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重减加工食品 避免DKD伤肾再损心

医句话: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却往往因饮食误区而加速恶化。我国糖友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若未及时管理,将导致心血管病变、眼疾、糖尿病足及肾衰竭。其实,透过正确的饮食选择与专业指导,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能够延缓甚至稳定的。

“你知道我国糖尿病患有多少人吗?为何我们必须特别关注饮食来避免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并发症呢?根据2023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Morbidity Survey,NHMS),在我国每6名大马成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其中56%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如果长期无法有效管理,势必导致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等。

因此糖尿病患须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血糖,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然而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已有退化迹象,亦无须感到灰心,因为随着医学进步,如今通过药物治疗以及正确的饮食管理,仍可以有效地减缓糖尿病肾病恶化程度。

在DKD的饮食管理中,许多患者为了管理血糖或保养身体,常会陷入一些乍看之下‘很健康但实际上却可能有害’的饮食误区。

因此了解并避免这些常见错误,除了能做到延缓肾功能恶化,也是踏出维持血糖稳定关键的第一步。

破解迷思减肾负担

误区1:只控糖不顾肾,盲目生酮饮食。
有些糖尿病患听说‘低碳饮食或生酮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于是尝试在饮食中减少碳水、加重蛋白质和脂肪摄取。但是这类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模式,虽然短期内可能让血糖看起来稳定,长期却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尤其是已出现尿蛋白或肾功能下降的DKD患者,更可能加速肾脏损伤。

正确做法:控糖饮食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肾功能的阶段做调整。例如中晚期(慢性肾病第三期以上)的糖肾友,需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并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来减少肾脏的负担。

误区2:不吃主食因担心碳水导致血糖飙高。
以为‘血糖高就不能吃饭’是另一常见误区之一,也因此许多糖友完全不吃主食,改吃大量肉类及蔬菜。事实上,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与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长期不吃主食不但容易引起头晕、乏力、情绪低落,也可能导致身体在缺乏能量时过度分解肌肉。

正确做法:关键在于‘选对的主食’,而不是完全排除。推荐优先选择高纤维,低升糖指数(low glycemic index)的主食,例如糙米、燕麦等全谷杂粮等。这一类主食释放葡萄糖较慢,更有助于血糖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主食的分量也应该把控在拳头大小的量,以免落入过量摄取的陷阱。

误区3:高蛋白饮食补身体?其实亦可能伤肾。
很多人认为‘多吃蛋白质可以增强体力来对抗疾病’,但对DKD患者而言,蛋白质摄取过量会增加肾脏排出含氮废物的负担,有可能加速肾功能衰退。

正确做法:根据饮食治疗师的建议,每日蛋白质应以个人体重的每公斤0.6至0.8克为参考,重点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豆腐、少量瘦肉等,而不是高脂肪、高磷的内脏或红肉。该注意的是,不同的糖肾友对于蛋白质的需求各异,务必经过饮食治疗师的完整评估之后,才制定属于自己的饮食方案。

误区4:完全不吃蔬果,反而缺乏膳食纤维。
有些肾病患者因担心蔬果含钾,索性完全不吃。这虽出于安全考量,但过度限制饮食选择反而会造成膳食纤维摄取不足,影响肠道健康且增加便秘、甚至干扰血糖管控。

正确做法:学会挑选低钾蔬果,例如苹果、包菜、苦瓜、黄瓜,并采用焯水、泡水等烹调方式,有助于降低钾含量,又能保留蔬果中的膳食纤维与营养素。

注意指标身体信号 时刻监测DKD进展

饮食控制及用药并不是唯一管理DKD的方式,定期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并学会解读这些数值,是糖肾友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课。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指标:
1)肾功能指标(看懂肾脏是否‘超载’)
一般的血液报告只要涉及肾脏功能,一定会看过预估肾丝球过滤率(eGFR)这指标。对于健康的人来说,eGFR的正常值为90 ml/min/1.73m2以上。若指标少过60,表示肾功能中度下降,数值越低表示肾脏排毒能力越弱。

血清肌酐(creatinine)与尿素氮(BUN)则反映肾脏排出废物的能力,数值升高代表代谢废物开始堆积。建议至少每3至6个月抽血检查一次,持续追踪数值变化,配合饮食调整和医生治疗方案。

