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郑惠蔙 / 别再说老了就这样 长者病征不典型 可能是重病警讯

问:我的婆婆日前突然昏迷,送进医院时已经非常严重,直接送入加护病房。婆婆得了败血症。医生说家属太迟把她送来医院。婆婆平时都很好,只是进院前两天跌倒两次和比较弱而已。如果长者身体不适或需要就医,应该注意哪些迹象?

 

 医生解答:

谢谢你。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常见于照顾年长亲人的家庭中。确实,长者常常低估自己的症状,甚至家人也容易忽略早期警讯。许多长者到医院时已经病情严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警报方式”与年轻人不同,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食欲不振、跌倒、行动不便,这些都是身体不适的迹象。因为他们错过了黄金时机,把一切都归咎于年老,或者几天后自己就会好起来。

以下是长者常见的“隐藏型或非典型症状”病症表现,若出现这些情况,即使没有发烧或剧烈疼痛,也应尽快就医:

脑脊神经

长者咳嗽别当小事 持续头痛恐藏脑瘤

医句话:
看似不起眼的咳嗽或头痛,若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能是脑肿瘤的警讯。及早发现潜伏于大脑的肿瘤,仍是目前防治脑肿瘤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提高大众对脑肿瘤症状的认识与警觉性,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使命。

 

“脑肿瘤(brain tumours)指的是大脑内或附近的细胞异常生长。它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广的疾病种类,可发生在脑组织或者在脑组织附近,比如神经、垂体、松果体及复盖大脑表面的膜层。

健骨护脊

热身防护要做好 这样打匹克球 不怕受伤害

医句话:
匹克球近年来在中年与长者之间迅速流行,因节奏适中、冲击较小,不仅能强化心肺与肌肉,还能兼顾社交乐趣。然而,医学上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在球场上同样适用。无论是热身拉伸、掌握正确技术、循序渐进的强度调整,还是选择合适的装备与防护,皆能有效降低受伤风险。唯有量力而行,聆听身体讯号,将安全置于比分之前,才能真正长久享受匹克球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匹克球(pickleball)是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不仅能锻炼心肺、强健肌肉,更能带来社交乐趣。然而,享受比赛的同时,预防受伤才是关键所在。

从赛前热身、正确技术、适度强度,到选择合适的装备与保护措施,都能大大降低运动风险。特别是中年人士与长者,更应量力而行,聆听身体讯号,将安全置于胜负之前,才能真正体验匹克球的健康与快乐。

医学上常提及‘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在匹克球场上亦是如此。掌握预防方法,避免在匹克球场受伤,才能更尽情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

饮食营养

黄丽玉/长者腹胀可摄取益生菌吗?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长者尽管食欲正常,却常感到腹胀不适。这通常与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缓、饮食习惯变化或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由于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易产生气体,从而引发腹胀不适等。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一些人选择服用酵素和益生菌。酵素(即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可以帮助分解食物,提高营养吸收效率。外源性酵素补充剂,如木瓜酵素和菠萝酵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消化,减轻腹胀不适。而益生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不仅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与腹胀,使消化系统运作更顺畅。

不过,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会否产生依赖。当前研究并未发现外源性酵素会抑制人体自身消化酶的分泌,但如果长期依赖补充剂而忽视饮食结构调整,反而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逐渐懒惰,导致自身调节功能下降。至于益生菌,虽然不会产生依赖性,但长期服用单一菌株可能削弱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影响整体肠道健康。因此,菌株应多样化,并适当周期性更换产品或停用,让肠道自行维持平衡。

长者如果经常腹胀,可以适量、短期使用酵素和益生菌,但不建议长期依赖。调整饮食结构,才是维持消化健康的根本。建议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但需根据个人肠胃状况,选择适合的种类与摄取量,避免因过量摄入纤维导致胀气或消化不适。

银发保健

【健康医疗网】长者突瘫痪昏厥 当心非典型失智症

71岁黄阿嬷偶尔会出现时间感混乱、行走缓慢前兆,家人原本不以为意,没想到最近频频出现当机症状,不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甚至还因晕厥送急诊,检查结果脑部影像出现热十字面包症候,综合多项临床表现后研判是罕病多发性系统萎缩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惹祸,幸好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也让阿嬷重展笑脸。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致萤指出,失智症多数源自于脑部退化性疾病,但是继发性因素混和参杂后,导致共同影响脑部功能亦非少见,如脑血管疾病或头部外伤等,从而衍生诸多非典型失智症,其中前述患者所罹患的多发性系统萎缩症,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特征为神经系统退化,如运动控制系统、自律神经系统、小脑平衡系统等。

