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德-食量小常腹胀-恐是胃轻瘫作怪

食量小常腹胀 恐是胃轻瘫作怪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肠瘤免开刀?血尿非小事?
─内视镜与泌尿镜下的个性化治疗 

日期:2/8/2025(周六)
主讲人:肝肠胃内科顾问魏立德医生、泌尿外科顾问郑凯阳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1)大便异常,经过内视镜检查,大肠没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

答:这位读者并没有具体说明“大便异常”是指什么情况。我尝试以大便的软硬度来分类。医学上有一个大便分类表可供参考:第一到第三型属于偏硬,第四型是正常偏中等,第五到第七型则偏软,第七型就是腹泻。

如果大便偏硬,一般就是便秘,主要与大肠功能有关。大肠会透过蠕动推进粪便,蠕动的频率、方式等都会影响排便。如果蠕动较慢,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会被过度吸收,就会变硬。

相反地,如果是腹泻,原因会更复杂。腹泻代表大便中水分与盐分较多、排便次数增加,这时不仅要检查大肠,也要评估小肠功能。若小肠无法吸收一些食物,比如乳糖不耐症;或胰脏出现问题,导致油脂吸收不良,都可能造成腹泻。甚至在少数的情况,问题可能出在胃部。某些胃部肿瘤会分泌荷尔蒙,导致小肠酸性过高,引起腹泻。

内视镜检查主要能观察肠道黏膜与结构,排除癌症、发炎、溃疡或因肠道沾黏造成的角度异常等问题。然而,内视镜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病因,因此,仍需透过临床评估才能决定要如何进一步检查。


2)肠内的息肉,和医生所说的“瘤”,有何差别?

答:“瘤”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凡是隆起的肿块,都能称作“瘤”。息肉大多会隆起,因此有时也被称作“瘤”。肠胃内壁的不同分层都可能长出瘤,但息肉特指长在黏膜层上的组织。在肠胃科或内视镜领域,我们会明确称作“息肉”,不会与其他“瘤”混为一谈。


3)请问医生,息肉(polyp)和你说的腺瘤是一样的吗?腺瘤会变癌症吗?

答:息肉可分为多种类型,腺瘤(adenoma)是其中之一,其它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及无蒂锯齿状息肉(Sessile Serrated Polyp,SSP)。腺瘤的癌化风险较高,约70%至80%的肠癌从腺瘤演变而来。


4)一般人多久需要做一次内视镜检查?

答:根据全球指南,建议45岁以上人士,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定期接受大肠癌的内视镜筛查。

若有大肠癌的家族病史,需更早开始检查。若患者是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通常建议在亲属确诊年龄的10年前开始检查。

之后的复查间隔,需根据首次检查发现的息肉数量、大小、种类,以及是否有癌变风险等来进行评估。医生可能会参考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的指南(图1),建议的复查间隔可介于1至10年之间。

不过,要使用这个指南,大肠镜检查必须达到几个条件,包括肠道须彻底清洁;内视镜检查必须全面,即从头到尾检查全段肠道;须由具备资格的医生执行。


5)如果这8年内做过2次肠胃镜,每次都夹除2至3颗息肉(polyp),妈妈有大肠癌,那应该多少年做一次肠胃镜?

答:可参考上一题的答案。医生会依据首次大肠镜的检查结果评估大肠癌风险,并根据AGA指南(图1)建议复查时间。

但须注意,这个指南仅作参考,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实际检查间隔仍需由医生根据临床判断,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

食量小常腹胀 恐是胃轻瘫作怪


6)做内视镜检查需要留院吗?

答:如果只是检查,没有进行内视镜手术,并不需要留院。检查当天大约需在医院逗留约6小时,但前一晚需服用泻药清洁肠道,并在检查前1至2天开始调整饮食,减少纤维摄取,多摄取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因此,从肠道准备到完成检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天半时间。


7)如果对多种药物过敏,做内视镜检查会有危险吗?

答:药物过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对抗生素或止痛药过敏。但医生在处理药物过敏时,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过敏,还是对药物的载体(carrier)过敏。

有些人会对麻醉药过敏,而内视镜检查通常需要使用麻醉药。因此,在检查前,应向医生询问将使用哪种麻醉药物,若对该药物过敏,医生可改用其他药物。若确实无法完全避免,医生会选择最安全的药物,并在检查过程中严密监测,同时由麻醉科医生协助,确保安全。


8)请问肠瘤多大才不能用内视镜切除呢?

答:其实肠瘤有许多不同形态。若是完全扁平型,无论多大,一般都能用内视镜切除,我们曾经切除过8至10公分的扁平型肠瘤。这类扁平型肠瘤约有2%的几率会癌变。

若是扁平型合并增生性病变(即表面长出一个小瘤),癌变的风险会更高。通常医生会先用内视镜切除,再检查是否侵入内层。若已透过内视镜切除干净,就无需开刀。

但如果肠瘤属环周型,一般不会透过内视镜处理,因为切除后容易造成肠道狭窄与疤痕,这种情况即使不是癌症,也会建议以手术方式处理。

因此,能否用内视镜切除并没有固定的大小标准,而是需要根据每个个案的形态来判断,也不是每一个肠瘤都需要切除。


9)肠内有小息肉,曾做过内视镜检查,医院确认不需切除,但却常出血,也有痔疮,该如何应对呢?