2)血糖相关指标(血糖控制是保肾的前提)
最常见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以及饭后的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至7.0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则建议少过8.5 mmol/L。HbA1c可以反映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理想目标为<7%,高于此值表示血糖波动大。建议糖肾友可使用家庭血糖仪记录每日变化,观察某些餐食是否引起血糖剧烈波动,从而做出饮食调整。定期的居家血糖记录也可以让医护人员在回诊时更好的评估糖肾友的血糖控制。

3)血钾与血磷(肾不好时更要小心‘电解质’)
慢性肾病第三期末以上的糖肾友可能需要注意血液的钾(potassium)以及磷(phosphate)的指标。血钾过高可能引起心律不整、肌肉无力,常见于摄取大量高钾食物如香蕉、橙、马铃薯。血磷偏高则容易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质疏松,常见于饮用大量含磷添加剂的饮料如碳酸饮料、坚果、动物内脏等。

建议糖肾友须读懂营养标签,避免‘隐藏磷’,如加工肉、加磷烘焙品,并在饮食中适量取代高钾及磷食材。

4)其他需注意指标(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能忽略)
除了前面3种血液指标,血压控制、体重上升、水肿、尿量变化也可能是一个警讯。快速体重上升可能是体液滞留,脚踝水肿也需留意并及早就医。

此外,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泡泡尿持续等,都可能是肾功能恶化的早期警讯。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血压,并将尿量变化及症状记录下来,作为回诊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

_
张森宇(饮食治疗师)



腰围测腹部肥胖比BMI更精准

“很多糖友认为要控糖又要护肾是件很困难的事,然而只要把握以下饮食要素,控糖管肾是可以轻松做到。

要素1:体重管理
首先,糖肾友必须注重个人的体重管理。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转换成血糖。血糖的上升会刺激身体产生胰岛素,以便细胞摄取血糖并转化成能量。

然而,如果糖肾友无法有效管理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加重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无法摄取血液中的糖,进而影响血糖飙升。当糖肾友的血糖控制欠佳就加重肾脏压力,增加DKD的风险和加速病情恶化进展。

监测体重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体重指数或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来计算。

糖肾友应该将体重设置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那就是18.5到24.9 kg/m2。以下的表格显示了体重指数的分类:

_

然而,BMI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的成分,例如脂肪、肌肉及分布。在这种情况下,腰围成为测量腹部肥胖的更佳选择,而腹部肥胖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大马成人腰围的正常范围是男性少于90公分或女性少于80公分。

要素2:均衡饮食
糖肾友必须执行均衡饮食,以便达到控糖的目标,减缓肾脏的压力。糖肾友必须摄取以下适量三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如前述,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血糖便会上升。 因此糖肾友必须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飙升,而摄入不足则可能导致低血糖,这两种情况都是危险的。糖肾友需确保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为每日总摄取量的45%至50%。如果糖肾友想要更了解个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取建议,建议咨询饮食治疗师。

此外,糖肾友也必须重视蛋白质的摄入。这是因为过量的蛋白质摄取可能加重糖肾友肾脏负担,同时增加患者体内的尿素和肌酸酐的产生。饮食治疗师通常会根据糖肾友的肾功能和体重来调整所推荐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患者必须遵循所建议的量并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鱼肉及大豆等,减少加工肉的摄取。

另一方面,糖肾友应减少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等不良脂肪的摄入。过量的不良脂肪摄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体内炎症及促进肾病进展。糖肾友可以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如糕点、蛋糕、零食、人造黄油以及饱和脂肪的摄入,如红肉、肥肉、黄油及酥油等,同时增加良好脂肪的摄取,如深海鱼、坚果类和牛油果等。

_
崔嘉颖(饮食治疗师)

 


糖肾友宜减少加工食品

限制磷、钾、钠摄入也是糖肾友须注意的事项,这是由于肾功能减少,无法有效地排除身体代谢废物如钾和磷,导致它们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高钾血症或高磷血症。

因此如果血液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建议糖肾友必须限制这些矿物质的摄入。除了钾和磷,糖肾友也无法有效调节体内的钠。如果摄取过量的钠,就会造成水分滞留在身体,有可能导致四肢水肿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糖肾友必须限制每日食用不超过1茶匙的盐,同时避免高钠的食物。

_

我常对糖肾友的劝告是可与医生和饮食治疗师积极讨论,找到自己合适的饮食方式,以达到控糖护肾的目标,记住在饮食路上,没有捷径,只能稳中求胜。”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2025.10.1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