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精准切口撕囊更稳定 飞秒激光助攻 白内障手术省时又安心

医句话:
过去当患者饱受白内障困扰时,通常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主动求医,理由是手术风险高且恢复期长;惟拜科技的进步,如今白内障手术已挥别手术刀时代,无刀、人工智能以及个性化3大主轴将成为未来主流,而这也是大众的健康福祉。


“白内障(cataract)是眼睛内晶状体变得混浊,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模糊或减退的眼疾。想像一下,晶状体就像一部相机的镜头,当它变得不再清澈透明,就像镜头起雾或泛黄,或者看到的画面变模糊、灰暗,这就是白内障所引起的困扰。

它常见于中年至长者,本属于人体自然老化的一部分,但也可能因糖尿病、外伤、长期使用类固醇或先天遗传而提早发生。当一个人的白内障情况越来严重,他的视力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影响日常作息包括驾驶,迄今为止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过去白内障手术是人手操作,医生以手术刀在患者角膜开切口(大约是10至12毫米),从囊袋取出混浊晶状体,过程风险高且恢复期长;惟得利于医疗科技迅速发展,白内障手术从早期的囊内摘除术(ICCE)到囊外摘除术(ECCE),再到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手术以及如今搭配人工智能(AI),手术的安全性、精准度及稳定度来到一个新里程碑,这不啻是科技带给人们的福音之一。

AI发挥大数据计算能力

其实AI成为医疗‘助手’可追朔至上世纪,惟到了近代AI进一步发挥大数据计算能力,让治疗效果达到更完美水平。以白内障手术为例,它可分为4步骤,分别是开切口、撕囊、捣碎及取出混浊晶状体,最后是植入人工晶体,每一步骤都须步步为营,因为眼睛前房空间只有大约3毫米,在如此狭小空间是不允许有差错,否则势必影响手术结果。

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在技术层面是可以做到驾轻就熟,但仍有一些隐忧,比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控制眼球或晃动,那就会影响手术的进行;而飞秒激光与AI这对‘黄金组合’很大程度把风险降低,在术前、术中至术后皆发挥出不同作用。

以术前为例,通过大数据进行正确评估,包括患者过往眼科病史(是否曾进行其他激光矫正或有青光眼等)、白内障对他生活的影响程度,并且也纳入患者是否有哪些慢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如年龄及性别等,最后医生根据数据为患者选择更个性化的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也可以更精准。同时透过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影像技术,让医生在术前已清楚掌握患者的眼压、眼角膜、悬韧带及视网膜的最新状况。

术中术后全程守护 即时察觉助应对

在术中AI可及时察觉有哪些变化,如适时给予所需的灌注液来维持前房深度,让撕囊过程可以更加精准;至于术后也能及早发现是否有黄斑部水肿(macular edema)或后囊混浊(PCO)等问题并及时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手术把白内障清除后,房水得以顺利排出让眼压下降,是可以改善闭角型青光眼问题。这些年来所见一些有白内障及青光眼的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亦‘解决’了青光眼,可谓妥妥地享受到额外好处。

飞秒激光搭配AI实现医生所期待的3大要求,分别是更安全、更精准以及更好的稳定性,毕竟对操刀医生而言,绝不希望有超出预料之外的状况出现。

可避免突发状况

在白内障手术中,手术刀或飞秒激光皆属于医生的‘装备’,关键在于何者的安全性更高,就如同开车系或不系安全带是同一道理。正如之前曾提及,在眼睛前房那仅有3毫米的空间内动刀,尽管医生的技术毋庸置疑,但却无法避免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已局部麻醉(非麻痺)患者的眼睛出现晃动或操刀医生当天状态欠佳等。

过去采用开刀的白内障手术,哪怕操刀医生有足够经验亦须用上40分钟才能完成切口、撕囊、将混浊的晶体击碎并吸走,然后植入人工晶体。如今借助AI精密计算及飞秒激光,在手术开始的2分钟,透过眼睛吸盘来防止患者眼睛晃动,然后扫描瞳孔直径、散光矫正、眼角膜厚度,白内障深度厚度,决定所需激光能量大小等。

两分钟完成切口撕囊切块

在这120秒的时间内,飞秒激光及AI已完成角膜切口及前囊中央圆形切口、撕囊,然后使用激光将混浊的晶体切割成细块,运用轻微超声波及吸管将混浊的晶体吸走,最后才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就大功告成,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在安全性提高之余,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了,同时也能减少患者对手术刀的不必要恐惧。

