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满40岁登记PeKa B40 在政府诊所免费体检查心脏

医句话:

在COVID-19爆发以来,过去被繁忙脚步占据的生活瞬间被打乱了,特别是行动管制令(MCO)期间足不出户,也让很多人停下脚步逐渐深思健康的重要性,其中多年来高居健康杀手第一名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要预防心血管疾病,除了健康的生活作息,定期接受心血管疾病体检从而及早发现疾病早期病变也是重要方法之一。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一般上指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所导致血管、心脏、脑部及全身组织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而通过体检可发现这些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变化,这包括血管是否出现粥样硬化、脑血栓或临界波动变化的血压等,这样才能做好预防,甚至可减轻疾病的严重性或出现并发症。

毕竟‘预防胜于治疗’不管对西医或中医而言都是至理名言,忽略体检的重要性或避忌不做体检并不能使一个人免于疾病,反而会造成延误就医的可能性。

40岁后查心脏

饮食营养

高糖烤肉红肉增患癌风险? 限糖加体检“高招”减吃致癌物

“ 癌症营养迷思 ”系列四之一

问1.高糖分饮食会致癌吗?
答:
科学研究证明,高糖分饮食虽然不会直接造成癌症,可是与癌症却有一定的关联。长期高糖饮食会增加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这些疾病会与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这是一种身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减弱的情况。胰岛素抵抗与许多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

高糖饮食不是唯一造成癌症的风险。其他还包括遗传、吸烟、喝酒、环境因素、缺乏运动等都与癌症的风险有关。为了减少癌症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以下这几点:

1)均衡饮食,摄取多样化的食物,例如含高纤维的蔬果、全谷类、蛋白质、优质脂肪等以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2)适量控制高糖分食物和饮料的摄取量。限制含糖、高糖饮料和食物、甜点的摄入。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避免加工食品。在购买任何饮料与食品时,要阅读食物标签,以便可以更明智的选择较健康的食品。

成人健康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呵护健康从现在开始

医句话:

请积极关注你的健康,定期进行健康筛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胜于治疗。 不要等到疾病恶化才采取行动。从现在开始就关注自己的健康,没有太早或太晚开始照顾自己的健康。让我们积极呵护身体,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吧!

“定期进行健康筛检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和预防严重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它可以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让我们能够及早就医并改善临床结果。通过积极地管理健康,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福祉,降低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以及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NCD)的风险。

有多种筛检方法可用于发现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筛检指标,它们能够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这些健康问题。请注意,本文中的推荐数值仅供一般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不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评估,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慢性疾病

预防及改善心脏病 研究证4运动降死亡率

医句话:

心血管疾病顾名思义就是和心脏及血管有关的疾病,最常见就是动脉阻塞、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衰竭、中风或心律不整等。它不仅是大马甚至也是全球的健康头号杀手,每年在全球的死亡人数更超过1000万人以上,因此要避免沦为下一个心血管疾病的受害者,人人都须掌握正确的“护心大法”,特别是成本最低的日常运动,包括有氧运动等,秉持再忙也要去运动,让2023年不再“心烦意乱”。

“根据估算,至少有80%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可通过预防来避免,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有所不可改变的因素如遗传、男性、种族以及年长等,至于可改变的因素则包括不抽烟、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及运动等,至于肥胖及精神压力也属于危险因素。

问医

郑毓勋/心脏隐隐作痛 心检正常 或肋软骨炎肌损

问:我今年37岁,是全职妈妈,最小的孩子6个月大,目前也在哺乳中。我有心脏隐隐作痛的问题相当长一段时间了,由于要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宝宝哭闹要人抱,因此经常会左抱),长时间休息睡眠都不足,感觉身体一直都在疲劳状态。

今年1月中做了心电图(ECG)检查,医生说没问题,验血报告一切正常,也没有三高问题,但是家族中有心脏病史(奶奶因心脏病发过世)。因为不放心,去年也见过专科,扫描后医生只说“心脏还有力”。

可是,最近心脏不舒服和隐隐作痛的感觉越来越频密,有时一天里会出现好几次,有时是连续的隐痛。我自己也分不清楚到底是乳腺、肋骨还是心脏问题,但感觉那种不舒适是来自心脏,这样的情况已经影响到生活。

看了好些年轻人突然猝死的案例,我也担心自己会不会这样。我想请问还需要做什么深入的检查吗?要如何判断是哪个部位的问题呢?可以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

问医

接种疫苗前 停3天抗凝血剂 会否加剧再中风风险?

问:我今年72岁,是一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2012年11月,当时我在吉隆坡的国家心脏中心(IJN)进行了心脏绕道手术及瓣膜更换和修补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我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而我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2.5至3.5,血压及胆固醇指数是正常的。

目前每周7天必须服食华法林(warfarin)抗凝血剂,分别是周日、周一、周二、周四及周五服食2.5毫克(mg),至于周三和周六则是3.0毫克。

其他服食的药物如下:
●阿斯匹林(aspirin )
●胺基乙酸(glycine)
●毕索洛尔(bisoprolol)
●辛伐他丁(simvastatin)
●维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
●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非那雄胺(finasteride)

问医

善用心血管检查 助拟最佳治疗方案

问:我先生今年67岁,去年8月中曾去做健康检查,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数偏高(6.46),心电图也不正常,因此医生有建议进行心脏血管摄影(angiogram)以确定是否有心脏阻塞,以及阻塞的程度等。
我想请问心脏血管摄影是否为唯一的选择呢?我先生去年9月已经进行了前列腺的手术。

专题

担心一觉不醒不敢睡 高达40%心梗病人患心病

医句话:
如今已有许多研究表示,除了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家族病史、抽烟等因素,“慢性压力”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或经常处于高度紧张、情绪易暴躁的人,他们患上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此外,冠心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心脏内科医生建议,如果一个年轻人抱怨说有心悸、胸口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他应该接受心脏检查以确保其心脏实际上是健康的。

压力荷尔蒙 血液变浓稠

疾病疗法

心导管有效治疗冠状动脉阻塞

来自印尼的高龄陈老先生(84岁)因为散步时出现胸口闷痛而求医,在当地医院接受心导管检查后发现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阻塞相当严重,3条冠状动脉中有多处严重狭窄,其中两条甚至完全阻塞。诊治医生建议陈老先生接受外科绕道手术,但经过外科医生评估,因为年纪大而且肺功能较差,开胸绕道手术的风险较高。

老先生十分担心,因此到本院求助。经过仔细的讨论和评估,他的血管病况虽复杂,但技术仍可克服。在接受心导管治疗,植入4支药物支架后,老先生隔日就开心出院,又可以恢复他平日最爱的散步了。

在亚洲地区,冠状动脉疾病或称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类病患除了要接受适当药物治疗,如果检查结果发现血管狭窄造成心脏缺氧时,以心导管治疗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是一个低风险、低创伤而且快速复原的有效治疗方式。

饮食营养

美国最新饮食指南:吃鸡蛋的多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未必有关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都建议大家减少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取,由于蛋黄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很多人都因此不敢天天吃鸡蛋,一天最好别超过一个鸡蛋的饮食建议已长达半世纪,早已深植民心。不过,美国农业部(USDA)在2015年新版的饮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却将胆固醇“除罪化”,不再为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取量设定上限。

事实上,胆固醇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在贺尔蒙、维他命D和细胞膜等制造都少不了它,体内所需的胆固醇有70%以上由肝脏自行合成,其余则从食物中摄取。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被冠上好、坏胆固醇的称号,不过食物中的胆固醇本身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