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牛皮癣迎新突破   口服标靶药锁定病灶 突破针剂限制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邱足满医生表示:“牛皮癣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皮肤外观的改变可能影响其工作表现、社交互动与自信心;而严重瘙痒也常干扰睡眠,进一步影响生活品质。”邱足满医生进一步指出,过去牛皮癣的治疗以疗效良好的生物制剂为主,近年则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问世,其治疗机转精准,治疗成效佳,为中重度牛皮癣患者带来生物制剂的针剂之外的口服药物优异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精准治疗选项,包含生物制剂与TYK2抑制剂等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相较于传统药物,这类标靶治疗可直接抑制牛皮癣相关的发炎讯号,兼具疗效与安全性,且因口服剂型使用便利,有助提升患者的治疗顺从性。”

并非只是皮肤病 中重度成全身共病

牛皮癣(Psoriasis)是一种慢性、自体发炎性皮肤疾病,因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导致皮肤反复发炎、角质增生,进而出现红色斑块与银白色鳞屑。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邱足满医生说明,临床上常以“手掌法则”简易评估病灶面积:将手指自然并拢,掌心与手指的总面积约等于身体表面积的1%。若患者牛皮癣病灶总和超过10%体表面积,便属于“中重度牛皮癣”,代表皮肤受影响范围广泛,须积极评估进一步治疗选择。

“根据我在医学中心的临床经验,中重度斑块型牛皮癣患者约占整体牛皮癣族群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邱足满医生表示,其中约有80%至90%牛皮癣患者会出现头皮病灶。轻微的头皮型牛皮癣常隐藏在发际间不易察觉,较严重者则可能延伸波及至额头、耳后,甚至扩及颈部。

顽固瘙痒影响身心

牛皮癣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是顽固瘙痒,约70%至90%的患者曾经历这样的困扰。邱足满医生指出,长期瘙痒不仅干扰睡眠,也会影响生活品质,进一步造成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压力。由于牛皮癣皮肤病灶多呈现红色斑块与银白色鳞屑,许多患者在职场、社交或日常互动中产生自卑与压力。

此外,中重度牛皮癣患者常伴随多种系统性共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及牛皮癣性关节炎等。邱足满医生提醒,治疗不应仅聚焦于皮肤症状,更需整合性管理潜在共病,以维持整体健康。

光疗有效 惟频繁就诊成负担

牛皮癣的治疗包括局部及全身性治疗。一般来说,较轻微的牛皮癣可使用外用药物做局部治疗,至于中重度牛皮癣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采用全身性治疗。照光治疗虽具良好疗效且安全性高,但需每周至医院接受治疗2至3次,对患者而言在时间安排上较具挑战。

邱足满医生说:“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可精准抑制与牛皮癣相关的发炎讯号,大幅提升治疗成效。”此外,生物制剂为注射剂型,多数患者须至医疗院所施打;相较之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为口服剂型,使用上更为便利,有助提升治疗顺从性。

新药治疗16周 7成患者改善逾75%

根据研究显示,牛皮癣患者接受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治疗16周后,约有6至7成可达到PASI75的疗效,亦即皮肤病灶改善75%以上。此类药物对头皮牛皮癣与指甲牛皮癣也有良好疗效,且在使用超过4年的情况下,仍有高比例患者维持稳定疗效。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在临床上相对较不影响肝肾功能,具备较佳的安全性与使用便利性。

邱足满医生补充,部分患者虽未符合健保对中重度牛皮癣的给付标准,但因头皮牛皮癣影响外观与社交,或指甲牛皮癣导致疼痛、影响手部功能,亦可能考虑自费使用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改善生活品质。牛皮癣为慢性发炎疾病,患者除了积极接受治疗外,也应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包括维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控制体重、戒烟戒酒,方能有助病情稳定控制、延缓恶化。

笔记重点整理

牛皮癣是一种自体发炎疾病,因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导致皮肤反复慢性发炎,进而在身上出现多处带有皮屑的红斑。若患者全身牛皮癣病灶总面积超过10%体表面积,则属“中重度牛皮癣”,代表皮肤受影响范围广泛,须采取相对积极治疗策略。

●头皮型牛皮癣的发生率极高,临床上约有80%至90%的牛皮癣患者会出现头皮病灶。轻微的头皮病灶常隐藏于发际间,较严重者则可能波及额头、耳后,甚至延伸颈部。

●外观改变会对患者的工作、社交与自信心产生显着影响。对中重度牛皮癣患者而言,病灶常分布于身体多处,影响层面更加深远。

●当传统药物治疗成效有限时,可考虑进一步采用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标靶药物能精准抑制与牛皮癣相关的发炎讯号,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根据研究,牛皮癣患者接受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治疗16周后,约有6至7成可达到PASI75的疗效,并可改善头皮牛皮癣与指甲牛皮癣。即使使用超过4年,仍有高比例患者维持良好疗效。此外,这类药物相对较不影响肝脏与肾脏功能,整体使用上较为便利且具安全性。

