用,以配合肝脏夜间合成胆固醇的节律。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是较新一代的他汀药物,虽然不属高强度类,但在中低剂量下也能维持良好的降脂效果。其最大特色在于代谢途径几乎不依赖CYP450酶系(特别是CYP3A4)代谢,因此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或免疫抑制剂)的交互作用风险大幅降低,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也较小,不易增加糖尿病风险。

3他汀已有彷制药 价格较亲民

目前,atorvastatin、rosuvastatin及simvastatin均已有彷制药上市,价格相对亲民、广泛可及;pitavastatin在部分市场仍属专利药,价格可能较高。以下价格为某社区药剂行之参考价,其他药剂行或医疗中心的价格可能有所不同:

- atorvastatin 20mg
专利药:一盒113令吉(30粒)
彷制药:一盒19令吉(30粒)

- rosuvastatin 10mg
专利药:一盒119.50令吉(28粒)
彷制药:一盒29令吉(30粒)

- simvastatin 20mg
彷制药:一排4令吉(10粒)或一盒38令吉(100粒)

- pitavastatin 4mg
专利药:一盒95令吉(30粒)

部分民众担心他汀类药物会‘伤肝’、‘伤肾’或引起肌肉酸痛。虽然这类副作用确实可能发生,但在正规剂量下发生率并不高。医生在开立处方前通常会评估肝肾功能,并在使用初期进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若患者出现持续性肌肉不适,也可更换为其他种类或剂量较低的药物。

PCSK9抑制剂 攻克难治型胆固醇

依折麦布(ezetimibe)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食物和胆汁中胆固醇进入血液。它常用于与他汀联合治疗,进一步降低LDL-C,特别适用于对他汀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患者。常见副作用为头痛、腹痛或腹泻。

PCSK9是一种会减少肝脏清除LDL-C能力的蛋白质,抑制剂则是用来阻断它的作用,帮助降低胆固醇。药物分为2类:第一类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如alirocumab、evolocumab),通过中和PCSK9蛋白,提升LDL-C清除能力;第二类为新型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药物,如英克利西兰钠(inclisiran sodium),直接抑制PCSK9蛋白的合成。此药物每年仅需注射2次,已于欧美获批使用。它适用于高心血管风险、家族性高胆固醇或对传统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

PCSK9抑制剂的常见副作用为注射部位反应、鼻咽炎或轻度疲劳,其中英克利西兰钠为新型药物,副作用轻微,主要为注射处不适或轻微尿道感染。

纤维酸类降油 增好胆固醇

纤维酸类(fibrates),如非诺贝特(fenofibrate)和吉非贝齐(gemfibrozil),主要用于降低三酸甘油脂,同时对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亦有帮助。其作用机制为激活PPAR-α受体,增强脂质代谢,常见副作用为消化不良、胆结石或肌肉不适,同时也需注意肝肾功能。

烟酸(niacin)属于维生素B3衍生物,能减少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间接降低LDL-C和三酸甘油脂,同时提升HDL。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多,如皮肤潮红、肝功能异常或血糖升高,目前使用频率已明显下降。

勿放大副作用 漠视治疗益处

胆汁酸结合剂,如消胆胺(cholestyramine),可与胆汁酸结合并排出体外,促使肝脏使用体内胆固醇合成新的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液中的LDL-C。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如腹胀、便秘,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使用上较为局限。

若单一药物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常会采用联合治疗。最重要的是,一切治疗都会权衡风险与利益后才作出选择,很多民众过于放大副作用的可能性,而漠视了治疗所带来的益处,做出停药或拒绝治疗的决定,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_
林建斌(注册药剂师)

 

红曲降脂鱼油护心 剂量安全同样重要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制造荷尔蒙的重要物质,但当LDL-C过高时,会如同油垢堆积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狭窄、硬化,进而增加心肌梗塞与中风风险。除了用药控制外,不少人会寻求市售常见的红曲米、鱼油等保健品来辅助。

以红曲米为例,其中的莫那可林K(monacolin K)与处方药洛伐他汀(lovastatin)为相同成分,可有效降低LDL-C。不过产品间成分差异大,有些剂量过低无效,有些则接近药品剂量,可能带来肝功能异常或肌肉不适等副作用。2024年日本小林制药也曾发生红曲米产品混入杂质导致肾损伤事件,提醒民众保健品并非全然无害,选购时应留意品质,且不宜与调脂药物并用。

鱼油与藻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如EPA与DHA),则主要有助降低三酸甘油酯,对LDL-C影响较小。其保护心血管的机制多与抗发炎、稳定心律与减少血栓形成有关。若饮食中鱼类摄取不足,可补充250至500毫克EPA+DHA作为营养补充,但不应高估其单独效力或取代药物治疗。临床上若为降低三酸甘油酯,则需更高剂量(每日2至4克),应由医生评估再使用,并搭配调整膳食中其他油脂摄取。

至于辅酶Q10,这是一种参与细胞能量代谢且人体可自行合成的辅酶。部分他汀类药物可能抑制其体内合成,因此有人建议补充以减轻肌肉不适。虽然有研究显示可能有效,但整体证据仍有限,目前尚未列为常规建议。若如服药后出现肌肉不适,经医生评估后可短期补充观察,但不建议一般人预防性使用。

日常饮食中也有许多天然成分能帮助调节胆固醇。例如绿茶中的儿茶素具抗氧化作用,可轻度降低血脂,但研究中观察到的有效剂量约为每日400至800毫克EGCG(儿茶素的一种),远高于一般饮茶所能摄取量,因此较适合作为保健辅助,而非主要的降胆固醇手段。

_
周志辉(食品科学系教授)

 

整体饮食着手 非靠单一食物

相较之下,各种膳食纤维的证据更为明确,像是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每日摄取约3克,即约75至90克未加工燕麦,相当于2碗熟燕麦粥,可帮助降低LDL-C。其他如坚果、大豆蛋白、植物固醇等也有助调节血脂,建议从整体饮食结构着手,而非仰赖单一食物或成分。

总之,胆固醇的调控应以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为根本,保健品或天然成分可作为辅助,但并非万灵丹。”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2025.09.1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