答:一般上,息肉不会引起出血,除非息肉已经出现癌变,但如果内视镜检查已确认没有癌变风险,就不太可能是息肉导致的出血。

出血很大可能是由痔疮本身引起。其他肛门疾病,比如肛裂,也可能造成出血。建议就诊相关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10)大肠内视镜检查发现1粒息肉,化验结果为: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rising in a dysplastic polyp. The lesion is incompletely excised. CT Scan: No evidence distant metastasis.”
(中分化腺癌,发生于异型增生息肉内。病变未完全切除。电脑断层(CT)扫描显示未见远处转移。)
请问需要切除大肠吗?

答:从这个问题来看,只说“病变未完全切除”,但没有说切除的是哪一部分。如果切缘已经碰到癌细胞,一定要再开刀处理;但如果只是异型增生部分未切干净,而癌细胞距离切缘很远,可能就不需要开刀。所以,需要看完整的病理报告,才能确定如何处理。

食量小常腹胀 恐是胃轻瘫作怪
魏立德医生(Gew Lai Teck)
肝肠胃内科顾问


11)我几年前有胃溃疡,医生开了泮托拉唑(pantoprazole),服用后暂时复原,但过后肠胃还是不太正常。还有我的胃消化功能不好。有食欲但食量很小,吃饭只能六七分饱,如果吃到饱就会胀,到下一餐时还不饥饿。吃到某些东西也容易胀风。
由于我有吃稀血药,所以医生要我继续吃胃溃疡药。我每天都有喝足够水分,也有注意吃纤维的食物。我的情况是否还是有肠胃病吗?

答:这种情况听起来,有可能是胃轻瘫,或更普遍的“餐后不适症候群”。正常情况下,胃需要约4小时将食物完全排空,但有些人需要6小时甚至12小时,这就是胃轻瘫。成因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也可能与用药或糖尿病等疾病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胃排空速度减慢。

诊断胃轻瘫的第一步是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阻塞、溃疡、发炎等其他原因;第二步是进行胃排空扫描(Gastric Emptying Scintigraphy,GES),检查食物是否能在4小时内排空超过75%。胃轻瘫的诊断颇为棘手,但必须确诊后才能对症治疗。


12)70岁男性患有胃黏膜病变,是否建议切除治疗?

答:胃黏膜病变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 第一阶段:胃萎缩,并没有可切除的病灶。
  • 第二阶段:出现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即胃黏膜细胞异变,转变为肠道细胞),但病灶癌变的几率很低(约0.2%),通常只需观察,若无癌变迹象,一般不需要切除。
  • 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部位开始癌变,此时必须切除。
  • 第四阶段:已发展成癌性肿瘤,同样需要切除。

在内视镜检查时,医生会判断胃瘤属于良性或恶性。若为良性且小于1公分,癌变风险极低,通常不需切除;若为恶性或大于1公分,则可能需要切除。建议咨询负责检查的医生,以确认胃黏膜病变所处的阶段,并判断是否需要切除治疗。


13)胃镜检查未发现胃黏膜病变,是否还需再次复查胃镜?如需复查,建议间隔几年?

答:若属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病史),仍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但目前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建议间隔年数,需要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评估安排。


14)长期服用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泮托拉唑(pantoprazole)、胃肠动力药盐酸伊托必利(itopride hydrochloride)、胃黏膜保护剂瑞巴派特(rebamipide)、止吐药盐酸美贝维林(mebeverine hydrochloride),用于癌症治疗,是否会增加胃癌或结肠癌的风险?若不进行内视镜检查,是否有肿瘤标记可监测风险?

答:从这个问题来看,我不清楚这位读者本身患的是哪一种癌症,以及癌症或治疗为何会引起这些肠胃道症状,进而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

在一般情况下,若出现肠胃道症状,通常会先找出病因,再决定用什么药。例如,可以先透过内视镜检查确认结构上没有异常,如没有增生、癌症或发炎。有些发炎无法透过内视镜看见,如显微镜性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在内视镜检查时也可能需要采样化验。同时,也需要排除胃部对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

但若患者的癌症病情严重,导致身体过于虚弱,可能不适合进行确诊性检查,因为检查结果不一定会影响用药决策。实际上,最能减少症状、并发症与副作用,就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15)为何验血后,发现肝有泡泡?有危险吗?

答:首先,验血无法检查出肝脏有“泡泡”(多半指肝囊肿),这类发现必须透过影像检查。事实上,约有10%的人肝脏都有肝囊肿,这并不一定会造成问题。医生需要根据个别情况评估,有些囊肿没有癌变风险。如果囊肿较大、持续增长、囊壁有明显组织增厚,或囊内有分隔(septa),癌变风险则较高。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建议在2年内定期复查,若没有恶化的迹象,一般也不太会引起问题。

因此,建议你向为你进行肝脏检查的医生详细咨询,他最清楚该囊肿是否具有风险,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笔录:郑雪欣 .2025.08.3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