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热能消瘤无痕 守护子宫保留生育力
医句话: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多样,其中微波消融术几乎无痛、体表无伤口或仅有小于2毫米的伤口、大多即日可出院、复原快,让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相较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它更是能保留生育能力的选择。
“子宫肌瘤(fibroids)在女性中相当普遍,但若体积尚小,可能未必察觉;若肌瘤生长过大,则可能引起经血过多、贫血,甚至影响大小便。
子宫肌瘤是在子宫内的良性增生,不同于常见的‘水瘤’,肌瘤内主要由实质肌肉组织构成,而非液体。
3肌瘤不同位置 症状治疗皆不同
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及位置各不相同。长在子宫外面的,就像米奇老鼠的耳朵,称为浆膜下肌瘤(subserosal fibroids);长在子宫内的,称为黏膜下肌瘤(submucosal fibroids);还有一种长在子宫肌肉层内,称为壁间肌瘤(intramural fibroids)。知道肌瘤的种类有什么意义?因为引起的症状及处理方式略有不同。
浆膜下肌瘤由于长在子宫外面,若非长得太大,否则通常不会引起症状。若长得过大,可能会压迫子宫前的膀胱,或子宫后的大肠,进而引起频尿、无法忍尿、排尿困难、便秘及需要用力排便等问题。浆膜下肌瘤通常不会造成经血过多等子宫内的症状。
长在子宫内的黏膜下肌瘤,由于侵入子宫腔,即使体积很小,也容易引起经血过多、经期延长,长期下来甚至可能导致贫血,使患者感到异常疲惫乏力,甚至晕倒。
患者也可能出现疼痛。当子宫内出现异物时,子宫会收缩以尝试将异物排出,进而引起痉挛性疼痛。另外,像浆膜下肌瘤一样,黏膜下肌瘤也可能对膀胱或大肠造成压迫,引发前述大小便的症状。
至于壁间肌瘤,即是长在子宫肌肉层内。若朝子宫腔方向生长,且体积较大,同样可能引起经血过多。
成因未明 与基因荷尔蒙相关
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未明,但主要与遗传基因及荷尔蒙有关。肌瘤依赖雌激素(estrogen)与黄体酮(progesterone)生长,因此通常出现在更年期之前,并泛发于20至40岁女性。在更年期后,肌瘤通常会稳定下来,并逐渐缩小。
然而,近年观察到越来越多女性在更年期期间,甚至绝经后仍出现子宫肌瘤。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服用了含荷尔蒙成分的保健品。有些宣称能让人变年轻、变美的产品,除了纯胶原蛋白外,还可能混入荷尔蒙成分,却没有在标签上标示。因此,在购买保健品前,应查证产品来源与成分。
此外,现代环境因素也可能有影响。现代饮食有不少加工食品,甚至鸡肉等食材也可能被注射荷尔蒙。因此,建议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取。
若肌瘤已出现症状,对健康及生活品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考虑介入治疗。即使没有症状,若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肌瘤,也应持续观察,在变大之前及早治疗。因为一旦肌瘤变得更大,治疗方式必然会更具侵入性,手术风险更高,术后伤口也会更大。
用药仅适合临近绝经者
肌瘤是一种结构上的问题,因此治疗也必须从结构上着手。部分药物能暂时阻断荷尔蒙、让肌瘤缩小,但在疗程结束后,肌瘤便会再次生长。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已接近绝经的患者,可为她们争取些许时间,待绝经后,身体不再分泌荷尔蒙,肌瘤一般会自然消退。
而对于一般的患者,肌瘤的治疗只能透过手术方式移除或使它缩小。要移除子宫肌瘤,可以选择将整个子宫切除(hysterectomy)。若想保留子宫,则可透过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移除肌瘤。若肌瘤只在子宫腔内,也可利用子宫镜(hysteroscopy)切除,即经由阴道将内视镜及工具放入子宫,将肌瘤移除。
微波消融受青睐 大马累计破千例
而让肌瘤缩小的方式则包括酒精硬化治疗(sclerotherapy)及消融术。目前消融术可透过多种技术进行,包括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射频(radiofrequency)以及微波(microwave),后者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
由于许多女性不愿接受开刀,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近年日益受到青睐。这项技术源自中国,在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应用最普遍的国家,但提供此治疗的医院仍有限。我国至今已完成逾1000例微波消融术,其中我们医院就占了接近300例。
微波热能3途径消瘤
微波消融术,就是利用与微波炉相同的原理,透过微波产生热能以杀死肌瘤细胞。当细胞死亡后,肌瘤便会随着时间逐渐缩小。
手术所使用的工具是一支直径不到2毫米的微波消融针,连接一部可调节微波强度与消融时间的仪器,以及一部散热系统。消融针可经阴道(transvaginal)、经皮(percutaneous)或经腹腔(laparoscopic)放入。经皮是从腹部皮肤插入;而经腹腔则需在腹部作小切口,放入腹腔镜与消融针(可利用机器人手臂)。手术途径取决于肌瘤的位置。
