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加持 半相合移植破局 先进疗法开创血癌新希望
医句话:
白血病与淋巴癌虽无法预防,但到了2025年,医学界已有更先进的治疗,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能改造体内T细胞,为它们装上“武器”,对抗癌细胞。如今的骨髓移植也不再只限于100%吻合的兄弟姐妹骨髓,即使父母或子女的骨髓只有50%吻合,也能进行移植。
“白血病(leukemia)与淋巴癌(lymphoma)皆属于血癌。2020年,白血病占马来西亚所有新诊断癌症的4%,位居第七大常见癌症;在初生至19岁的儿童中更占39.1%,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淋巴瘤,即淋巴癌,近年来病发率也有显著上升的趋势。
造血“工厂”失控
在血液科诊所里,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白血病新发病例。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体内有一家负责造血的‘工厂’,即骨髓。骨髓会先制造不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再经过多个阶段,发育成成熟、健康的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最后进入血液。
然而,一旦骨髓里的造血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就会失去控制,不断制造不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既不会成熟,也不会凋亡,最终被挤进血液,使血液中充满这些异常细胞。
白血病主要分成4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 急性髓性或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
- 慢性髓性或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髓系Vs淋巴 决定分型
急性白血病进展较快;慢性则相对较慢。那么,‘淋巴细胞’与‘髓性’又是什么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会先分化成髓系(myeloid)与淋巴系(lymphoid)2大类,再进一步发育成不同的血细胞。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髓系或淋巴系的早期前驱细胞,就决定了白血病属于髓系还是淋巴系。
ALL最常见于儿童,特别是初生至10岁之间。但它的治愈率相对高,尤其在1至10岁发病;若在成年后发病,治愈率会下降,但整体治愈率仍可达70%至90%。AML与CLL更常见于成人,尤其是老年人。CML虽主要影响老年人,但也可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与其他癌症不同,由于癌细胞本来就在血液中,因此白血病没有分期,医学上仅分高风险与低风险。医生会进行完整的检查,以评估白血病的种类和风险等级,因为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治疗计划、预后、成功率及存活率。
不只血液 淋巴也遭殃
白血病主要影响血液。红血球不足会出现贫血、消瘦、持续疲倦、呼吸困难;白血球不足则容易受到细菌感染,频繁发烧;血小板不足则会造成容易出血、瘀青等症状。
AML主要表现在血液方面,而ALL、CLL与CML除了血液症状外,还可能影响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结肿大,还可能导致脾脏、肝脏肿大,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容易有饱胀感,甚至牙龈肿胀或出血。
太迟治疗或失性功能
特别是CML患者,脾脏肿大更为严重。男性患者若较晚发现,可能出现阴茎持续异常勃起且不会自行消退,并伴随剧烈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失去性功能。
白血病没有明确病因。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暴露于高剂量辐射,如日本原子弹爆炸;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家族病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症候群(Down’s syndrome)或范科尼贫血(Fanconi anemia)等,都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血液内科顾问
白血病治疗多元 依病情体况而定
如同多数癌症一样,白血病的治疗可采用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简称‘化疗’)、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简称‘放疗’)、标靶治疗(targeted therapy)、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等方式。
治疗方案取决于癌症的类型与风险等级,同时也需考量患者本身的因素,比如身体状况是否良好、能否行走或需卧床,以及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是否正常等。若身体状况不佳,可能无法承受太强的化疗,因此这些资讯相当关键。
慢性治疗温和急性化疗是关键
慢性白血病(CLL与CML)较为温和,特别是CLL,若属于低风险且没有症状,甚至无需治疗,只需定期追踪。CML尽管需要治疗,但一般不需化疗,只需口服一种效果显著的标靶药物,治愈率便可达80%至90%。
至于急性白血病(ALL与AML),标准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为辅,再视情况考虑骨髓移植。化疗是治愈的关键,放疗仅在肿瘤压迫或引起疼痛时使用。部分类型的基因突变也可结合标靶治疗,以进一步提升疗效。
半相合移植 50%配对也能做
完成化疗疗程后,若病情受控,就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也就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注入体内,取代原有的骨髓功能。
