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 黄靖文/蛋白质加重训 增肌黄金组合

肌肉在我们身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维持日常活动及内脏功能运作的关键。强壮的四肢肌肉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以及减少跌倒的风险,甚至还能支撑心脏、肠道、肺部等重要器官的正常运作。因此越早开始建立肌肉越好。除了通过饮食调整,还需要结合适当的重量训练,刺激肌肉生长,从而减少日后患上肌少症的风险。

那如何通过饮食帮助增肌?谈到增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基础,缺乏足够的蛋白质,肌肉就无法有效地增长。根据马来西亚的推荐营养摄入量(RNI)指南,19至59岁的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该摄取0.8至1克蛋白质,以防止营养不良。因此,具体的蛋白质摄入量则会根据每个人的体重而有所变化。

对于希望增肌的成年人来说,蛋白质的需求量会更高。根据近期大量强而有力的研究,要增加肌肉力量,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增加到每公斤体重至少1.5克,并配合适当的重量训练。好消息是,不论是什么年龄或性别,只要能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及训练,便都能获得这一好处。

蛋白质摄取以及重量训练的这一组合对于增肌来说是缺一不可。增加蛋白质固然对增肌有所益处,但若每日摄入超过每公斤2克的蛋白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如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导致体重增加。如果存在肾功能减弱的情况,增肌前必须咨询饮食治疗师,确保蛋白质摄入量不会加重病情。

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曾锐杰/AI营养师靠谱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AI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健康领域,AI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其中AI营养师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角色。

什么是AI营养师?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它可以分析用户的身体数据、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为用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

AI营养师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首先,用户需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及运动习惯等。然后AI营养师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这些信息与庞大的营养学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了解用户的营养需求。

其次,AI营养师还会对用户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用户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饮食,或者使用专门的手机应用程序(App)来记录食物的种类和数量。AI营养师会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用户的饮食结构是否均衡,是否存在营养缺失或过剩的情况。

最后,AI营养师会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为用户制定一份个性化的膳食计划。这份计划会详细列出每天应该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以及推荐的食物种类。

饮食营养

蔬菜为大自然营养宝库 餐餐有它健康把关不难

医句话:
蔬菜被誉为维护健康的重要防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与抗氧化物质,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然而,许多人却因口味、习惯或烹调方式而忽视蔬菜的摄取。事实上,无论生食或熟食,蔬菜都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以及健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据2023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Morbidity Survey,NHMS),我国95.1%的成年人摄取不足够的蔬菜与水果。平均来说,大马成年人蔬菜水果的摄取量只有2份而已,低于每日建议5份蔬果的标准。

蔬菜是被公认为健康食物,很多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蔬菜的摄取与健康息息相关,但为何还是有人不喜欢吃蔬菜呢?

其实无论喜欢与否,我们每天甚至是每一餐还是需要食用蔬菜,可是到底它在我们的健康,扮演什么角色呢?

饮食营养

黄丽玉/断食是健康奇蹟还是饮食陷阱?

近年来,断食逐渐成为健康管理和体重控制的热门方式,受到健身爱好者和职场人士的青睐。然而,断食真的如传言般神奇吗?如果缺乏专业指导,断食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接下来将全面解析断食的利与弊,帮助大家理性看待这一饮食方式。

先理解何谓断食?断食指在特定时间内限制或停止进食,常见方式包括:
16:8法
16小时禁食,8小时内进食,如中午12点至晚上8点。

5:2法
每周5天正常饮食,两天限制热量(女性500大卡,男性600大卡)。

24小时断食法
每周1至2次24小时禁食,如从晚餐至次日晚餐。

12:12法
每天禁食12小时,适合初学者。

吃停吃法
●每周1至2次24小时断食
尽管断食形式多样且看似易行,但若操作不当,可能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断食的优点有哪些?

●促进代谢与减脂
短期断食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燃烧。然而,这种效果多为暂时性,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容易反弹。

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 ”】黄丽玉/米饭有这麽可怕吗?

在现代社会中,米饭常被视为“减重”与“控制血糖”的最大敌人。许多人为了减重或管理血糖,选择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米饭的摄入,转而寻找替代食物。然而,米饭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米饭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每一勺煮熟的白米饭(约50克)含有大约75大卡,此外还提供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矿物质。尽管米饭的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较高,人们担心它会引起血糖飙升,然而,真正影响血糖反应的不仅仅是GI值,还包括进餐时的摄入量和整体饮食结构。

GI值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但并非决定食物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即使一种食物的GI值较低,如果摄入量过多,体重和血糖水平依然会飙升。例如坚果的GI值低,但过量摄入依然会引发热量过剩。同样玉米的GI值较低,但如果摄入量过多,仍会导致血糖飙升。

许多人在避开米饭时,往往选择面包、面条或马铃薯等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并不一定比米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或减重。例如白面包或精制面条的GI值较高,而且营养密度较低,不利于血糖控制。马铃薯虽富含维生素C和钾,但GI值同样较高,如果食用量不加以控制,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

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刘怀友/印加果油护心 真有那么神?