(编按:本文由“照护线上”授权转载。*连接至https://www.careonline.com.tw

_

_

_

_
 

累及指甲关节 更增心脑血管风险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性全身性疾病。所谓‘全身性’,是指牛皮癣不仅影响皮肤,还会累及其他器官,其中最常见的是指甲(含趾甲),约有高达90%的牛皮癣患者会出现指甲受累。此外,大约15%的牛皮癣患者还会罹患牛皮癣性关节病变,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不同的患者,其牛皮癣恶化因素可能各不相同,常见的包括情绪压力、皮肤损伤或外伤(柯布纳现象,Koebner phenomenon)、细菌感染、HIV感染、荷尔蒙变化、妊娠期与产后、低钙血症(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日晒、吸烟与饮酒、肥胖、某些药物、特定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牛皮癣,如β-阻断剂、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SAIDs)、血管收缩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等。

研究也显示,若严重牛皮癣未能得到良好控制,会增加代谢症候群的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当患者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癣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相关筛检。

巫裔最多 印裔比例偏高

白人中牛皮癣的盛行率最高(3.6%),其次是亚洲人(2.5%),再来是黑人(1.5%)。据估计,约有1.9%的西班牙裔患有牛皮癣。然而,这可能是由于其他族群的病例在统计上被低估所致。。

在马来西亚2020至2022年的登记报告中,患者族群分布为巫裔占60.4%、华裔占16.9%及印裔占14.3%,沙巴和砂拉越的族群占8.3%,原住民仅占0.1%。若从马来西亚的族群分布来看,印裔似乎有较高的牛皮癣比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登记资料来自自愿通报,而且多数病例来自政府医疗机构,私人医院或诊所的患者并未纳入其中。

在用药12个月时,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其皮肤病生活品质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下降幅度超过50%,相较于接受系统性治疗或光照治疗的患者更为显着。总的来说,当皮肤病灶获得改善时,DLQI的评分也必然会有所下降。

生物制剂在治疗中重度牛皮癣方面,确实具有更好的疗效。然而,也有许多患者对传统的系统性治疗反应良好。关键在于如何在疗效、患者可负担性、长期治疗成本与预后之间取得平衡。

这是一项需要仔细权衡的过程。同时,让患者了解可用的治疗方式,以及所需的治疗费用,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口服新药更灵活便利

文中提及的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deucravacitinib是新的药物,它属于Janus激酶(JAK)家族的一员,这类酶参与细胞内炎症讯号的传导。该药已于2022年9月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核准。

研究显示,TYK2抑制剂与其他口服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使用deucravacitinib 的患者在第16与第24周的PASI 90反应率分别为27%与32%。Deucravacitinib为口服药物,而目前其他可用的生物制剂多为注射剂型。这使得deucravacitinib在治疗上更具灵活性,尤其适合那些距离医疗机构较远或对针剂有恐惧的患者。

甫于8月上市大马

在POETYK PSO-1与POETYK PSO-2试验中,deucravacitinib的PASI 100反应率分别为14%与10%,而安慰剂组在第16周仅为1%与1%(P<0.001)。PASI 100表示皮肤病灶完全清除,即达到‘完全缓解’。

随着时间推进,接受deucravacitinib的患者,其PASI反应率能够维持稳定长达1年。在POETYK PSO-1试验中,第52周有65%的患者达到PASI 75,44%的患者达到PASI 90,并且近五分之一(19%)的患者达到PASI 100。目前,这药物刚刚在今年的8月引进马来西亚。

_
本地医生点评:
张志远医生(Benji Teoh Tze Yuen)
皮肤内科顾问



高昂药费成最大挑战

目前新型标靶药物与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理想,但最大挑战在于治疗费用。若患者在私人医疗领域能自行负担,这类药物甚至可直接作为起始治疗,而不必先接受传统系统性治疗。不幸的是,政府医院因病患数庞大,难以为所有患者提供资助。大部分患者仍需经历并失败于传统治疗后,才有机会获考虑使用新药。

基金会补助M40群体

马来西亚皮肤基金会(Malaysia Skin Foundation)已成立,专注协助患者,尤其是M40中等收入群体分担药费。在专科皮肤科医生推荐下,患者每月可获得最高1000令吉补助。然而,目前牛皮癣治疗尚未被纳入个人医疗保险范围,仅有部分企业医疗保险可能提供有限涵盖,具体仍视保单条款而定。

病友协会提供心理支持

马来西亚牛皮癣协会(Psoriasi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现有约300名会员,并积极推广疾病认知。此外,槟城与柔佛也有类似病友组织。患者成为会员后能够互相支持,从中获得力量与鼓励,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与理解疾病。该协会也经常举办活动,提供患者精神与情感上的支援,让患者不再孤军作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整理报导:陈孝全.2025.10.0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