以往,骨髓移植大多只能使用兄弟姐妹的骨髓,且必须100%吻合。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现在可以使用父母或子女的骨髓,即使只有50%吻合,只要患者体内没有过多抗体排斥捐献者骨髓,仍可进行移植。这种技术称为‘半相合移植’(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
排斥风险高 医疗完善能克服
半相合移植的排斥反应、细菌感染等风险比传统移植高得多。此外,移植前必须先进行化疗,而半相合移植所需的化疗方案也较为特殊。
因此,医院需要具备先进仪器、设备完善的移植中心,以及经验丰富的移植医生,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死亡风险可能高达40%至50%。但若条件完善,风险可降至10%至15%,仅比传统移植高出约5%。正因如此,在马来西亚能进行半相合移植的医院仍相当有限。
淋巴癌80%为NHL
淋巴癌是一种发生在淋巴系统的癌症。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疾病。我们的身体从颈项到脚部都有淋巴腺,只要某个淋巴腺里的淋巴细胞发生基因变异并失控增生,就会引发癌症。
依据细胞形态学,淋巴癌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HL)与非霍奇金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NHL)2大类。
发病较晚 预后更差
HL的发生率较低,约占20%,发病年龄通常较早,治愈率相对高,第一、二期的治愈率可达到90%;NHL则占80%,包含多种次分类,发病年龄较晚,治疗预后较差。
若癌症仅发生在1个淋巴结,属于第一期;发生在2个淋巴结,且都位于上半身或下半身,属于第二期;超过2个淋巴结,或分布在上下半身,属于第三期以上。若癌细胞已扩散至血液、骨髓、肝脏或脑部,则属于第四期。
无痛淋巴肿大最可疑
淋巴腺肿大是淋巴癌最常见的病征。淋巴癌的肿块一般不会疼痛;若出现疼痛,多数只是细菌感染。但若不疼痛,且在完成抗生素疗程后仍未消肿,就必须警惕可能是淋巴癌。
若病情进展至晚期,癌细胞扩散到骨髓并破坏造血功能,会导致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引起贫血、瘀青、体重减轻、持续疲倦、呼吸急促及频繁感染等症状,与白血病相似。
B症状属高风险
对于淋巴癌,医生会特别留意3个所谓的B症状(B symptoms):
- 第一、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10%。
- 第二、夜间盗汗,即使在冷气房或天气寒冷仍会大量出汗,甚至把床单弄湿。
- 第三、持续食欲不振。
只要出现其中一项,就属于B症状,代表病情属于高风险,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事实上,淋巴癌有时在例行血液检查中就能发现异常,若淋巴细胞(lymphocytes)指数升高,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淋巴癌的成因与白血病相似,包括家族病史、遗传基因突变、辐射及工业化学品等。不同的是,淋巴癌还与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特别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研究显示,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诱发自体免疫反应,制造异常抗体攻击正常细胞,久而久之导致细胞突变,进而演变成癌症。

HL早期无B症状 放疗或可治愈
治疗方案取决于淋巴癌的类型、分期、是否出现B症状,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霍奇金淋巴癌分为几种类型。其中1种类型若仍在早期、没有B症状、且肿瘤只在同一部位,有时仅靠放疗就能治愈,无需化疗;其余的类型若在早期,通常采用较温和的化疗即可,治愈率可达90%。但若进展至晚期,则必须使用更强效的化疗,才有机会痊愈。
NHL一定要化疗
至于非霍奇金淋巴癌,遗憾的是,无论处于哪一个分期,通常都需要化疗。根据指引,化疗结合免疫疗法为第一线治疗。若癌症仍在第一期且没有B症状,可考虑仅进行4个疗程的化疗;第二期以上则至少需要6个疗程。
若第一线治疗失败或癌症复发,会进一步考虑第二线治疗,包括标靶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或骨髓移植。
双特异抗体 助T攻B癌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T细胞与NK细胞3种,淋巴癌多源自B细胞。早期标靶治疗主要锁定B细胞表面的特定标记以破坏B细胞。近年来,医学界研发出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能同时结合患者体内的T细胞与癌变B细胞的标记,让T细胞直接消灭癌细胞。这项疗法价格昂贵,但治愈率可达80%。
CAR-T疗法又是什么呢?这同样是自2020年才兴起的崭新技术,方式是先从患者体内抽取T细胞,经基因改造后再重新输回体内。这种经改造的T细胞能有效锁定并杀死癌细胞。
目前CAR-T疗法除了用于淋巴癌,也已获准用于ALL及骨髓瘤(myeloma)的治疗。但由于需专门仪器、实验室及生物科技专家,马来西亚能提供这项治疗的医院仍不多,费用也相对高昂。
贫血发烧易瘀青要小心
虽然白血病与淋巴癌无法预防,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吸烟等,可能有助于降低风险。同时,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者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即使是简单的血液检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对常见症状如贫血、体重下降、持续疲倦、呼吸困难、频繁发烧、容易出血或瘀青等应保持警觉。平时也应留意颈部、腋窝及大腿内侧等淋巴结部位,若发现无痛性肿块,或伴随B症状(体重下降、夜间盗汗或食欲不振),应及早就医。”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