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稳就没事?肾脏已“无声受损”! 你不知道的糖尿病护肾盲区
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HbA1c)高达10.2%,已进入第三期慢性肾脏病,尿蛋白指数偏高。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副院长庄宗芳医生指出:“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调整治疗策略,将其中一种降血糖药物更换为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排糖药(SGLT2抑制剂)。”
在长达两年多的追踪期间,患者的糖化血色素稳定降至7.2%,肾丝球过滤率(eGFR)由33提升至40以上,尿白蛋白/肌酸酐比值(UACR)也从200降至约102mg/g,蛋白尿情形明显改善。不仅血糖控制获得良好成效,肾功能也呈现稳定甚至略为回升的趋势,成功延缓肾脏功能恶化。
庄宗芳医生提到,透过适当的药物选择与持续的医疗追踪,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健康是有机会获得改善的,也提醒民众及早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微量Vs巨量蛋白尿期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血糖控制稳定,就不需要太担心其他问题。但在临床上,却常见到血糖看似良好,肾功能却悄悄恶化的案例。庄宗芳医生指出,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几乎都会出现肾病变。由于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往往毫无察觉。如果同时没有控制好血压、饮食,或长期使用止痛药(如NSAIDs),就可能加速肾脏受损,进入“微量白蛋白尿期(microalbumin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