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周志辉/蔬果汁连皮打更有益?

问:蔬果汁能治百病,连皮吃对身体更好,是正确的吗?

答:摄取充足蔬菜、水果的目的之一,是要摄取其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般来说,蔬果汁的主要成分为水、糖、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及少量的膳食纤维,但能否经由蔬果汁来获得到这些成分,就要看个人选择哪一种果汁产品。

一般市售的瓶装果汁其膳食纤维的含量,可能只有原来水果的1%至2%,就营养来说,吃水果当然会比只喝果汁好。即使有些果汁会添加果肉,但为了顾及产品的口感,果肉量一般不会超过总体积的10%,与新鲜水果相比,膳食纤维的摄取量依然有限。

消费者自行制作蔬果汁时,如果连同蔬果皮一起下去打汁,确实可以增加蔬果汁的膳食纤维量。

不过,并非所有蔬果的皮都能食用,还是要挑选适合的蔬果才能连皮一起打成汁,像是苹果、水梨或葡萄等较软的果皮是不错的选择,但黄梨、百香果等果皮则相对不适合。同时,也要注意在打汁时避免加入过多的糖,才不会让原本是促进健康的蔬果汁变成身体的负担。

问药

周志辉/每天要喝2000cc水?听身体讯号比硬灌更重要

问:我常听人说,每天应该喝大约2000cc的白开水。我的问题是:如果我每天喝的是500cc的巧克力饮料,加上500cc的咖啡或牛奶,再加上900cc的中国茶或英国茶,以及晚上喝的100cc汤,这样是否就等同于摄取了约2000cc的白开水呢?

答:关于一天应该喝多少水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和迷思,有人主张每天应该饮用6杯水,也有人相信要喝8杯水或更多才对,又或是认为应根据个人体重来决定饮水量等等。

实际上,每日所需的饮水量在科学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取决于个人年龄、健康状况、性别、活动量、外在环境条件(如温湿度)以及一日三餐的饮食内容。口渴是身体脱水的讯号,因此当感到口渴时就应该适量补充水分,不必过度担心或限制自己应喝多少水。

一般建议每日摄取水量大约介于2000到3000毫升之间,其中包括了饮食中所摄取的水分,例如茶饮、或餐点中的汤品等。需注意的是,有些饮品像是茶和咖啡中的茶碱和咖啡因等成分,具有利尿的效果,因此在饮用这类饮品后,可能需要补充额外的水分来补足因排尿所损失的水分,简单的判断原则是看自己是否感到口渴,根据身体的需求来补充水分。

问药

周志辉/别让燕麦“养生”变“养胖”!吃太多恐伤血糖

问:超级食物燕麦健康好处多多,但我的闺蜜告诉我,减肥不能吃燕麦。为什么?

答:燕麦是营养丰富的谷类,含有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重要的营养成分,燕麦的保健功效与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息息相关,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健康宣称都分别指出,经常食用燕麦能有助减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许多研究都证实长期每天食用燕麦,每天从燕麦摄取至少3克的β-葡聚糖,能有助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俗称坏胆固醇)浓度达5%至10%。但是在燕麦的营养成分中,在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的背后,其实还含有大量的淀粉,每100克的燕麦片产品通常就含有大约56至68克的淀粉,若食用过量还是会导致血糖、三酸甘油脂甚至体重的上升。

因此,食用燕麦必须秉持着取代的原则,即取代类似分量的主食,不能错误把它当成正餐以外的补充品,否则就容易导致热量摄取过多的问题,所以怎样吃其实也很重要。

问药

周志辉/加了枸杞就能护眼?食疗效果没那么简单

问:坊间的“养生食谱”是否有科学依据,哪些常见的食疗方法被证实有效?

答:养生食谱在现代社会广受推崇,坊间流传的养生食谱数量庞大,但针对个别食谱的实质科学研究却相对匮乏。

许多流行的养生食谱缺乏严谨的科学验证,主要源于传统智慧或个人经验的传承。这些食谱与一般烹饪食谱的主要差异,往往仅在于添加了具有药食两用特性的特殊材料,其预期功效可能只是归因于某单一食材的保健效果,食谱本身往往缺乏量化的研究支持,且忽略了人体的个体差异和营养需求。

以枸杞为例,作为眼睛保健的代表性食品,其中含有的玉米黄素(zeaxanthin)确实具有吸收蓝光、保护视网膜和眼睛的潜在功效。然而,仅仅在食谱或炖汤中添加枸杞,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获得预期的健康效果。

由于缺乏针对特定食谱整体食物组合的科学研究,目前我们通常只能从个别养生食材的预期功效进行推测。事实上,营养吸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一种食谱是否真正能改善健康,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包括食材的制备方式、实际营养成分摄取量、长期服用的持续性、个人独特的生理代谢特征、个人的吸收能力差异等因素,才能更全面评估实际效果。

问药

周志辉/食疗养肠胃 姜与薄荷药食兼优

问:食疗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有何影响?有哪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

答:消化系统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食疗对于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医学和现代营养科学中,许多食材都被证实具有改善肠胃功能的潜力。以药食两用的食材为例,姜和薄荷是公认的肠胃健康助手。

生姜含有的姜辣素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减轻恶心和胃胀,并具有抗炎作用;薄荷通过特殊的挥发油成分,有助于放松肠道平滑肌,缓解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

