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呼吸困难 睡眠窒息症 体检能预防猝死吗?

医识力线上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心脏猝死无预警——掌握关键抢回生机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主讲人:心脏内科兼心脏电生理学顾问林巧雯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1)请问在什么情况之下,才能确定是心律不整?
答:
当要确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患有“心律不整”时,必须同时具备临床症状与心电图上的异常表现。真正能够确认的依据,是当心电图(ECG)记录到心跳节律异常,例如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则。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不整的主要工具,只要在检查中发现心跳节奏不规律或波形异常等异常变化,就能确定是心律不整。有时候,因为这些不规则跳动并非持续发生,医生会安排病人佩戴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holter),以长时间追踪心跳变化,捕捉症状出现时的心电图纪录。

2)请问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血管摄影(angiogram)与心脏超声波(echocardiogram)有什么不同呢?
答:
这3种检查虽然都能用来了解心脏或血管的状况,但它们的原理、用途、侵入性与风险都不一样。

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光与电脑重建技术,将人体切成许多横断面影像的检查。若是针对心脏与血管进行的CT,可以清楚看到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或钙化、心脏结构是否有肥厚、扩大、有无血管阻塞或异常走向。血管摄影是侵入性检查,医生会从手臂或大腿的动脉插入导管,将显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再用X光拍摄血流情况,以直接观察血管是否阻塞。心脏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来观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评估心脏瓣膜是否正常、心肌收缩功能、心包膜是否有积液,并可粗略观察心室大小与壁厚。

3)常做体检有用吗?哪一些检查能帮助揪出猝死风险?
答:
单单是体检是不足以预防猝死,你仍要进行一系列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ECG)、心脏超声波(echocardiogram) 等。体检也就是血检,只能查出你的风险因子,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如果你有这类的问题,你更需要做详细的心脏检查。

4)已经72岁了,血管阻塞55%,不吃药,不做手术,健康饮食及维持运动生活就足够了吗?
答:
健康饮食及维持运动是必须的,但仍然需要服药,至于是否需要接受手术胥视症状的严重程度。

5)吃清血药会造成肌肉酸痛,那该如何改善呢?
答:
清血药是不会造成肌肉酸痛的,这些药物副作用有胃不适、皮肤容易瘀青等。

6)佩戴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若发现心律不整,是不是要立刻去急诊室呢?
答:
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脏检查,而是透过心脏科医生进行的,如果报告显示有异常,医生会当下为患者准备下一步的治疗。

7)医生会建议哪些运动及饮食给心脏病患呢?
答:
心脏病有很多种,运动项目也不一样,例如,心脏衰竭患者不适合高强度训练、进行血管成形术后的患者不适合有氧运动,所以患者必须咨询复健师,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睡觉时突然醒来,觉得不能呼吸及吞口水,是跟心脏有关吗?
答:
有可能,呼吸困难也可能是肺部积水而导致,你需要找医生做详细的体检。

_
林巧雯医生(Lim Chiao Wen)
心脏内科兼心脏电生理学顾问

 

9)45岁男性血压(99/71,心跳62)是否正常?
答:
单看数字血压稍低一些,但血压的高低并不意味着身体的“正常”,只因医生不会仅是看血压的高低,还有血糖、胆固醇等各种指数。

10)每周吃止痛药(etoricoxib 90mg),每天2次,对心脏会有危害吗?
答:
不会。

11)体重下降是否会改善血压指数?
答:
减肥可以改善血压指数。

12)心跳慢会造成心跳不规律,甚至猝死?
答:
心跳不规律可分为心率慢或快,如果心跳过慢的确会导致猝死。

13)中年女性,娇小玲珑,血压80/60是否合理?没有头晕及贫血。
答:
我不能单凭血压指数而诊断你为健康或合理,只因不是每个疾病可透过血压显现出来,因此,我建议你找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会诊。

14)我先生左脚小腿到脚根看到很多血管扩张突出,能够做些什么?
答:
这可能是静脉曲张问题,我建议你看血管外科医生。

15)请问戴了起搏器,可用脚底按摩机吗?
答:
可以,但不建议将震度调到最高。

16)2014年做了一次心脏超声波,发现有2条主血管阻塞10%,请问事隔11年了,需要再做一次吗?最近这几天呼吸有点不舒服,偶而要深呼吸一下才舒服,须注意什么?
答:
如果你出现新的症状,建议回诊告知你的医生,并尽快找心脏科医生做一个详细的心脏检查。

17)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AHI多少才算正常呢?
答:
低于5属于正常,睡眠窒息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是OSA的重要指数,不过这不是心脏科医生的范畴,请你咨询耳鼻喉专科医生。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11.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