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楷栋-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医句话:

没有破裂的腹主动脉瘤会安静潜伏在人体内。在正常情况下它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可是一旦发生破裂且没有及时求医,它就会瞬间摇身一变为致命杀手,患者分分钟会有死亡风险,不可不防。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并非罕见血管疾病,但却因没有明显症状而常被忽略。尽管有着‘瘤’这字眼,惟它并非癌性肿瘤,而是主动脉局部扩张,即血管壁变弱及异常膨胀,就像气球一样鼓起。它就如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倘若没有及时找到‘拆弹专家’解决它,一旦鼓起并破裂,患者会立即内出血,死亡风险极高。

因腹主动脉瘤而不幸逝世的名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比如曾发表《相对论》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1949年接受相关手术,惟不幸于6年后因动脉瘤破裂而过世,享年76岁。这些年所接触的病例中,不乏一些公司高管甚至年轻患者,因此人人都有必要认清这颗‘计时炸弹’的危险性,同时做好能做的预防如及早筛检,避免成为下一名腹主动脉瘤的受害者。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及静脉,前者负责将血液、氧气及营养物质等从心脏输送到不同部位;后者则把二氧化碳及其他废弃物送返心脏。主动脉为人体最大中央血管,连接心脏左心室后成为胸主动脉,再到腹部成为腹主动脉。它犹如一座城市的联邦大道或高速公路。胸主动脉可再细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是剥离或动脉瘤好发位置。腹主动脉则在腹部,分为左右髂动脉,把血液输送到下肢。

动脉瘤与剥离皆高危

另外胸主动脉也包括颈动脉(carotid artery)及上肢动脉(upper limb arteries)。腹主动脉的分支则有腹部内脏动脉(包括肾动脉、肠系膜上与下动脉)和下肢动脉(lower limb arteries)等。一旦出现病变如主动脉剥离或涉及动脉瘤,皆有极高危险性。

主动脉瘤除了腹主动脉瘤之外,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及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也是相当棘手且高度危险的动脉瘤,治疗上也会更艰钜。

除了动脉瘤之外,主动脉剥离(aortic dissection)、闭塞(occlusion)、发炎(aortitis)及创伤或感染也是主动脉常见的病变。钝性创伤(blunt trauma)即非穿透性身体创伤如车祸,往往会造成伤者主动脉撕裂致痛不欲生,须立即手术介入,否则死亡率极高。至于感染会导致血管壁逐渐被侵蚀,倘若不及时介入治疗,就算当下能避免立即死亡,患者也要一辈子服用抗生素来保命。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腹主动脉瘤局部扩张,就像气球一样鼓起,需要找“拆弹专家”解决它。


长者血管薄弱成好发群

为何会出现主动脉瘤呢?人的血管是24小时不间断操作,也就是说它昼夜每分每秒扩张及收缩。血管就像皮肤富含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惟随着年龄递增(60岁后),动脉的弹性纤维被逐渐分解,也就是说血管壁变弱及薄,容易出现局部扩张。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长者群中有5%的患者,而且年龄越大比例会更高。

但这并不意味低于60岁的男女就‘高枕无忧’。近年来在门诊发现腹动脉瘤的患者亦有50余岁甚至40余岁,这与现代男女普遍饮食不均衡、超重或抽烟等不健康作息有关。须注意,香烟的化学物质可弱化血管壁纤维,进而加速老化进程。现代慢性疾病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亦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细菌感染及创伤也会导致动脉瘤的形成。至于患有其他血管瘤疾病可导致病变速度加快,这些皆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此外研究也发现,男性及华裔竟然也是风险因素。据统计,腹主动脉瘤好发于男性(比女性1%至2%高,即1.3%至8.9%);至于各族病发率分别为华裔(59%),其次为马来同胞(17%)及印裔(7%)。

少数腹背痛 摸到跳动肿块

究竟腹主动脉瘤位于何处呢?它处于肾脏下方、近腹部处的部分。一旦出现出现局部肿胀,且直径超越正常的50%(亚洲人以2公分为准),也就是超过3公分后,即可定义为腹主动脉瘤。从人口统计来看,每1000人中就有6至8名患者,而更叫人感到惊恐的是,患者在破裂之前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持续性的腹痛及背痛、跳动性腹部肿块。而胸主动脉瘤(TAAA)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或声音嘶哑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通过筛检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陈楷栋医生(Tan Kia Lean)
血管及血管内腔外科顾问


腹超 唯一筛检方式

如何预防腹动脉瘤呢?筛检是唯一发现它存在的方法,而且只须在年度体检中加入腹部超声波(abdominal ultrasound)扫描这一项即可,它属于非侵入性无辐射筛检,而且难度不高,只须负责检验的医护人员稍微用力按压即可。

