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毓彬-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糖友更要小心防-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 糖友更要小心防 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医句话:

鸡眼和茧其实都是皮肤因长期受压或摩擦而形成的角质硬化。这通常代表脚掌的受力分布已经失衡,必须及早找出原因并加以处理。不要以为鸡眼只是小问题,若长期忽视,破损部位可能遭细菌感染,甚至引发溃疡。糖尿病患更要格外谨慎,因为神经感知较弱,容易错过早期症状。

 

“鸡眼(corns)和茧(calluses)是因为长期步伐压力不当与磨擦,导致皮肤角质层硬化及变厚,两者都是常见的足部皮肤病变。鸡眼的外形为硬而圆的小凸起,大小为3至10毫米之间;至于茧,该部位的皮肤特质变硬,增厚及粗糙,但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大小为5毫米或以上,这两种疾病都会因长期步伐压力不当及磨擦,或会有再变大的可能。

茧的成因是反复摩擦、压力过大,为了保护自己而增生角质层,范围较广。常见于脚底(前掌、脚跟)、手掌(长期使用工具、举重)等部位。茧通常无痛,但如果角质过厚,走路时可能会感觉有异物感,但通常不影响步行。


脚掌长期受压所致

鸡眼的成因是脚掌长期步行时承受不寻常的压力而形成,其类别为硬性鸡眼(hard corn)、软性鸡眼(soft corn)、种子鸡眼(seed corn)、血管性鸡眼(vascular corn)和纤维性鸡眼(fibrous corn),鸡眼的类别根据其硬度、位置及形成原因作为区别。

硬性鸡眼大小为3至10毫米,常见部位为脚掌前端(蹠骨下方)及脚趾关节上方或侧面 ,其鸡眼特质较为坚硬;软性鸡眼大小为3至10毫米,常见部位为脚趾间,其鸡眼特质较为柔软,由于环境潮湿导致角质层变软,造成破损而遭到细菌感染;种子鸡眼大小为1至3毫米,常见部位为脚掌底部,其鸡眼特质为细小颗粒。

血管性鸡眼的大小和位置与硬性鸡眼相似,但因内部含有血管,即使轻微触碰也会引发剧烈疼痛,多数是由硬性鸡眼长期摩擦后演变而来。纤维性鸡眼则是鸡眼长期未处理所造成的结果,角质层会深深长入皮肤组织,并与皮肤紧密黏连,这类鸡眼往往需要手术才能彻底治疗。
 

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 糖友更要小心防 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左图:病患长茧的皮肤状况。
右图:鸡眼遭到细菌感染的情况。


高危群:趾外翻小腿伤 爱穿高跟鞋

拇趾外翻病患的脚掌有别于正常人,尤其是第二脚趾会比拇趾长,在步行时会习惯性地以第二脚址着地,拇趾向外偏移,可能导致第二趾、第三趾被挤压,脚趾间的摩擦增加,容易形成鸡眼。

爱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如此,高跟鞋的设计会让身体重量过度集中在前脚掌,导致皮肤反复受压、摩擦,进而形成厚茧或鸡眼。只因穿着高跟鞋步行会让小腿肌肉过紧,狭窄的鞋头挤压脚趾,增加趾间或趾背部的摩擦,特别是小趾外侧、拇趾内侧、第二趾底部容易长鸡眼或茧。

小腿受伤的患者也是需要留意,只因小腿受伤后,为了减少疼痛,会改变走路方式,导致脚的某些部位承受更多压力。例如,若一侧小腿疼痛,可能会把重量转移到健康的脚或脚掌的外侧,使该部位长出硬茧或鸡眼,因此,拇指外翻者、穿高跟鞋女性及小腿受伤患者都是鸡眼的高风险群体。
 

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 糖友更要小心防 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蔡毓彬医生(Chua Yeok Pin)
足与足踝矫形外科顾问

 

严重影响步行须手术

只要找出鸡眼的形成原因,治疗通常会事半功倍。若鸡眼严重到影响步行,就需要接受手术,把角质核心刮除,以减少对神经的压迫。这项手术称为‘鸡眼刮除手术’(corn removal surgery)。

