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虹 / 乳癌淋巴切除后 限提2公斤3个月 防积液淋巴肿
问:医生,你好。我姐姐确诊乳癌,预计下个月手术,想请教以下问题:
1)听说进行淋巴结切除后,手臂不能提超过2公斤的重物。这项限制是术后短期适用,还是需要长期遵守?她担心日后无法复工。
2)淋巴结切除可能引起上肢淋巴水肿(俗称“大象手”)。应如何预防、降低风险?
3)手术后还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或不适?各自的预防或处理方式为何?
谢谢医生的指教。
医生解答:
乳癌手术后,尤其是做了腋下淋巴结切除或清扫的病人,术后手臂会比较脆弱,因此在恢复的早期阶段,确实需要避免提重物。一般建议在手术后头3个月内,避免提取超过2至3公斤的重量,以减少对伤口的拉扯,防止积液和减少淋巴水肿的风险。这个“不能提重物”的限制是一个短期保护措施,而不是永久性的要求。
随着时间推移,伤口逐渐愈合,手臂的力量和活动范围会通过复健训练慢慢恢复。病人通常在几个月后就能逐渐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很多人甚至能够恢复到手术前的工作状态。当然,长期来看,建议避免突然而剧烈的负重活动,也要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患侧手臂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对淋巴回流的负担。
另外,复健训练在恢复中非常重要。通过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的运动,患者可以逐步训练患侧手臂的力量和灵活性,减少功能障碍。总的来说,这个限制是暂时性的,只要循序渐进恢复,绝大部分乳癌患者将来都能重新进行正常的家务和工作,不需要过于担心长期丧失劳动能力。
淋巴回流受阻变“大象手”
淋巴水肿是乳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切除或清扫腋下淋巴结的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淋巴液回流通道受阻,导致手臂或手掌出现肿胀,严重时手臂会变粗,俗称“大象手”。虽然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避免严重水肿的。
首先,日常护理非常关键。患者需要保持手臂皮肤清洁,避免抓伤、烫伤和蚊虫叮咬,因为任何小的感染都会加重淋巴水肿。其次,应尽量避免在患侧手臂进行抽血、输液或测血压,以减少外伤和压迫。
其次,规律运动对预防非常重要。适度的手臂活动,如伸展、抬高手臂和轻度负重练习,可以帮助淋巴液回流,避免淤积。同时,物理治疗师可以教患者进行淋巴引流按摩,这是一种特殊的轻柔手法,能帮助液体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已经出现轻度水肿的人,穿戴医用弹力袖套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长期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和定期随访是关键。只要注意护理和预防,大多数患者可以大大降低发生水肿或“大象手”的风险。
肩僵手臂受限 及早锻炼可防
除了淋巴水肿以外,乳癌手术后还有一些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关注。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僵硬和手臂活动受限。这通常是因为手术切口疼痛和瘢痕导致患者不敢活动,从而出现粘连。预防方法是术后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始温和的肩膀和手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天坚持锻炼,可以大大降低手臂僵硬的风险。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胸壁或腋下麻木感,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断了一些小神经,导致局部感觉异常。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麻木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有时需要数月甚至一两年才会改善。部分患者还会感觉胸壁或腋下紧绷、牵拉感,可以通过按摩和适度拉伸运动来缓解。
复健护理定期复查
此外,手术后还可能出现切口积液或感染。这需要患者注意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伤口暴露在不洁环境中,并且按时复诊。如果发现切口红肿、渗液或发热,要及时就医。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慢性疼痛或长期手臂酸胀,这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物理治疗或淋巴理疗来改善。
总体来说,乳癌手术后的并发症大多数是可以通过早期复健锻炼、良好护理习惯和定期复查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配合治疗和复健,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