腹主动脉直径少于2公分是无须担心,若直径在3至5公分之间,一般仅需定期跟进检查即可。当直径介于3至4公分时,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查,4至5公分则需每6个月检查一次,以策安全。

超过5公分宜动手术

何时须考虑规划手术呢?当直径超过5公分时,就须着手规划手术治疗,因为此时破裂、内层剥离、栓塞甚至死亡的风险都极高。须强调,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式,可分为传统开放性手术(open surgical repair)以及微创手术即血管内腔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

对于无其他疾病的中年患者而言,开放性手术的死亡率约为10%。动脉瘤的大小与破裂风险是成正比,即瘤直径越大风险越高。据估算,直径5公分时破裂风险为10%,若是6公分则上升至20%,到了9公分风险可上升至60%。同时越大直径也会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须注意的是,一旦出现疼痛,往往代表瘤体即将破裂,此时手术死亡率可高达80%。因此一定要应及早规划治疗,而非等到瘤体破裂时才急救。

治疗3大指标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有3大指标,第一就是瘤体直径超过5公分以上,第二是成长速度过快,即6个月内增加超过0.5公分以及第三即出现相关症状。

是否有患者哪怕已出现症状亦不肯治疗呢?有,之前曾有一位外国患者,6个月前检查时发现瘤体有4.6公分,可是在6个月后却发现已扩张到5.4公分,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惟患者却坚持再观察,身为医生除了给予忠告也爱莫能助。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适用于胸主动脉瘤(下)及腹主动脉瘤(上)的覆膜支架有所不同。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在EVAR手术中需使用覆膜支架,再置入另一连接支架,将它精准植入腹主动脉后即可完成修补,手术时间约1小时。


传统开腹伤口大 适合低危患者

针对腹主动脉瘤的开放性手术,是由操刀医生在腹部动脉瘤的位置切一个大切口,然后以夹钳夹着动脉瘤的进出口。接着,从主动脉的主要部位,移除动脉瘤损坏的部分,置入人造血管(inlay graft)替代并缝合即手术完成。

这项手术的死亡率介于7%至10%,常见风险包括肾脏、肠道、伤口裂开、胸腔感染及过多的输血等,但一般术后追踪要求较少且长期治疗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及风险因素的患者。惟须注意的是,死亡率是会随着年龄增长及患者的病情背景而提高。

EVAR失血少 手术风险降70%

至于微创手术即血管内腔主动脉瘤修复术(EVAR),是透过腹股沟动脉导入覆膜支架(stent graft),将鞘套(sheath)拉开后置入另一个连接支架,并将它精确植入腹主动脉内,从而完成修补。与开放手术相比,EVAR失血量较少及恢复较快,手术风险可降低约70%,但费用较高,不过患者通常只需术后住院几天即可返家休养。

EVAR手术的成功实施需取决于患者的腹主动脉瘤,是否符合特定的解剖条件,同时对操刀医生的技术及经验要求很高,特别是在植入腹主动脉内时,稍不慎会导致手术失败。同时手术时间也是关键所在,操刀医生若经验丰富且在合适环境下进行,一般在1小时内可完成手术。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开放性手术中所使用的人造血管。
藏在体内的计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 一旦破裂死亡风险高
这是EVAR手术所使用的覆膜支架系统。医生会将支架连同导引器械从股动脉送入体内,经由鞘套推送至腹主动脉瘤位置,再精准释放并固定覆膜支架,以修补病变血管。


及早发现 找对医生

对操刀医生而言,进行手术绝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在手术前已把所有的可能性包括突发状况都纳入脑海中。以EVAR手术为例,覆膜支架的长度必须很精准,倘若在置入主动脉后发现不对也必须立刻算出正确长度。再来医生须对麻醉时间掌握清楚,还有如何善用科技让手术更完美包括修补等。这些细节都需要有足够经验去累积才能做到,但却是操刀医生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其实已不再是难以跨越的挑战,关键就在于及早发现及找对医生。另外亦须强调术后观察这一环,不管是开放性手术或微创手术皆有一定的风险,万一有必要,如情况出现变化须再进行手术,操刀医生也知道从何处下手。

无法手术 密切监测控3高

倘若患者基于一些现实考量如医疗费用或身体状况不适于手术,该如何是好呢?我建议需密切监测腹主动脉瘤的直径变化,正如之前所提及若瘤体直径在3至4公分时,最好每1年检查一次,若是4至5公分每6个月一定要检查一次。

再来患者须控制好本身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数,同时若有抽烟的要立即戒烟,来减少危险因子的影响,尽管此举是无法阻止动脉瘤的持续扩张。

身为医生,我会呼吁患者须尽快接受治疗,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术后的复健效果,毕竟腹动脉瘤的患者通常是60岁以上的长者,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高,复原时间也越长。患者一定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可行的治疗方案再做最终决定。”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笔录:何建兴 摄影:林明辉 .2025.09.2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