印加果原产于南美洲,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富含Omega-3脂肪酸。这种油脂对心血管健康非常友好,也是许多马来西亚人所缺乏的营养成分。Omega-3脂肪酸大量存在于鱼类和海鲜中,而植物油中的Omega-3则仅在少数植物中,如亚麻籽等,因此印加果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别的植物油来源。

研究显示,每天摄取10至15毫升的印加果油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约相当于2至3茶匙。这个量听起来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上大多数印加果油以胶囊或袋装形式出售。每粒胶囊大约相当于1毫升的印加果油,这意味着你每天需要摄入10至15粒胶囊才能达到推荐的摄入量。这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你只需吃200克的甘榜鱼就能获得类似分量的Omega-3成分。

其次,如果你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寻求医生的建议,服用适当的药物,并通过饮食治疗师制定一个全面的饮食方案。例如得舒饮食(DASH diet)就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有效饮食法。通过参考这些饮食法,你会发现它们的理念并不单纯强调某一种食物的好处,而是注重整体的饮食结构与均衡。

如果你确实想要摄取印加果油,我建议你将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并将油洒在食物上,以增加印加果油的吸收。我不鼓励直接饮用油,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营养的吸收,还可能导致肠胃不适。

饮食营养

管体重减加工食品 避免DKD伤肾再损心

医句话: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却往往因饮食误区而加速恶化。我国糖友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若未及时管理,将导致心血管病变、眼疾、糖尿病足及肾衰竭。其实,透过正确的饮食选择与专业指导,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能够延缓甚至稳定的。

“你知道我国糖尿病患有多少人吗?为何我们必须特别关注饮食来避免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并发症呢?根据2023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Morbidity Survey,NHMS),在我国每6名大马成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其中56%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如果长期无法有效管理,势必导致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等。

因此糖尿病患须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血糖,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然而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已有退化迹象,亦无须感到灰心,因为随着医学进步,如今通过药物治疗以及正确的饮食管理,仍可以有效地减缓糖尿病肾病恶化程度。

在DKD的饮食管理中,许多患者为了管理血糖或保养身体,常会陷入一些乍看之下‘很健康但实际上却可能有害’的饮食误区。

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癌症患者常食慾不振?5招唤醒胃动力

食欲不振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症患者可能会丧失或减少饥饿感、早饱、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即使是自己喜爱的食物)、减少食物摄入量或不吃,导致体重减轻以及生活质量下降。长期食欲不佳也会导致癌症患者所摄取的营养不足,进而恶化病情,影响抗癌治疗的效果。

临床上,医生或饮食治疗师会使用经认证的问卷,以帮助诊断癌症患者的食欲问题,例如厌食恶病质治疗的功能评估(FAACT)、视觉模拟量表(VAS)、欧洲癌症质量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问卷(EORTC-QLQ30)等。

根据研究,有许多原因导致癌症患者食欲不振,如:
‧ 细胞因子因素
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α)是由肿瘤及免疫系统产生的,降低患者食欲和减少食物摄取量。

‧ 代谢变化
癌症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变化,如GDF-15、乳酸和血清素等物质的代谢变化,亦会影响患者食欲的调节。

‧ 治疗副作用
化疗、放疗或抗癌的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味觉变化、恶心或呕吐、口干、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疼痛、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食欲下降。

饮食营养

95%大马人纤维摄取不足   聪明搭配每日30克能做到

医句话:
根据大马饮食指南,成年人每日应摄取20至30克膳食纤维,但现实却差距甚远。研究显示,约95%的大马人蔬果摄取不足,导致纤维量远低于标准。长期缺乏纤维不仅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更可能增加大肠癌风险。其实,纤维来源不仅限于蔬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种子同样富含纤维。只要饮食多样化,聪明搭配,每日达到30克膳食纤维一点也不难。


“很多人以为膳食纤维只能从蔬菜水果中获得,其实还有更多高纤选择,比如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种子常常提供更丰富的纤维。可溶性纤维常见于燕麦、豆类及洋车前子壳。而不溶性纤维则常见于糙米、全麦面包、根茎类蔬菜的外皮如红萝卜皮、番薯皮、坚果和种子。

在饮食中,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研究指出,约有95%的大马人每日没有摄取足够的蔬果,膳食纤维远远未达标。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肠道健康,也可能间接提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大肠癌正是本地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

饮食营养

东马食材蕴智慧 健康美味两不误

医句话:
马来西亚日不仅是东西马的团结日,也提醒身为大马子民的我们必须珍惜东马独特的饮食文化。当地丰富的传统食材,如西米、咖哩鱼、野芒果及海葡萄等,皆蕴含高营养与保健价值,不仅能滋养身心,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若能将这些天然食材融入现代饮食,不仅吃得更健康,也能延续本土文化,实现饮食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刚过去的9月16日是马来西亚日,即东马加入西马,组成马来西亚的大日子,不仅体现了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让身为大马子民的我们,可以深入认识东马丰富而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事实上,许多本土食材就在我们身边,但往往被忽视。它们富含营养,也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这些富含营养的食物融入现代饮食中,帮助我们改善健康,进而预防慢性疾病,维持饮食的均衡。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