在日常饮食中也建议适量摄取膳食纤维或益生菌。膳食纤维是维护肠道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它不仅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还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全谷类(如燕麦、糙米)、深绿色蔬菜、水果和豆类都是优质的膳食纤维来源。建议每天摄入25至30克膳食纤维,以获得最佳肠道健康效益。益生菌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功能。特别是对于肠躁症(IBS)患者,长期适量摄取益生菌可显着改善肠道不适症状。常见的益生菌来源包括优格乳、克菲尔、泡菜等发酵食品。

问药

周志辉/植物肉更健康?脂肪与钠 不容忽视

问:植物肉并不是真的肉,而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人造肉,长期食用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

答:市面上的植物肉产品主要是用大豆和碗豆等植物蛋白,加入调味料、植物油和合法的黏着剂等材料所制成的素肉食品,部分也添加一些称为大豆血红素的成分,目的是为了能让这些产品吃起来更逼真,一些素食肉饼还添加了甜菜根萃取物,切开时能流出像血水的红色肉汁,感官上就更像真的牛肉。

大豆或碗豆蛋白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胺基酸,且有热量低、不含胆固醇等特点,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植物蛋白来取代动物蛋白。虽然植物蛋白相较于一般肉类确实有它的好处,但是若分析这些目前市售植物肉的营养成分标示,会发现一片植物肉汉堡排(即一份)的热量约250大卡,相较于传统的牛肉汉堡确实稍低,但蛋白质含量也较低。

问药

周志辉/食疗仅辅助 非传统医疗替代方案

问:食疗是否能有效治疗慢性病,与传统医疗相比有何优缺点?

答:食疗源自中医等传统医学文化,其核心理念是将食物视为治疗和调理身体的重要方式,其中强调“药食同源”的理念。药食同源的观点认为某些食物具有特定疗效,能平衡气血、维护健康。例如传统上姜被视为可以温暖身体、祛寒;萝卜被认为能消食化痰;人参则被尊为补气养生的圣品。

现代科学研究已逐步证实食疗中的部分传统智慧。许多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黄酮类、Omega-3脂肪酸等,确实具有抗氧化、抗发炎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科学角度看,食疗是一种辅助性的健康管理方式,在慢性病防治上具有潜在价值。不同的饮食模式对特定慢性病确实有积极影响。地中海饮食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已获得大量临床研究支持;低糖、低盐饮食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症状管理显着;具抗发炎特性的饮食对某些自体免疫疾病也有辅助调节作用。

问药

周志辉/磷酸盐有益健康? 过量摄取恐伤骨肾

问:想请问磷酸盐是什么?吃了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答:磷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次于钙,是一种巨量矿物质,大多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磷酸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人体内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能量代谢、调解生理机能、维持体内pH值的恒定和帮助细胞通讯等生物反应。

磷酸盐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品中,例如豆类、坚果、水产品、肉类、乳品、蛋等,它也是一种国际间核准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主要可用作膨胀剂、调味剂、营养添加剂、乳化剂等用途。在正常情况下,适量摄取磷酸盐对维护人体健康是相当重要,能帮助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维护骨骼健康和稳定体内pH值等功能。

即使磷酸盐是高度安全的食品添加物,但过量摄取仍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有研究显示,摄取过多的磷酸盐可能会导致骨骼疾病,例如骨质疏松症和肾脏的相关疾病;过量的磷酸盐会干扰钙的吸收,进而影响钙的代谢平衡,进一步影响骨骼的健康,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肾结石等疾病。此外,过量摄取磷酸盐也可能会加速身体的老化速度,导致细胞凋亡和肾脏功能的恶化。

问药

周志辉/咖啡灌肠 无助抗癌

问:想请教教授关于咖啡灌肠法,据说此法可以抗癌,是真的吗?会不会上瘾呢?

答:坊间有流传所谓的咖啡灌肠法,所谓灌肠(enema)是指通过肛门引液体灌洗直肠的操作,而咖啡灌肠法就是利用咖啡来进行灌肠,据闻有治疗便秘、清肠、排毒或减重等用途。

这可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治疗方式,以为用嘴巴喝咖啡的好处,从肛门灌入咖啡也能获得,使用者上厕所时看到含有咖啡的粪水一起排出,就以为真的有排毒效果。

其实目前尚无明确研究证实,咖啡灌肠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还有可能使身体受到伤害。

2020年在《Medicine》这本医学期刊就有系统性回顾的研究指出,有不少案例在使用咖啡灌肠后出现下腹疼痛、直肠烧伤等问题,且其他研究也表明使用咖啡灌肠法对血清中的抗氧化酶并无任何益处,更没有发现抗癌的功效。

问药

周志辉/甲亢者可吃大白菜 充分烹煮降风险

问:我有甲亢,但我又很喜欢吃大白菜,它会造成我的甲亢病情加重吗?

答: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也称甲状腺亢奋症或甲状腺过度活跃症,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疾病,患者会因甲状腺活性大幅上升,而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对于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非常重要,包括能量消耗、体温、心跳率和其他生理功能。甲亢的常见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心悸)、紧张焦虑、脾气暴躁、心跳加速、失眠、多汗、疲倦、甲状腺肿大等。

甲状腺亢奋症之所以会与大白菜之间扯上关系,主要是与一种称为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的物质有关。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植物化合物,存在于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中,例如大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芥末和萝卜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