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血尿更“阴森” 恐膀胱癌肾肿瘤来袭
医句话:
血尿指的是尿液中掺杂血丝,它可能只是细菌感染或结石所造成,但亦可能是一些泌尿系统癌症如膀胱癌或肾肿瘤的前兆。在绝大部分泌尿癌症在初期几乎毫无症状下,血尿无疑就是可发现潜伏癌症那极少数的“蛛丝马迹”,只要能及早发现,就足以改变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医生,我小便有血是不是近期吃太多榴梿导致发热气呢?’。其实在泌尿科门诊中,血尿(hematuria)是相当常见的症状之一。对华裔尤其是长者而言,普遍把血尿视为‘上火’或发热气等有关。但从西医角度来看,血尿指的是从泌尿系统出现血液即异常的红血球(RBC)掺杂到尿液中,只要有血丝即可归类为血尿,包括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以及显微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前者指的是尿液颜色有明显改变如呈现红色或暗红色,至于后者则是须在显微镜检查才发现红血球。
伴随不适 多与感染结石有关
当一个人被发现有血尿且伴随其他不适,如小腹疼痛、排尿困难、尿频等,很多时候与感染包括病毒或细菌甚至尿路结石有关,可是一旦患者申诉只有血尿没有其他不适,也就是所谓的无痛性血尿,那就有必要去深入检查,这可能是泌尿系统的肿瘤甚至癌症的前兆。也因此无痛性血尿的背后原因可能比有症状的血尿更复杂及更危险,必须加倍注意。
血尿的形成可以分成很多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等,再来结石也是常见的因素之一,但在众多因素中最棘手莫过于是肿瘤及癌症所引起的血尿,尤其是膀胱癌及肾肿瘤。
这两种癌症在初期的症状就是血尿,倘若出现疼痛、发烧、体重骤降、胃口欠佳及疲劳等全身性症状,往往已属于晚期阶段。至于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除了有血尿症状之外,也会伴随其他症状。因此相比之下,无痛性血尿最叫人担心仍是膀胱癌及肾肿瘤。
除了前面提及的泌尿系统症状之外,结核病(TB)感染也会造成血尿症状。过去,结核病被视为多发生在外籍人士身上,但纵观近期的研究数据,国民感染结核病的病例有增加的趋势,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递增,人体的器官结构及功能也逐渐退化,进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以泌尿科常见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等为例,皆属于‘老年癌症’,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只有在迈入50岁后才会出现,惟睾丸癌除外。根据研究,睾丸癌的病发率大概是30至40岁。因此这个年龄层的男性亦不可忽略自身泌尿系统所带来的警讯包括血尿。
早癌求救讯号
那该如何去预防泌尿系统癌症呢?答案与预防身体其他器官癌症相彷,那就是到了适当年纪去进行该做的筛检(screening),从而及早发现潜伏在体内深处的癌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泌尿系统癌症在初期阶段几乎是毫无症状,通常能观察或摸到的肿瘤,往往是已变大至压迫其他器官,属于晚期阶段。因此若从这点去深思,属早期症状之一的血尿若被及早发现,那无疑是更早发现癌症存在的关键点。
验尿查CT 视情况照膀胱镜
当一名患者向医生申诉有血尿后,医生会先安排把尿液样本送往化验以确定除了红血球之外是否有其中物质如蛋白质、白血球或粘液等,之后化验人员会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等。
至于医生方面,则会安排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以检查腹腔,特别是肾脏和输尿管的情况,同时也会视情况建议是否需进行膀胱内视镜(cystoscopy)检查。这是因为CT扫描对腹腔器官的成像准确度相当高,但对膀胱以下部位的解析度较低,若怀疑癌细胞潜伏于膀胱或其以下区域,使用膀胱镜将更为合适。
发现息肉可一并摘除
另外,膀胱镜的优势是一旦检验时发现泌尿系统有息肉,可以同时一并摘除,当然若是体积较大肿瘤,则须在检验后使用不同类型的膀胱镜进行第二次手术来切除。
膀胱镜可分为灵活型(flexible)及硬性(rigid),前者是采用柔软可弯曲的镜身在患者局部麻醉下进行诊断检查,后者则使用直硬镜身,在患者全身麻醉下使用,除了诊断也能切除肿瘤或进行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泌尿外科顾问
80%泌尿肿瘤可微创切除
在过去谈及手术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开刀的大手术,通过手术切除与癌症相关且受影响的部位也是癌症治疗方式之一。惟得利于医学科技的进步,如今手术更多是朝向微创(minimally invasive)方式进行。以泌尿科的肾肿瘤或前列腺癌等为例,接近80%的病例皆可采用微创手术切除。
微创的优势在于伤口小、减痛楚、术后更快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如长期卧床、感染,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皆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若是体积较大的肿瘤或复杂类型的癌症,特别是已扩散到不同器官的癌症,仍不免须用上开放式手术。也因此能越早发现癌症的存在,患者会有更好的治疗选项,不管是微创甚至如今非常夯且更精准的机器人手术(robotic surgery)。
排尿异常潜藏病灶
除了血尿之外,在日常生活是否有哪些属于泌尿系统疾病的先兆很常被忽略呢?其实在生活中一些异常的排尿行为如排尿困难、总觉得排不完尿、排尿疼痛、尿频或夜尿(它也被视为夜间版尿频),都可能是身体泌尿系统在传达警讯。
此外被视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伤害之一腰痛,也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比如细菌感染、结石或肾肿瘤,一旦察觉有出现局部疼痛,切忌掉以轻心,及时找出问题所在是很重要的。
40岁起做泌尿癌筛
身为泌尿科医生,我会鼓励男女在40岁后,在能力许可下,每一两年做一次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癌症筛检。尽管大部分泌尿癌症病发率是在50岁以后,但在迈入40岁后及早做筛检是可以及早发现有哪些异常存在。以女性为例,可以先从尿检做起。而男性除了尿检之外,亦可在体检时加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从而及早发现是否有前列腺癌风险。
当然医生亦会根据相关的报告来诊断是否须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包括是否须进行扫描或膀胱镜检查等。倘若一切正常,只须保持每1至两年的筛检即可。
给予大众的忠告是,不要忽略任何异常的排尿问题。确实很多长者会认为‘人上了年纪难免和年轻时不一样’,包括排尿习惯,以为是退化的表现。但其实一些乍看‘很正常’的情况其实并不正常,甚至是危险的情况。
比如说前列腺增生,虽然是老化的自然变化,但若是太严重导致排尿不正常,是可能导致其他后遗症如细菌感染或对肾脏造成破坏等,因此及早求医是必须的。
抽烟 泌尿癌元凶之一
要维护泌尿系统健康首先必须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及多做运动,再来若有抽烟的人一定要戒烟,因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泌尿系统癌症皆与抽烟有直接关系,除了睾丸癌。
另外也要注意本身喝水量及排尿量,尤其是后者。正常人一天的排尿量须2公升,但这点并不容易观察,尤其是大马是常年炎热的国家,且每个人上厕所习惯不同。因此总得来说,定时观察及注意排尿习惯是否有异常包括血尿,才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任的做法。”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