多数患者若能针对病因调整生活方式,症状其实可以透过非手术方式改善,包括减少穿高跟鞋、拉伸小腿肌肉、穿着合适且宽松的鞋子等。

部分民间会用‘针挑’方式处理鸡眼,但这做法完全不建议。鸡眼的角质层较硬,一般人难以彻底消毒针具与皮肤,细菌容易趁机入侵,增加感染、蜂窝性组织炎甚至溃烂的风险,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根治鸡眼。

但是一些民间疗法对茧是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包括使用浮石磨茧,逐层去除厚角质,但这疗法并不是一次性就可根治,而且需要掌握好技巧及力度。对于糖尿病患使用浮石磨茧必须格外小心,一旦用力不当受伤就有细菌感染的风险。

鸡眼贴小心用 免增感染风险

我们患上鸡眼时会因为疼痛而就医,但糖尿病患会因为糖尿病的关系,影响神经感知而无法感觉任何的疼痛,即使有伤口也全然不知而继续步行,直到伤口遭到细菌感染或溃疡才接受治疗,因此,糖尿病患应该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并避免自行修剪鸡眼。

一些治疗鸡眼的方法包括使用鸡眼贴,这些鸡眼贴含有水杨酸(salicylic acid),是一种角质溶解剂,软化并去除厚角质层,但是这方法未必适合全部人使用,尤其是糖尿病患,只因这些化学组织会伤害皮肤组织,提高细菌感染的风险,所以用了鸡眼贴不但无法好转,反而会恶化。所以,我提醒,若鸡眼病患选择鸡眼贴,必须小心处理伤口,避免并发症。

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 糖友更要小心防 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左图:长在第二脚趾上方的鸡眼。
右图:长在第二脚趾侧边的鸡眼。


不解决根本原因 复发率达50%

一些鸡眼虽然可透过手术切除,但是若鸡眼反复复发,排除病患的习惯病因,病患需要进行扫描以检查患者的脚骨有否畸形,并考虑矫正手术改善脚部结构,防止鸡眼复发,尤其是患者患有拇趾外翻、槌状趾或骨头突出。

鸡眼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尤其在没有处理根本原因(如长期压力或摩擦)的情况下更容易再次出现。复发率大约可达 50%,特别是当足部受力未调整时。若长时间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姿势不良或步态异常,都会造成鸡眼反复发作。因此,建议在晚间购买鞋子,因为经过一天的走动,脚部血液循环增加,尺寸会略为肿胀,此时选鞋较能符合真实穿着状态。

鞋子不合脚问题大

试穿鞋子时,必须确保脚趾能够灵活活动,不会受到挤压或过度紧绷。太紧的鞋子容易引发鸡眼、茧、脚趾受压、拇趾外翻等问题,这也是穿高跟鞋常见的后果。糖尿病患更应格外注意,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干裂、鸡眼、茧、水泡或伤口。

至于运动员,虽然运动鞋需要贴合,但仍要保留足够的脚趾活动空间,才能避免重复性摩擦造成的鸡眼与其他足部问题。

鸡眼与茧并非小问题 糖友更要小心防 长期恐引发感染溃疡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状况。


病毒疣具高度传染性

另一种角质增生性病变的是病毒疣(viral warts),病毒疣的症状是角质层粗糙,可能有黑点(毛细血管栓塞),常见于手指、脚底、脸部、颈部、生殖器等部位。 病毒疣是由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感染皮肤或黏膜所引起的角质增生性病变。

病毒疣具高度传染性,可透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拖鞋)传播,所以,若脚步有伤口避免使用他人的毛巾或拖鞋,避免被他人传染。另外要注意的是游泳池,围绕游泳池的排水口都布满病菌,所以脚底有伤口者避免站在该处。

病毒疣、鸡眼及茧都是角质增生性病变,但是在专科上有所差别,鸡眼及茧是看骨科,只因鸡眼或需要手术治疗,但病毒疣必须看皮肤科,病毒疣的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疗法等,这些疗法也是皮肤科医生的范畴。”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笔录:陈孝全 .2025.11.2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