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疗法 助听器 CBT 生活干预 评估诊断 打造专属耳鸣治疗
医句话:
听力学家在耳鸣的复健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因每位患者耳鸣的原因不一,所以,需要根据诊断评估后,量身定制治疗计划,其中可能包括声音疗法、助听器、认知行为疗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耳鸣是对声音(耳朵中的噪音)的感知,不是由外部声音引起的。它通常被理解为耳中嗡嗡作响。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麻烦,而对其他人来说,这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
多种因素引起 听损为其一
耳鸣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失是其中一个因素之一,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或暴露于大声的噪音会损害内耳,导致耳鸣。
第二,耳朵感染或阻塞,耳垢堆积、耳内积水或异物可能阻塞耳道并导致耳鸣。第三,头部或颈部受伤会影响内耳、听觉神经或与听力有关的大脑功能。
第四,药物也可造成耳鸣,如抗生素、抗忧郁药物和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等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耳鸣。
第五,患者的血液流动问题也可导致耳鸣,某些内耳血液流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都可能导致耳鸣。第六,患者的耳骨变化,例如耳硬化症,可能会导致耳鸣。
最后的是心理因素,患者的高度压力和焦虑会加剧耳鸣症状。
干扰睡眠 影响心理健康
耳鸣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睡眠干扰,持续的噪音会让人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导致患者疲劳和精神欠佳,而且难以集中注意力,持续的铃声或嗡嗡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难以专注于工作或休闲活动中的任务。
耳鸣还会影响患者的沟通,耳中噪音干扰了对外界声音的感知,使对话变得困难,甚至可能因听错或传达错误而引发误会。
耳鸣患者的心理健康往往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患者在需要安静环境进行自我沉淀(如阅读、冥想)时,却因耳鸣噪音而感到烦躁甚至难以忍受,从而引发压力与焦虑。耳鸣若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深这些负面情绪,特别是当患者担心耳鸣的噪音或其潜在病因时。对于严重耳鸣者,更可能陷入忧郁,持续的耳鸣会导致无助与沮丧,而睡眠不足更会加剧这些情绪问题。
耳鸣同时会引起情绪波动。持续的噪音常使患者烦躁不安,不仅影响个人情绪,也破坏人际关系。此外,慢性耳鸣还可能导致认知疲劳,进而影响记忆力和专注力。
好发40岁以上
显然,耳鸣并非单纯的听觉问题,而是全方位影响生活的疾病。因此,患者需要透过认知行为疗法、声音疗法及放松技巧等管理策略来减轻负面影响,尤其是长者。虽然老年人是耳鸣的高风险群体,但实际上更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族群,原因包括年龄相关的听力退化与长年累积的噪音暴露。
某些职业人士同样属于高风险,例如经常处于高噪音环境的航空业、赛车运动员,或长期听大音量音乐的人,都面临更高的耳鸣风险。
诊断非一步到位 从病史检查到转诊
听力学家会为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耳鸣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这通常包括听力测试、病史回顾,有时也会涉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耳鸣往往需要多个步骤,以找出根本原因并评估病情。

以下是基本流程:
病史与症状评估:听力学家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是否曾接触强烈噪音或使用可能引发耳鸣的药物。
听力检查:此测试涵盖外耳、中耳与内耳,以评估听力状况并确认耳鸣是否与听力损失有关。
测试项目包括:
中耳鼓室图检查(tympanometry):将探头放入耳道内,借由压力变化产生轻微‘嘟嘟’声,数秒后即可绘制鼓室图(tympanogram)。听力学家会依据鼓室图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此为评估听力的黄金标准。患者佩戴耳机,当听到声音或刺激时,需透过按钮回应,以判断不同频率下的听力状况。
必要时转诊:若耳鸣原因不明,或与听力问题无关,患者可能会被转介至耳鼻喉科医生、脑神经内科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听损结合耳鸣 助听器更有效
由于每位患者的耳鸣原因不同,听力学家必须制定个别化的治疗计划,量身设计适合的方式,例如声音疗法、助听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声音疗法是常见的治疗选项,透过外部声音来掩盖耳鸣噪音,例如使用白噪音机、具耳鸣掩蔽功能的助听器,或专门的声音治疗设备。虽然疗效因人而异,但许多患者反映能有效减轻耳鸣困扰。
耳鸣再训练疗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TRT) 结合声音疗法与指导咨询,帮助患者逐渐习惯耳鸣声音。尽管疗效差异存在,但对部分患者显示了正面效果。
若患者同时有听力损失,助听器是重要选择。它不仅改善听力,还能放大外部声音,减弱耳鸣感受,对于‘听力损失合并耳鸣’的患者特别有效。
与心理学家合作 CBT降压应对更好
听力学家也可与心理学家合作,提供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协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情绪与认知反应,降低压力并改善应对方式。研究显示,CBT能显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目前尚无专门批准用于治疗耳鸣的药物,但某些药物能协助控制相关症状,例如抗忧郁药用于缓解焦虑或忧郁,褪黑激素则可改善睡眠障碍。有些人也会尝试针灸、催眠或放松技巧,虽然科学证据有限,但部分患者认为能带来缓解。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包括减少噪音暴露、控制压力与维持整体健康,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耳鸣症状。
最后,听力学家会为患者提供教育与咨询,解释耳鸣的可能原因及管理策略,并持续追踪治疗成效,适时调整计划。凭借在听力科学的专业知识,听力学家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不仅针对耳鸣本身,也涵盖情绪与心理支持。

