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韵璇 / 子宫脱垂切勿反复回推 恐致感染 应尽早就医治疗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52岁,已经停经两年。最近几个月,我经常感到下腹坠胀,走路或站久一点就感觉阴道有东西往外掉,有时大力咳嗽、如厕太用力时更明显。 我有3个孩子,都是自然产,最小的也已经20多岁了。 我平常也会便秘,而且还要照顾孙子、做家务,常常提重物。
Q1:请问这是不是子宫脱垂症状吗? 据说严重的话会完全脱出阴道或掉出来?
Q2:这种情况严重吗? 会自己痊愈还是需要去看专科确定?
Q3:万一真有子宫脱出,可以用手推回吗?
Q4:我还可以做运动改善吗?
谢谢医生解答。
医生解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这是一种盆底支持结构(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子宫从正常位置下移的情况,严重时子宫会脱出阴道口外。无论如何,子宫脱垂仍是由松弛的肌肉及韧带悬挂支撑,并不会完全脱离阴道。
子宫脱垂分为I至IV的程度:
- I度:宫颈下降未到阴道口
- II度:宫颈达阴道口
- III度: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
- IV度:整个子宫脱出体外
膀胱异位致漏尿排空难
病人可能在患病初期不以为意,因为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可能因为膀胱异位而出现一些漏尿的迹象,或者出现膀胱排空困难、反复尿道感染。
其他典型的症状包括阴道有下坠感或异物感、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用力时漏尿)、性交不适或疼痛等。严重的情况是子宫或子宫颈脱垂频频与内裤或双腿发生磨擦,可能导致子宫、子宫颈出现溃疡、感染、排尿排便困难等。
子宫脱垂并非一朝一夕而形成,主要与一些风险因素有关,包括基因,例如白种人(相比东方人)的风险较高。 其他的诱因还有多次阴道分娩,特别是胎儿大或产程久、停经后雌激素减少,支持组织萎缩、长期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肥胖或盆腔肿瘤等。 建议病人咨询妇产科医生,排除诱因和诊治。
其他增加子宫脱垂风险的习惯还有如厕过度用力、长期负重、未配合盆底肌锻炼的高强度核心运动等。
有些病人试图把脱垂的子宫用手指推回体内,但是行走不久后,子宫又再脱垂,反复回推和脱垂,不但影响生活品质,也可能会因为手部卫生引起感染的问题。
因此,若病人已发现症状,应尽快与专科医生预约,寻求解决方法。 医生会评估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严重程度分级提供诊治方案。
更年期可考虑手术摘除
盆底肌锻炼只适合轻微患者。若子宫完全脱出,应立即就医,避免强行回推。如果已进入更年期,可考虑做手术摘除子宫和收紧松弛的韧带。
总结来说,停经女性应尽早进行妇科评估,及早介入可避免严重子宫脱垂。其他预防方法还有控制体重(BMI<24)、重体力劳动者使用护具分担腹压、治疗慢性咳嗽或便秘等。产后妇女也应该在分娩后42天开始盆底肌训练,长期坚持可显著降低子宫脱垂的风险。
特别要提醒的是,有子宫脱垂家族史、多次顺产或高风险工作者更应提早进行防护,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生。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