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之钦 / 骨松治疗不只靠药 稳骨还要靠3法宝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61岁,53岁停经。3年前曾跌倒,手腕骨折。
2024年8月我在医院完成DEXA扫描,结果是骨质减少症(osteopenia),但是我的Neck T score-2.3、Z score -0.8、Wards T score -2.9、Z score -0.9,医生建议服alendronate,由于胃受不了,就停药了。现在医生建议我打denosumab,我迟迟没决定,又担心万一跌倒骨折。
请问医生,除了打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骨质不让它流失?
希望医生可以给我建议,无限感激。
医生解答:
DEXA(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扫描是一种利用双能X射线检测骨密度的检查方式,用以诊断骨质疏松或骨质减少。根据你的报告结果,骨密度处于骨质减少与轻度骨质疏松之间,尤其是髋部骨骼较为脆弱。再加上你曾经手腕骨折、停经超过8年,这些都是骨折风险较高的因素,因此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骨质进一步流失,是完全正确且必要的。
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抗骨吸收药物与促骨生成药物。最常见的抗骨吸收药物是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例如alendronate。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减缓旧骨细胞流失,让新骨有更多时间生成,从而增加骨密度,减少脊椎与髋部骨折风险。
口服双膦酸盐的常见副作用是胃部不适与胃灼热。服药后应保持上身直立30至60分钟,避免弯腰或躺下,以防药物反流刺激食道。只要遵守这些服药方式,大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半年打1针 抑制骨流失
若患者的胃部无法耐受口服药,医生会建议改用注射型药物以减少副作用。地诺单抗(denos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与双膦酸盐作用机制不同,但同样能有效抑制骨质流失。这种药物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能显著降低脊椎与髋部骨折风险。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无胃部副作用,常见轻微副作用包括肌肉或骨骼(尤其是颚骨)疼痛、血钙下降(特别是肾功能欠佳者)、轻微发烧、乏力、腹泻及皮肤问题等。
若对注射治疗有所顾虑,也可与医生讨论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雌激素是维持女性骨骼健康的重要激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流失加速,最终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疗法能有效维持骨密度,但你已停经超过8年,开始使用前应仔细评估它对心血管及乳腺健康的潜在风险,必须与医生详细讨论后再决定。
此外,还有一类药物可刺激骨生成,加快新骨形成,例如teriparatide。它是一种由副甲状腺激素提炼的合成代谢剂(anabolic agent),能促进骨骼生长。通常用于骨密度极低、已有骨折,或因长期服用类固醇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但需注意,此药需每日自行注射,部分患者可能较难接受。
补钙+运动+防跌
骨质疏松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外,摄取足够的钙质与维生素D、保持规律运动同样重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从饮食中吸收钙与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肾脏保留钙的功能也减弱,因此应适当补充钙片及维生素D。
运动则可增加钙质吸收、强化骨骼,并改善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感,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 推荐的运动包括:
- 负重运动:步行、慢跑、爬楼梯、跳舞等。
- 阻抗运动:举重、使用弹力带或重训器械。
- 平衡与柔软度训练:太极、单脚站立(旁边有支撑物)、脚跟对脚尖直线行走等。建议每周运动3至5次,每次约30至40分钟,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 家居安全同样重要,预防跌倒是骨质疏松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建议定期检查家中环境:
- 清除或固定地毯边缘及电线等可能绊脚的物品
- 保持地面干燥
- 浴室与楼梯安装扶手与防滑垫
- 夜间保持照明充足
这些简单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与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继续过着自在、健康的生活。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