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文恬/风寒风热还是痰湿?中医辨证处方助童止咳

问:我的孩子很容易咳嗽,一咳嗽就要咳很久,请问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咳嗽的主要病因在于肺失宣降,与外感风邪、脾胃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儿咳嗽,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方式。例如,风寒咳嗽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咳嗽痰稀、怕冷,可以使用三拗汤加减来缓解;风热咳嗽的孩子则多咳痰黄稠、喉咙疼痛,可使用桑菊饮清热解表;对于痰湿咳嗽的孩子,可以使用二陈汤化痰燥湿。

推拿治疗是中医调理咳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按摩天突和膻中等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此外,背部拍痰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家庭护理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排出痰液。饮食调理在咳嗽的康复过程中同样重要。梨子、百合和枇杷等食物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而寒凉食物如冷饮、冰淇淋则需要避免,以免损伤脾胃。

在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增强体质和注意保暖来减少咳嗽的发生。服用玉屏风散可以帮助易感冒的孩子增强免疫力,而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则能有效预防感冒。通过中医综合调理与日常预防,小儿咳嗽的发生频率可以显著降低,并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问药

陈朝颖/严控饮食胆固醇仍超标 遗传年龄生活习惯是关键

问:我平时已经很注重饮食,但上个月去做体检,胆固醇还是过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答:高胆固醇是一个常见但重要的健康问题。即使你平时相当注重饮食,胆固醇仍可能偏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因素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有些人体质上就容易合成或吸收较多胆固醇,即使饮食控制得宜,仍可能出现高胆固醇的情况。

其次,生活方式因素也不可忽视。例如缺乏运动、吸烟、长期压力或过量饮酒等,都可能影响胆固醇水平。即使饮食健康,若其他生活习惯未改善,仍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胆固醇。

此外,年龄增长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上升。随着年纪增大,身体的代谢效率可能下降,使胆固醇更容易累积。

对于部分人而言,即便已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胆固醇仍可能偏高,这时就可能需要考虑药物治疗。例如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整体心血管风险。

每个人对胆固醇的反应都有个体差异,因此建议你与医生进一步讨论,透过全面评估,拟定个性化的治疗与管理计划,包括是否需配合药物与持续监测。

问药

陈诗欣/保健品缩肌瘤无保证 3建议助改善体质

问:有什么保健品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

答: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以药物与手术为主。虽然坊间有些保健品被宣称对女性健康有帮助,但目前尚缺乏明确科学证据证实这些保健品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

在考虑使用保健品前,建议咨询你的主治医生,以便根据个人病史与身体状况做出最合适的建议,确保安全与效果兼顾。

以下是一些对女性整体健康可能有益的营养补充与生活习惯建议,虽然不一定能直接缩小肌瘤,但有助于改善体质与维持健康: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如维生素D与钙有助于骨骼健康,铁则对预防贫血特别重要。

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高纤饮食、维持理想体重、规律运动与压力管理,对女性荷尔蒙平衡与生殖健康有正面影响。

Omega-3脂肪酸:部分研究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女性荷尔蒙调节与抗发炎,有益于生殖系统健康。

问药

林恩妮/优蛋白抗氧化维D 良好饮食缓解染疫后遗症

问:自从感染了2次COVID-19后,我发现自己经常很疲累,几乎每隔3个小时就需要闭目养神,更别说爬几级楼梯或散步不到1公里就会气喘。但我去看医生,医生却说我没事。请问有什么保健品可以帮助改善吗?

答:不少病人在COVID-19 转阴后,发烧和咳嗽等症状虽然消退,但仍会觉得异常疲惫、难以专注。身体乏力与疲劳,确实是COVID-19后常见的长期症状之一,学术上称为 “Long COVID”。
除了疲劳,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失眠、嗅觉异常、焦虑、咳嗽或忧郁等状况。许多人觉得自己“耗电很快”却“充电很慢”,特别是同时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人。Long COVID其实与体内过度的抗炎反应有关。

感染期间,睡眠与饮食往往受到影响,所以即使战胜了病毒,身体仍需要时间恢复,无需过度焦虑。一般来说,健康的年轻人可能需要2至4周恢复,而老年人或有慢性病者则需要更长时间。

长期卧床会让肌肉力量下降,躺一天就会开始流失肌肉力量;如果连续躺7天,肌肉力量可能只剩正常的60%。再加上如果饮食只喝稀粥,体力会更加虚弱。如果越躺越累,最佳方法是尝试轻微的户外运动,逐步增加肌肉力量。

问药

萧文雄/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甘草“百搭之王”食疗勿过量

问:请问甘草的作用及在配方中的作用,日常生活作为食疗也可以吗?

