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每30华男1患大肠癌 45岁起定期筛查 切息肉能救命
医句话: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移除具有癌变风险的息肉,才能避免大肠癌的发生。而要发现息肉,不二之法便是定期筛检。大肠癌初期通常毫无症状,若等到异常出现才求医,往往已届晚期,存活率大减。
“在马来西亚,大肠癌是第二大癌症,仅次于乳癌,在男性中则位居第一。近10年来,大肠癌更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医句话: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移除具有癌变风险的息肉,才能避免大肠癌的发生。而要发现息肉,不二之法便是定期筛检。大肠癌初期通常毫无症状,若等到异常出现才求医,往往已届晚期,存活率大减。
“在马来西亚,大肠癌是第二大癌症,仅次于乳癌,在男性中则位居第一。近10年来,大肠癌更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近10年来,科学界逐渐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相关研究却相对稀少。
2019年,COVID-19疫情爆发。我在临床看诊时发现,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却严重至需入住加护病房,我和团队便开始研究这些患者肠道菌群是否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部分重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出现失衡。这促使我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疫婴肠道菌失衡 湿疹过敏增34%
后来,团队想要探讨疫情对儿童的影响,设计了一项特别的研究,对比疫情前(2019年)与疫情期间(2020年)出生婴儿的肠道菌群。透过分析两组婴儿的粪便样本,结果显示他们的肠道菌群差异相当大。
对于早期癌或异常病变,未必需要外科手术。现今崭新的微创技术即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透过使用配备手术工具的内视镜,便可完整切除病灶,不仅无外伤、疼痛少,还能保留器官,有效达到根治效果。
暑假到了,肠病毒却没放暑假反而疫情依然居高不下。台中医院儿科门诊发现,就医的小病童中有70%感染肠病毒,年纪从1岁到7岁不等,其中一家三兄弟同时就医,老么1岁男童到院时猛流口水,一检查三兄弟都感染肠病毒泡疹性咽峡炎。
台中医院儿童感染科医生徐浩庭指出,近日就医病童除了COVID-19或流感,约70%是肠病毒,主要症状是喉咙痛、手脚有水泡,患者中三分一是手足口症,其他则是泡疹性咽峡炎。而个案3兄弟中的1岁男童因为高烧、食欲不振就医,到院时猛流口水,一检查原来整个喉咙破洞,痛到男童不但不敢喝奶、吃东西,连口水都不敢吞,难怪一直流口水。
医疗团队担心男童因不进食脱水将男童收治住院,住院期间进行疼痛控制与静脉营养输液,住院3天后已经可以正常进食,住院5天康复出院。
心疼孩子遭受肠病毒感染之苦的家长,回诊时并跟医生询问施打肠病毒71型疫苗的适当时间,打算等恢复元气后带孩子到医院接种肠病毒71型疫苗,避免并发脑炎等重症的风险。
徐浩庭医生指出,肠病毒在台湾每3至4年大流行一次,2019年大流行后,因为COVID-19防疫措施,一直没有大流行,去年个案有明显增加,但相较于2019还是比较少,而且曲线相对平缓,但今年从3月就开始增加,现在曲线持续上升,要提高警觉可能会有大流行。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肝炎 肝硬化 肝癌——内外科联手攻肝病
日期:26/4/2025(周六)
主讲人:肝肠胃内科顾问林心怡医生、 大马肝胆胰外科学会(MyHPBS)主席杨文锟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答: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肝炎,A型肝炎是一种相对轻微的病毒感染。它只会引起急性发作,不会造成慢性肝损伤,而患者在急性感染后一般都能完全康复,痊愈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未来不再受到感染。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肝炎 肝硬化 肝癌——内外科联手攻肝病
日期:2025年4月26日(周六)
主讲人:肝肠胃内科顾问林心怡医生
大马肝胆胰外科学会(MyHPBS)主席杨文锟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1)是什么原因导致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呢?
答:ALP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这项指标可用来评估胆汁是否流通顺畅,因此,当出现胆管阻塞时,ALP指数就可能升高。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脂肪肝,导致肝脏肿大,或是有肿瘤等情况,也可能压迫胆管,影响胆汁排出,进而造成ALP指数上升。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肝炎 肝硬化 肝癌 ——内外科联手攻肝病
日期:2025年4月26日(周六)
主讲人:大马肝胆胰外科学会(MyHPBS)主席杨文锟医生、肝肠胃内科顾问林心怡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1)肝硬化是否真的无药可救?有什么方法治疗吗?
答:治疗肝硬化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肝功能,不要让肝脏继续退化,若要逆转肝功能就必须在初期时开始接受治疗,首先要找出病因,如酒精、B型肝炎等。若已属晚期,治疗重点是延缓恶化,最终选项则是肝脏移植。
人体的肾功能在40岁后每年会衰退约1%,但肝脏则不同。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即使到了自然寿终时,肝功能仍能维持正常运作。因此,70岁的长者依然可以成为器官捐赠者,将肝脏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医句话:
全球包括大马的肝病类型主要有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肝病。从数据来看,大马目前仍以B型肝炎为多数,但随着现代男女的生活作息欠佳,尤其是三高及肥胖问题年轻化,非酒精性肝病的病例与日俱增,认清肝病严重性及着手改善刻不容缓。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尤其是肝脏发炎后,常引发一系列后遗症,部分患者会产生肝硬化,甚至进展成肝癌。在台湾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高居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肝癌防治刻不容缓。近年肝癌治疗已有许多重大突破,包括手术切除、质子治疗、射频消融、肝脏移植等,都为肝癌病患带来新曙光。
林口长庚器官移植中心詹昆明主任指出,肝脏移植发展至今超过一甲子,随着医疗及手术的进展,肝脏移植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常规手术,而长庚目前肝脏移植的病患中,肝癌的占比约有将近40%。病患如有肝癌合并肝硬化,只要肿瘤数目及大小合乎移植的标准,皆可考虑肝脏移植治疗,再造彩色人生。
肝脏暨移植外科洪豪谦医生表示,对于单一肿瘤或有限肿瘤数目局限于同一肝叶且具有良好肝功能的肝癌患者,手术是主要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目标是完整切除肝肿瘤,并且保留足够的术后肝功能,提供病人治愈和长期存活的机会。但是目前肝癌诊断时约只有20%病人可以接受根除性部分肝脏切除手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肝癌治疗的关键。
医句话:
许多肝癌病例与已知的可预防风险因素有关,例如病毒感染、饮酒、肥胖等,因此透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学监测,可以显着减少病发率,而高风险群体更需要每6个月进行体检。