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 引流按摩 穿压力衣 3招缓解乳癌术后淋巴水肿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女人最痛
日期:2025年7月19日(周六)
主讲人: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张森宇

1)进食过量燕窝会造成乳腺癌吗?
答:燕窝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唾液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胶原蛋白(collagen)、少量蛋白质与糖分,其中EGF是一种可促进细胞生长与修复的物质,有时会与某些肿瘤(如乳癌)过度表达的受体(如EGFR)有关,但是燕窝中EGF的浓度非常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经口摄取这些EGF会刺激肿瘤细胞增生。

2)2016年我患上左边乳腺癌pT1b,吃了泰莫西芬(tamoxifen)5年,两年前做乳房X光摄影(mammogram)和超声波扫描(ultrasound),发现右乳有一小点为BI-RADS 2,这会形成癌症吗?
答:不会。

3)乳房X光摄影结果为良性(钙化灶),为什么保险公司不理赔?
答:钙化灶(calcifications)是乳腺中出现的小钙点,可分为两类:良性钙化(benign calcifications)与可疑钙化(suspicious/microcalcifications)。乳房中的钙化灶有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带有恶性风险(如微钙化灶)。由于尚未确诊为乳癌,保险公司有权不予理赔

4)乳房上的纤维瘤,需要割掉吗?
答:乳房上的纤维瘤只要不大于3公分,我都不建议切除,除非病患坚持要,但我会建议患者在两年内每6个月进行超声波扫描,如果没有任何的变化,病患可以与它共存。纤维瘤的癌变几率小于1%。

5)乳房X光摄影与乳房超声波的检查原理与适用对像有何不同?年轻女性是否需要定期检查?
答:乳房X光摄影是一种利用低剂量X射线的影像检查,用来观察乳腺组织的变化。这项检查能有效侦测出乳房中的细微钙化点、肿块、结构异常,特别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组织较松散,X光影像较清晰,因此适合定期接受此项检查。

对于年轻女性(一般指40岁以下),若无乳癌家族史或明显症状,医界多不建议常规进行乳房筛检。原因在于乳癌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乳腺较致密使得X光摄影难以发现病灶,容易造成过度检查与焦虑。不过,若年轻女性有乳癌家族史、基因突变(如BRCA1/2)、本身摸到肿块或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早接受乳房超声波检查,有需要时再加做X光摄影或磁力共振造影(MRI)。

至于40岁以上的女性,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每1至2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摄影,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若有乳腺致密或其他风险因素,则可在医生建议下搭配乳房超声波作为辅助。

6)对于早期乳癌患者,乳房保留手术与全乳切除术在预后与复发率有何差异?该如何选择?
答:几乎一样,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在“局部复发风险”上略有不同。乳房保留手术虽能保留外观与自我形象,但复发几率会稍微高一些。但这个风险多数可以透过术后放射治疗大幅降低,并且若日后发现复发,仍可再次手术处理;全乳切除术则在复发率上更低,至于如何选择仍主要取决于患者有否放疗禁忌,以及肿块大小是否适合乳房保留手术。

这两种手术方式在存活率方面相近。乳房保留手术可保留乳房的外观与身体形象,但局部复发的风险可能略高,不过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可以大幅降低这种风险。若发生复发,仍可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全乳切除术则能降低复发的几率。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依据癌症的分期、肿瘤大小以及其他临床因素而定。

7)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淋巴水肿、伤口愈合问题)该如何预防与处理?是否需要长期追踪?
答:虽然乳腺癌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但术后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淋巴水肿、伤口愈合不良、活动受限等,不仅影响生活品质,也可能影响后续治疗效果。医生会观察伤口愈合程度,尤其是发炎问题,若淋巴出现水肿,应尽早就医,进行物理治疗、淋巴引流按摩、压力衣使用等。

_
黄楚竤医生(Ng Char Hong)
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

 

8)如果按压乳头会有透明液体,做过乳房X光摄影及MRI没有问题,没有家族风险。请问该怎么办?
答:如果按压乳头会有透明液体分泌,且你已接受乳房X光摄影与MRI,且检查皆正常,没有家族病史,这种情况多数是良性现象,大多属生理性现象,不需特别处理,但若液体伴有异味、血液、褐色血块,就需要找医生检查。

9)每逢月经前后胸痛是不正常的吗?
答:月经前约7天出现乳房胀痛,属于荷尔蒙波动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只要症状规律出现,且没有其他危险征兆,通常无需担心,月经来潮后约2天内疼痛便会自然缓解。但若疼痛持续不退、出现左右不对称或其他异常变化,建议尽早安排乳房检查或超声波,由医生进一步评估。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08.1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