在白内障手术的4大步骤中,撕囊无疑是最考功夫的一环,稍有不规则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而借助AI及飞秒激光则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包括把一些过去棘手的病例如患者白内障太厚导致眼睛前房太浅,或者是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出现退化、松弛或断裂,如今医生亦可在AI及飞秒激光的协助下有信心去处理好。

 

_
蔡凯隽医生(Adrian Chuah Khai Choon)
眼科、白内障与屈光外科高级顾问



角膜感染纤维化不宜

是否有哪些患者不适宜用飞秒激光呢?从门诊所见,只有少于1%的患者不适宜,比如眼角膜曾感染及出现纤维化,这类情况下将导致激光无法渗透,或者是患者瞳孔异常亦不适合用飞秒激光,惟这两类情况很少,哪怕在政府医院也不多见。

其实在政府医院最常见的是白内障已非常厚,理由是患者多排期久以及坊间对白内障的迷思,误以为要厚到一定程度才能安全‘切’。

复原期短 热能降减水肿发炎

飞秒激光的另一优势是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首先是切口更小有利愈合,再来所需热能大大降低,减少眼睛水肿或发炎的几率。当患者在术后翌日的复诊表示视力已恢复清晰,无疑是医生感到最欣慰且最大的满足。

用上飞秒激光及AI是否等于零风险呢?须坦言手术必然有它的风险,但通过大数据计算以及采用激光开切口等,确实比以前采取手术刀更安全;不仅如此,也实现以前无法做到的‘客制化’。

在散光少于200度的情况下,通过AI精准计算各方面数据包括患者年龄,系统能依据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眼轴长度及瞳孔中心位置等数据,进行个性化手术参数设定,从而在术中精准定位角膜切口位置与深度,不仅解决白内障问题也同时避免散光困扰。纵观这些年所见,这类患者在术后都表示很满意。

中新公院採用飞秒激光

过去患者是视线已严重受阻才迫于无奈下接受手术,而如今更多是白内障已对生活作息造成影响,比如开车特别是在夜间驾驶时,就算戴上眼镜也出现视力受阻,因此白内障手术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变化,并且对它的安全性、准确性及稳定性也要求更高。

其实飞秒激光手术并非现在才出现的技术,它于2008年面世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大马于2011年引入这项技术,我所服务的机构就是从那时开始为患者提供服务。据我所知,目前中国与新加坡的政府医院已为国民提供飞秒激光手术。而韩国、日本以及菲律宾的私人眼科中心也把飞秒激光应用在白内障手术领域。

资料显示,在中国的350所眼科中心,从2018年至2023年期间,选择采用飞秒激光的白内障手术患者人数增加了3倍之多,换言之它的安全性是受到国际认可。因此飞秒激光、AI以及个性化必然会是白内障手术的未来趋势。

对比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搭配AI后的手术费用会增加多少呢?初步估计大约是20%,但考虑到安全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这3大关键点,费用提高却能换来更好的品质及安全的选择,从患者甚至医生角度来看绝对是物有所值。

慎选医生技术团队 

给予大众尤其是受到白内障困扰的患者的忠告是,迄今手术是白内障唯一的治疗,切勿道听途说滥用不明成分的药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常对患者说,白内障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当你选择在何处进行手术时,首先须关注操刀医生的背景及能力、使用哪一类技术或是否有更新更好及安全的技术,再来是医疗团队是否够强大,毕竟在白内障手术中除了医生之外,亦不可忽略验光师以及护士等。

再次强调,白内障手术属于相对安全的手术,无须过于担忧。倘若在经济能力可负担下,为自己的灵魂之窗选择更安全、更准确及更稳定的手术方法如飞秒激光搭配AI,岂不是更好?”

【实体眼科医学论坛预告
蔡凯隽医生将会联同眼科顾问戴碧玉医生、许旖旎医生及陈在丽医生,于5月17日(周六)下午2点,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讲“破解眼疾迷思;白内障青光眼,AI助攻变高清”。读者也可透过医识力脸书(www.facebook.com/easily.sinchew/)及医识力优管(https://www.youtube.com/@sinchewhealthcare9490)收看论坛直播。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5.05.1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