在全身麻醉下,医生会插入消融针,在超声波引导下到达病灶,先进行采样活检以排除癌症,再进行消融。过程中,医生必须透过超声波密切监测,因为子宫前后方分别邻近膀胱与大肠,必须格外小心避免伤及这些器官,这对执行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
对比超声精准杀瘤 不伤周边器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使用的是‘对比增强超声波’(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这项技术是大幅提升微波消融术成功率的关键,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多年,但在马来西亚使用这项技术的医院仍不多。
消融需要精准拿捏,才能在杀死肌瘤组织的同时避免损伤周边器官。然而,在一般超声波影像中,坏死的组织会呈白色,在辨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比增强超声波则能显示对比剂(contrast),只要在术前将对比剂注射入患者体内,在手术中就能清楚判断肌瘤是否仍有血流,以及是否已被完全消融,大幅提升辨识度。
妇产专科顾问
经阴道或经皮消融 即日可出院
每一项手术都各有利弊,而微波消融术主要优势便是住院时间短。若经阴道或经皮进行,即日可出院;若经腹腔进行,则需住院1至2天。
此外,手术几乎不会留下伤口:若经阴道进行,体表无伤口;若经皮进行则需在肚皮上插入消融针,留下小于2毫米的伤口。术后一般不会感到疼痛,患者甚至无需服用止痛药,复原更快,可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我曾有一名患者有6公分的肌瘤,但只能请2天病假,问我是否能解决她的问题。这时微波消融术就是最佳方案。我们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患者手术当天便能出院。若患者要求无疤痕手术,微波消融术同样非常合适。
术后半年内不建议怀孕
若患者没有保留子宫或生育能力的需求,直接采用子宫切除术,或许较能彻底清除肌瘤、完全避免复发,但现今大多女性晚婚晚育,微波消融术便成为其中一项能保留子宫,并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疗选项。
不过,微波消融术也不适合计划即时怀孕的患者。消融术后6个月内不建议怀孕。此外,尽管子宫得以保留,但肌瘤也需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逐渐缩小,这期间患者将无法怀孕。
治肌腺症 不必切宫圆当妈梦
事实上,除了治疗肌瘤,微波消融术也是处理子宫肌腺症(adenomyosis)的最佳方案。子宫肌腺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长入子宫肌肉层,层内会形成一个个血泡。
以往,子宫肌腺症大多透过子宫切除术治疗,然而多数患者仍有生育需求,难以接受切除子宫。若要在不损害子宫的情况下移除这些血泡,就像从火龙果中挑出种子却不破坏果肉,极其困难。
后来,医学界终于找到解决方案,那便是微波消融术。透过此手术,子宫肌腺症在几年后也不再复发,成功帮助许多女性避免不孕的后遗症,一圆成为人母的梦想。
双针消融17公分肌瘤
微波消融术仍有其限制,由于消融针发出的热能会传播至较大的范围,因此仅适用于3公分以上的肌瘤。过去临床多处理3至10公分的肌瘤,但随着我们掌握了新技巧,手术时可同时放入2支消融针,目前我们最大曾处理约17公分的肌瘤。
那位患者的肌瘤大得像怀孕9个月,却坚决不愿开刀。接受微波消融术数月后,她的肚子消了下
去,让她非常满意。但这类手术须由对比增强超声波引导,才能确保肌瘤被充分消融。
另外,若肌瘤数量多,手术时间过长而增加风险,这种情况一般不建议采用微波消融术,即使采用也可能需要重复手术才能将肌瘤清除干净。
宫外肌瘤不适用
至于位置方面,微波消融术不适宜处理浆膜下肌瘤。这类肌瘤长在子宫外,若采取微波消融术,肌瘤萎缩后可能脱落并在腹腔漂浮,日后可能会引起问题。
而若是黏膜下肌瘤,则取决于生长方向与大小。若向子宫腔内生长且体积不大,可经阴道放入子宫镜直接切除,无须采用微波消融术;若体积较大,则可先以微波消融缩小,数月后再透过子宫镜切除。微波消融术较常用于壁间肌瘤。这个部位血管较多,采用微波消融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医生经验技术决定成效
微波消融术所需技术并不如开放式手术简单,因此执行的医生必须受过良好训练,并具备相当经验与技术。
纵观前述,子宫肌瘤治疗十分个性化,须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包括肌瘤大小、数量、位置、是否出现症状、年纪,以及是否有生育需求等。而我们医院亦备有各种治疗方式,可因应患者需求作出配合。
在此亦呼吁女性朋友,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勿忽视;若检查发现肌瘤,必须持续追踪,避免等到过大才处理,否则将难以采用微创疗法,手术风险也会增加。如条件允许,每年做一次超声波检查也无妨。除了肌瘤,定期检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更严重的妇科疾病。”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