答:甘草,亦属“药食同源”。豆科(Leguminosae)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脱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
甘草其功效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一般上甘草也称“百搭之王”,扮演调和诸药的角色。日常生活中,如吃生鲜水果用的调味料中,也见甘草粉掺和,让味道更好;除外,如坊间的凉茶饮料中,其成分亦有甘草。

甘草含有的甘草酸,与类固醇的作用相近。甘草酸可以用来消炎。甘草亦有滞留钠离子在体内的作用。若长期大量服用甘草,过多的甘草酸也会让钠离子容易滞留体内,造成血压升高、血钾过低、水肿等现象。除医师处方外,若是平日少量服用,剂量应不超过一钱(3.75g左右)。

平时若有服用中西药,两者应间距2小时。若需要更详细的解说,可先咨询中医师及药剂师确保安全,避免影响疗效。

问药

陈朝颖/从常用到禁用 氨基比林因副作用“落马”

问:Aminopyrine是什么药物?曾经用来治疗哪些疾病?现在临床上还常见吗?

答:氨基比林(aminopyrine)是一种较早期使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曾因其解热、镇痛效果而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抑制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的目的。早期,氨基比林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同时在某些场合也被用来进行“氨基比林试验”,以评估肝功能。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药物不良反应了解的深入,氨基比林逐渐被发现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即严重减少白细胞或粒细胞)。这些副作用虽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氨基比林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临床上已大幅减少或禁止其使用。

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氨基比林已不再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取而代之的多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相对安全性更高的药品。随着药物研发的进步,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解热镇痛药也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问药

林恩妮/月经规律有排卵 爲何还是怀不上?

问:对于月经规律且有排卵的女性,但找不出不孕原因的情况,服用排卵药会有帮助吗?

答:不孕通常是指女性在没有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规律性生活一年后仍无法怀孕。对于月经规律并且有排卵的妇女,但仍然无法怀孕,这可能是由于其他不明显的生育问题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口服排卵药可能有助于增加怀孕的机会,但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以确保安全与有效性。

口服排卵药通常含有促排卵激素,如促性腺激素(FSH)或促黄体生成素(LH),这些激素可以刺激卵巢释放卵子。这对于排卵不规律或排卵不足的女性可能特别有帮助。然而,口服排卵药并非适用于所有不孕症患者,因为不孕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男性因素等。

在考虑使用口服排卵药之前,建议你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与检查,以确定不孕的具体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输卵管造影、子宫内膜活检、男性精液分析等,以帮助了解不孕的根本原因。

问药

萧文雄/白朮泡脚能治骨刺?偏方无实证 应及早就医

问:白术煮好后用来泡脚,对骨刺患者有效吗?

答: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与安胎之效。它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包括苍术酮、白术内酯A与B,以及甘露糖、果糖等糖类。

骨刺是骨骼边缘长出的骨突,也称骨赘或骨质增生,常见于关节处或嵴椎,是骨关节退化的现象之一。造成骨刺的主要原因多与骨关节炎及关节磨损有关。多数骨刺并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可能多年未被察觉。若有症状,治疗会依骨刺位置与影响程度而定。

骨刺治疗方式有3种:
1. 药物治疗:肌肉松弛剂、镇静剂、消炎药、止痛药等,用意在于减轻疼痛并纾缓不适。
2. 复健治疗:热敷、电疗、超音波、颈椎牵引等物理方式。
3. 手术治疗:如传统手术、电脑微创融合手术、内视镜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

中医处理:按摩、推拿、热敷、针灸、推拿、外贴药膏、刮痧、内科等。

问药

柯莉敏/刺激排卵助怀孕 使用克罗米芬须知风险

问:Clomiphene常见于治疗哪些妇科相关疾病?

答:克罗米芬(clomiphene)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主要用于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它通过抑制下丘脑雌激素负反馈,增加促性腺激素(LH和FSH)的分泌,从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通过这种机制,克罗米芬能够刺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的卵巢,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提高怀孕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克罗米芬在马来西亚属于处方药,使用时必须在医生的密切监督下进行。患者必须提前了解副作用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症候群、多胎妊娠以及情绪波动等。若在使用期间怀孕,必须马上通知你的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问药

周志辉/蔬果汁连皮打更有益?

问:蔬果汁能治百病,连皮吃对身体更好,是正确的吗?

答:摄取充足蔬菜、水果的目的之一,是要摄取其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般来说,蔬果汁的主要成分为水、糖、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及少量的膳食纤维,但能否经由蔬果汁来获得到这些成分,就要看个人选择哪一种果汁产品。

一般市售的瓶装果汁其膳食纤维的含量,可能只有原来水果的1%至2%,就营养来说,吃水果当然会比只喝果汁好。即使有些果汁会添加果肉,但为了顾及产品的口感,果肉量一般不会超过总体积的10%,与新鲜水果相比,膳食纤维的摄取量依然有限。

消费者自行制作蔬果汁时,如果连同蔬果皮一起下去打汁,确实可以增加蔬果汁的膳食纤维量。

不过,并非所有蔬果的皮都能食用,还是要挑选适合的蔬果才能连皮一起打成汁,像是苹果、水梨或葡萄等较软的果皮是不错的选择,但黄梨、百香果等果皮则相对不适合。同时,也要注意在打汁时避免加入过多的糖,才不会让原本是促进健康的蔬果汁变成身体的负担。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