吴致萤强调,此病是相对罕见的原发性脑部退化疾病,会有记忆力不佳、帕金森症状及明显自律神经失常等,其盛行率仅约莫10万分之2至5间,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以症状治疗为主,例如以左旋多巴胺治疗帕金森症状,但效果并不持久。

该患者保守治疗后经建议多补充水分、饮食稍微增加盐分摄取,甚至穿高腰的弹性袜等非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而顺利出院,但也告知家人务必多关心患者的日常,若有异状务必尽速就医。

问医

廖泓睿 / 长者术后腹泻排黑便 须警惕肿瘤或溃疡出血

问:医生你好,我想询问的是父亲的症状,他78岁,从10月开始有腹泻情形,腹泻出来的粪便像沥青颜色一样,味道也很不好闻,但这都偶发约一个月一两次,其他时间上大号是成形但也黑。

目前有在就医中,胃镜照出来有出血状况及疑似肿瘤,但因2个月前刚完成心脏手术(支架),无法进行切片检查。目前有在吃抗帕金森氏症药物及心脏科抗血栓药物。重点还是时不时会腹泻,同上面所情况一样。

Q1: 请问有哪些治疗方法,因为腹泻造成他很不舒服。
Q2: 是否是心脏手术或药物造成的后遗症?
Q3: 饮食上需要停吃哪些食物吗?他平时都是以软和清淡的食物为主。

谢谢。

 

问医

郑惠蔙 / 房颤高血压长者 白内障术前评估极关键

问:我的母亲今年82岁,去年曾发生一次小中风,并有心房颤动(AF)的心脏问题。最近经医生诊断,发现双眼都有白内障,已影响行走,并建议尽快安排手术治疗。

Q1. 母亲有高血压病史,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白内障手术会有什么风险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Q2. 如果暂时不进行手术,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视力或延缓白内障的恶化?
Q3. 我们想寻求第二意见,但不确定该咨询哪一科别的医生比较合适,是否仍由眼科评估? 还是应考虑内科或其他科别共同评估?

 

医生解答:

感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十分实际而重要的医疗决定,尤其是在高龄、有多种慢性病史的长者身上。

风险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白内障手术虽是小型手术,但在有房颤和高血压的患者中,术中血压波动、心律不整或血栓风险增加。若有使用抗凝药(如warfarin、apixaban、rivaroxaban、dabigatran、edoxaban等),手术前后需要谨慎评估抗凝管理。建议术前由心脏或老人医学科医生评估心脏风险与抗凝药的调整。

耳鼻喉科

从“听不到”到“说不了”早发现早植入 才是听障破局关键

医句话:
听觉是一个人感知世界的关键桥樑,它不仅负责接收语言、音乐与环境警示(如车鸣),更在黑暗中成为前行的重要导航。听力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听觉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对声音的感知、传导或处理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语言理解或日常交流。庆幸在这个医学进步的年代,越来越多针对性治疗已出现,如助听器、人工耳蜗到听觉脑干植入等,让患者无须“充耳不闻”。

 

问医

郑惠蔙 / 85岁长者感染后虚弱无力 全面性评估找出真正病因

问:家中长辈今年85岁,之前因脚掌蜂窝性组织炎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返家后初期仍可自行行走,但约2至3周内,逐渐出现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的情形,目前已无法自行行走,须长时间卧床,由家人协助喂食。

Q1. 若再次就医,应进行哪些检查才能厘清目前的身体状况?
Q2. 近期已安排X光、验尿与抽血检查,当时发现有缺血与低钾现象,因此医院安排输血与补充钾剂,后续检验报告显示一切正常。但目前症状仍无改善,想请问还有其他建议的检查项目,以找出造成虚弱与无法行走的原因?

谢谢。
 

脑脊神经

长者突发头痛警讯 或出血性中风来袭

医句话:

相较于缺血性中风的典型症状(如面部不对称、手脚乏力、口齿不清等),出血性中风的症状可能仅为头痛,或偶尔伴随食欲不振、呕吐、嗜睡、疲倦等表现,使辨识更加困难。因此,老年患者若出现头痛,应提高警觉。出血性中风有多种手术治疗,需根据个别情况评估,作出适合的选择。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