蕉赖复健医院
(Hospital Rehabilitasi Cheras)听力学家
助听器与APP 管理更便利
近年来,耳鸣复健技术与治疗方式出现多项令人振奋的进展,涵盖先进助听器、应用程式以及治疗手法的革新。
现代助听器具备更佳的音质增强、噪音抑制及耳鸣管理功能,不仅能更有效掩盖耳鸣声响,还能透过客制化设定,为患者提供更个人化的听觉治疗体验。
耳鸣相关的应用程式则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客制化声音治疗、引导式冥想、呼吸训练、影像辅助,以及耳鸣知识的简要资讯,使耳鸣管理更便利且随手可及。
CBT是复健核心
CBT仍是耳鸣复健的核心,可帮助患者调适对耳鸣的情绪与认知反应。与传统方式相比,声音治疗的应用时间也有所更新。最新研究显示,声音治疗在治疗前6个月最具成效,之后改善趋于稳定,但长期治疗仍有助于维持较低的困扰感。
这些进步使耳鸣复健变得更有效及容易,为受此困扰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7招减轻耳鸣困扰
某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帮助控制或减轻耳鸣症状:
●减少接触大声噪音:避免吵杂的环境并使用护耳装置可以防止耳鸣恶化。
●管理压力和焦虑:正念、冥想和瑜伽等练习可以帮助减轻压力,而压力会加剧耳鸣症状。
●维持健康饮食:低盐和咖啡因的均衡饮食可以改善整体耳朵健康。有些人发现减少这些物质有助于治疗耳鸣。
●规律运动:身体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耳朵健康并减轻耳鸣症状。
●限制酒精和尼古丁:两者都会透过影响血液流动和增加听觉系统的神经活动来增加耳鸣的可能性。
●睡眠环境卫生:确保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减轻耳鸣对睡眠的影响。
●身体充足水分:适当的补充水分维持整体健康,间接帮助控制耳鸣症状。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帮助更有效地控制耳鸣并改善整体健康。

7大措施降风险
人们可以透过以下措施来降低耳鸣风险:
●限制噪音暴露:避免长时间处于吵杂环境,如音乐会、建筑工地或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若无法避免,应使用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
●调低音量:保持个人音讯设备在安全音量,遵循‘60/60法则’,即每天音量不超过最大值的60%,时间不超过60分钟。
●选择安静设备:使用设计降低噪音但仍具良好音质的耳机或耳塞。
●保持耳朵清洁:定期清洁耳朵,避免耳垢堆积,但切勿将棉花棒等物品深入耳道。
●管理健康状况:妥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因这些慢性病会增加耳鸣风险。
●维持健康生活: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以保护耳朵健康。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高龄族群或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的职业人士,更需定期进行听力检测。

病因复杂 须个性化与多学科配合
听力学家在为耳鸣患者提供有效的复健治疗时,面临着几个挑战。
耳鸣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因此制定一刀切的治疗计划具有挑战性。听力学家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经验和需求来调整他们的方法。而且,耳鸣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听力损失、耳朵受伤和潜在的健康状况。确定确切的原因可能很困难,从而使治疗过程变得复杂。
成功的耳鸣管理通常需要患者遵守治疗计划、持续使用声音治疗设备并改变生活方式,因此,确保患者的依从性可能具有挑战性。另外,耳鸣会导致压力、焦虑和忧郁。听力学家必须解决这些患者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可能很复杂,需要多学科的方法。
控症为主 改善生活
由于一些耳鸣无法治愈,听力学家必须专注于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品质。这对于患者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令人沮丧的。再加上,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必要的资源,例如助听器、声音治疗设备或专门咨询。听力学家可能需要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
尽管面对这些挑战,听力学家在帮助患者控制耳鸣和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疗法提供更全面管理
我希望未来的耳鸣治疗与复健能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更清楚地理解耳鸣的生物学与神经机制,这有望带来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助听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更完善的声音掩蔽功能和更个性化的设定,能为耳鸣患者带来巨大改变。同时,创新疗法也值得期待,像是将认知行为疗法、声音疗法与神经回馈结合,提供更全面的管理策略。
冀锁定耳鸣基因 开发新药
基因研究方面亦有潜力,未来或能找出与耳鸣相关的特定基因,开发出精准的基因治疗。此外,专门针对耳鸣的新药研发,也能让更多人更容易获得,并负担得起治疗。无论地理位置或经济状况如何,远距医疗与行动应用程式都能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更广泛的支援与治疗。
若能同时结合正念、冥想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整体健康方法,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这些进步有望让耳鸣治疗更全面、更个性化且更有效,最终减轻耳鸣对患者生活的沉重负担。”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